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文坛皖军 > 皖籍新锐

吾笔纵横追画境——王广振书画艺术之新境界

时间:2018-12-06 09:22:00

  最能体现艺术家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毋庸置疑,是艺术家艺术成熟期的精品,它既是艺术家艺术生涯的岁月积淀,更是其艺术上不断开拓创新、孜孜不倦追求的结晶。它凝结了艺术家一个时期甚至是一生的艺术创作成就,也是艺术家艺术旨趣、情感喜好和生活取向的高度概括。

  王广振最新三十六幅《钟馗嫁妹图》(2018年9-11月)就是其艺术生涯中的一个新的高峰,是其前期钟馗画创作的一个艺术活动总结和超越。

  自古绘画者,忘形得意者寡。此幅作品,体现了王广振得意忘形之绘画观

  这三十六幅《钟馗嫁妹图》重在写意,属于后写意的创作。传统写意重在形体,即形似,在此基础上追求神似,追求似与不似,在此之间徘徊。而后写意,重在通过形似神似追求意境与神韵。它抛掉形体,追求不似。在这三十六幅作品中,有些作品就体现了王广振的后写意思想与艺术探索。

  基于此观念,这三十六幅《钟馗嫁妹图》构图上大胆奇巧,钟馗与馗妹或左或右,头部或仰或俯,神情刚柔相济,在姿态变幻中相互衬托呼应,人物姿态语言于画面中呼之欲出,而钟馗构图宽大,小妹半遮半掩钟馗身影中,更显得钟馗之高大刚猛,小妹之娇柔美丽。题款亦因构图不同而左右不一,多少不等,与画面相得益彰。

  画风自然,不拘一格,在人物塑造上运用墨色浓淡变化、线条干湿浓淡和色彩灵动搭配来烘托人物的情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钟馗衣着就有红袍、黑袍、白袍等多种颜色变化,同样的红袍有深红、浅红、黑线条勾勒之深红浅红,墨色善于渐变,体现了为画者纯熟的运笔技巧和对墨色变化的敏锐感知与把握。小妹衣着在色彩上尤其自由灵活,或素衣淡妆,简笔勾勒,浅蓝淡绿轻掠,留白相映,或紫衣碎花,泼墨中精妙细描,繁中见简,简中愈繁,或白衣花裙、紫衣花裙、花衣花裙,上下搭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人物塑造过程中,画家重视细节点缀。一条腰带,一块玉佩,一袭长袖,一缕流苏,似神来之笔,在不经意间以其鲜明的色彩和灵动的造型使画面更加多彩多姿,烘托出丰富的遐想空间。

  尤让人感到酣畅淋漓的是其运笔之超凡脱俗。钟馗衣袍,多用浓墨泼洒,但浓墨非一成不变,不管红袍还是黑袍,墨色由浓至淡随势渐变,让人感到一种无声的流动。而小妹墨色类衣裙,墨色晕染情状又有不同,它在浓与淡之间渐变而趋于浓,那种色彩的把控之精让人折服。昔有“吴带当风”,今也颇有“王者之风”之迹象。

  这三十六幅《钟馗嫁妹图》有着丰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积淀。王广振生于教育世家,自幼跟随父亲王肇基教授、伯父广州美术学院王肇民教授习书学画,幼学扎实深厚;青年时期入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艺术系接受美术教育,专业基础系统牢固;中年又拜书法大家葛介屏、李百忍为师,名人指点视野开阔;多年来长期参加书画笔会交流和接单订购创作,磨砺思悟技法纯熟。尤其是2015年百米长卷《百馗图》晋京展和2017年《百馗百妹图》书画长卷精品创作完成后,王广振在钟馗画创作上臻于成熟,技法上炉火纯青,色彩把握上更是得心应手。

  王广振书法真、草、隶、篆均有涉猎,尤擅行草,其笔法抑扬顿挫,变化多姿,结体精妙自然,章法率性洒脱,气势恢弘,为钟馗画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其钟馗画(人物画)、花鸟画构图奇巧,墨色酣畅,色彩鲜明。注重墨色变化,强调墨色线条有机结合,线条果敢雄劲,用墨浑厚朴拙,色彩沉着大胆。王广振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书画风格。在独具特色的灵璧钟馗画研究上,他兼取国画技法与西画造型之长,把传统民间画法和现代生活元素巧妙融合,充分体现了他激情洋溢的生活取向和出神入化的和谐艺术观。

  这三十六幅《钟馗嫁妹图》是王广振对传统钟馗画艺术的超越,他把院校技法融入传统工笔钟馗画,化静为动,开拓出写意工笔画的一片新的空间。同时,这三十六幅《钟馗嫁妹图》亦是王广振自我艺术创作的超越。他经历《百馗图》和《百馗百妹图》的可喜成功后,完善技法,乘胜进取创新,完成这三十六幅《钟馗嫁妹图》的创作(此次创作为江苏自启自动化公司批量订制,但王广振不以经济利益为动力,出于对艺术的虔诚,倾注了更大的心血,故而成为一次自我艺术超越)。艺术创作是艰辛的智力见识岁月积淀的再现,因此,画家的艺术魅力应远离工艺创作的庞杂精细以及材料的雍容华贵,画家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艺术创新和自我艺术超越上,王广振作出的尝试是成功的。

  王广振年届甲子岁月,然而其心态年轻,热爱生活,对生活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探求欲,精神面貌昂扬向上,他不满足此景此境此情,凭自己的聪明才情,酝酿着生活的一坛坛好酒,激发着创作的激情,开拓着喷薄的源流,哪怕世俗氛围异样,也淡然处之。

  意象是客观身外的景象经过主观内心的审视和思考,重构的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思维因素的文化景致。画家复杂的情感和艺术见识倾注其中,作为意象载体的钟馗系列画自然充满丰富的诗情和生活旨趣。

  艺术精品体现的是艺术家多年艺术沉淀、艺术才智和建立在艰辛艺术开拓基础上的灵感以及难以言明的稍纵即逝的情绪。艺术家心境在艺术创作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艺术家需要保持一种澎湃的激情,这种激情自然需要生活濡养。濡养的生活激情无疑推动着艺术家昂扬的创作激情。

  表现在艺术创作上,王广振不满足此画此字,努力思考着,努力寻找着,力求创作常新,把每一次创作都看作一种崭新的艺术尝试。他竭力远离思想,远离所谓学科典范,远离高大上的道理,寻找着一种属于自己的个性东西。在他的笔下描绘着一幅幅新境新景,新字新画,追寻着新的艺术范式。王广振笔下,是其笔墨、文化和心态三者融会贯通的呈现。

  这三十六幅《钟馗嫁妹图》亦是王广振性情性灵的抒发与表达。他是孤独的,然而他充满激情,孤独的激情自然很可怕。因为它在肉体内奔突冲撞,寻找着爆发的机会,煎熬着灵魂,折磨着身心。激情在孤独中点燃创作的灵感,把对生活的热爱和犹疑倾泻在宣纸上,于是激情与孤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独我的艺术思想于时光流逝中定格。

  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的性情和艺术源头关涉紧密,表现了艺术家的审美倾向、喜好,是艺术家心境的再现。艺术作品具有巨大的差异性,表现为作品的特异性,那就是艺术家性格情志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王广振的个性,性格情志的独特性注定他的钟馗画系列创作从一个高度走向又一个高度。

  王广振承继优秀传统,把钟馗写意精神融入民间钟馗画技法,其钟馗画作品体现着“院校派”之旨趣和民俗画风之拙朴。他远离浮躁,应酬,生活惬意轻松,心地纯净,“用志不移凝于神”,使得其钟馗画画里画外洋溢着“生命本体”正能量,浸润着传统乡土文化的清新与芬芳。

  也许王老师的世界,时人不懂,因为它隔着时代的迷雾,世俗的风霜,这需要距离和时间相隔,经过时空淘洗和过滤,摒弃世俗杂质,以裸露的姿态呈现,才能让智者回视,为后人客观审视,直击其艺术佳境。

  一言以蔽之,王广振最新三十六幅《钟馗嫁妹图》,无论是在整体构图上,墨色情状上,色彩选择上,还是线条墨色的结合上,继承并超越了其以往的该类作品的创作。它们是对其以往钟馗系列作品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更是一种超越和升华,同时,为其即将到来的新的创作突破和新的艺术高峰奠定厚重基石,在钟馗画发展历史上,价值和意义可谓深远。

  艺术家简介

  王广振,1958年生,字启群,号玉壶,别署望荆居士。安徽灵璧人,祖藉萧县。毕业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艺术系。现为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经贸文化网书画顾问,中国公益网宿州公益书画院副院长。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灵璧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灵璧县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灵璧政协书画院院士,灵璧县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灵璧钟馗画)代表性传承人。

  艺术成果:

  2014年9月作品分别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15年11月王广振钟馗画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展出,央视《书画数字频道》现场专访。宿州电视台专访,灵璧电视台专访。并出版书画集,挂历。

  2003年4月10日,2015年11月21日《中国书画报》刊登作品。

  2015年7月29日灵璧电视台专访介绍“钟馗画家王广振演译人间大爱”。

  2003年7月14曰《安徽日报》美术版104期,专版介绍,题为“王广振的书画艺术”。

  2007年3月12日《安徽工人报》黄山风书画专版介绍。

  2016年5月安徽省电视台录制《三代传承,翰墨飘香》人物专访。

  2017年8月8日中央电视台七套栏目组方明导演带队,来灵璧专访百米长卷《百馗图》,《百馗百妹图》作者。并绘制《霸王别姬》系列作品。

  2017年6月6日宿年州市电视台董昉主任带队,来灵璧拍摄百米长卷《百馗百妹图》人物专访(上,下集)。灵璧县电视台刘志主任对《百馗百妹图》作者专访。

  2017年10月钟馗画被中法两国联合印制邮票及名信片发行。

  2018年3月9日香港卫视《香江唱皖》栏目组导演王浩,李靓玉来灵璧采访作者。其传略业绩被各报刊物及国内各大媒体,各大网站竞相报道。

  2015年被评为“灵璧好人”。

  2016年被评好“宿州好人”。

  2017年四月被评为”安徽好人”。

  作者简介:

  牛士中(1973.2—),男,文学学士,法学硕士,媒体撰稿人,供职于某事业单位。在《中国劳动保障报》《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农村经济与科技》《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在《华东理工大学周报》《江淮时报》《新安晚报》《阜阳日报》《颍州晚报》《华理研究生》《春泥》(宿州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办)《灵璧县政协文史》《磬乡文学》及《灵璧新闻网》《宿州新闻网》《新安晚报网》《经贸文化网》《百度头条号》《同步悦读》《宿州文艺》网络上发表书评、散文、诗歌二百多篇(首)。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俗协会会员,宿州作家协会会员,宿州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理事,宿州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民俗研究中心研究员。

  新媒体编辑:陈影影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画说丹青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