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文化新闻

90岁丁玉兰奔波在庐剧传承路上

时间:2020-09-14 09:07:36





  说起庐剧,合肥人并不陌生,从“难登大雅之堂”,到中南海演出、精品频出,如今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都离不开“庐剧皇后”丁玉兰的杰出贡献。

  8岁开始学艺,丁玉兰82年来一直没离开过舞台,塑造了100多个鲜活饱满的艺术形象,退休后的她仍然活跃在戏曲的舞台上,教学、排戏、写剧本,每天都像只陀螺似的忙得连轴转,“没有庐剧,就没有丁玉兰。”90岁的丁玉兰继续为庐剧传承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年少学艺 开启戏曲人生

  带着敬仰,记者来到了丁玉兰的家里,小客厅只有七八平米,客厅内四面挂着她各个时期的剧照。虽然已是90岁高龄, 但她却精神矍铄,举手投足之间,彰显了老艺术家的风范与魅力。

  谈到自己与庐剧的渊源,丁玉兰说,1930年,她生于肥东县草庙武家户外婆门外的鸭棚中,童年十分凄凉,和母亲过着讨饭、捡菜叶的困苦生活。从8岁起,丁玉兰就在养父丁有和的戏班里开始学艺并登台演出,开始了自己的漫漫戏曲人生路。

  丁玉兰告诉记者,自己首次登台演的第一出戏叫《雷打张继保》,“当时台下乌压压一片人,年幼的我就这样战战兢兢上台,虽然害怕,最终还是在老艺人的眼色和手势提醒下,终于顺利地演完了这折启蒙戏。”

  学艺先吃苦,艺从苦中生。提起刚开始学戏那会儿,丁玉兰仍记忆犹新。“刚学戏时,是头天晚上学,隔天下午就要演。因为从来没有上过学,记起台词来就要比别人花双倍的力气,唱词、对白全靠强记,必须起早贪黑才能把曲目记全。”丁玉兰说。

  从艺80载 绽放庐韵芬芳

  12岁时,丁玉兰拜庐剧著名艺人郭士龙为师,专攻花旦、青衣,到18岁前已掌握了庐剧大部分的唱腔与剧目,成了戏班里的主要演员,在皖中一带声名鹊起。

  解放后,丁玉兰进入安徽省庐剧团,她如饥似渴地补充文化和业务知识,学习和观摩兄弟剧种演出,广泛吸取各剧之长,为自己的表演艺术增添新的生命。 1954年,她参加华东地区第一届戏曲汇演,主演了庐剧传统剧目《借罗衣》,获得“演员一等奖”。

  1957年,丁玉兰参加安徽省地方戏赴京汇报演出团,这将她的庐剧事业推向顶峰,是她庐剧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主演的《休丁香》、《借罗衣》,在首都文艺界引起了轰动,连艺术大师梅兰芳看了她演的《借罗衣》后都说:“你的跑驴舞蹈演得很好,我要向你学习。”说这句话的时候,丁玉兰脸上充满了幸福感。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南海怀仁堂,她为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了专场演出,受到亲切接见;并受邀参加五一庆典,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此行也成了庐剧史上灿烂辉煌的一页篇章。

  《小辞店》里爽朗、干练的店大姐胡凤英,《借罗衣》里爱慕虚荣的“二嫂子”,《观画》中的大家闺秀秦雪梅,《休丁香》里心地善良的丁香,《江姐》里的英雄江姐……从艺80多年来,她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同盛开的玉兰花,洁白芬芳、令人陶醉,为广大戏迷们带来美妙的艺术享受……

  发挥余热 退休后义务教学

  1993年,从合肥庐剧院退休的丁玉兰并没有停歇脚步。她一边给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庐剧班的孩子们上课,一边继续给合肥市庐剧院的青年演员授课排戏。

  如今,她不顾高龄,风雨无阻往返于三个老年大学,“这三个老年大学分别在合肥百花井、香港广场和庐江汤池,前两处一个礼拜去一次,庐江汤池半个月去一次。”

  为了方便排戏和演出,丁玉兰还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玉兰艺术团,有五六十个成员,都是她在老年大学的学生。目前她教授学员1000多人次,有十来岁的艺校生,有专业院团的青年演员,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

  “一名真正的演员,只有经过舞台上的锻炼,才能提高自身技艺,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丁玉兰告诉记者,退休后,她带着玉兰庐剧团又排练了包括《梁祝》在内的7台大戏和《借罗衣》在内的11个小节目,至今参与公益演出400多场。

  2017年4月26日,87岁的她还在国家非遗专场演出《小辞店》,风范不减当年,“只要观众需要,我愿意一直唱下去,喜欢在舞台上的感觉。”丁玉兰说道。

  改革创新 庐剧焕发新活力

  作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艺术上从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丁玉兰始终认为,创新是更好的传承,尤其是庐剧艺术,只有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满足新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019年,她推出了一场30分钟长的扶贫庐剧,“台词、唱腔、导演都是我一个人完成。”今年2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丁玉兰和同行合作了一场宣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庐剧,进行了排戏演出,得到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我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分钟都很珍贵。”丁玉兰说,白天忙了一天,晚上回到家还要写日记、看书,晚上7点准时收看新闻联播,“每天我都要到凌晨才能躺下,早上五点多醒来,脑子里就开始过一遍今天要忙的事。”

  与庐剧艺术陪伴多年,丁玉兰现在早已习惯忙忙碌碌的生活,只要她还能唱,她的戏曲人生就永不“退休”。

  耄耋之年 不忘庐剧传承

  对于培养庐剧人才,丁玉兰一直是尽心尽力,毫不藏私,在她手上已带过八批徒弟。

  今年8月22日,丁玉兰喜纳新徒仪式在众人的共同见证下举行,敬拜师帖、行跪拜大礼、宣读弟子誓词……三位弟子在庄重的礼仪中,正式拜入丁玉兰门下,丁玉兰也赠给三位新徒碗、筷、勺子等物以及她的庐剧演出光碟。

  丁玉兰谈到收徒的标准,直言学艺首先要学会做人,为人处世、和人相处要诚实,要孝顺父母。“艺术欠缺我能教,但是人品、素质不行,我没办法教。”丁玉兰认为:德艺双馨,首先是德。

  “妈妈一直很节俭,穿衣打扮朴素低调,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要学艺先做人’,平时待人亲切温和,平易近人,深受大家的尊敬。”在丁玉兰大女儿付桂英的心中,母亲就是她的榜样。

  丁玉兰告诉记者,她的爱人、两个女儿都是从事庐剧工作,二儿子从事的是京剧,侄子、侄孙也都有学习戏曲,“现在政府开展的经典剧目复牌、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对于庐剧发展都有良好的推动效果。”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我的学生都超过我,只有一代比一代强,那样庐剧才有希望。”采访的最后,丁玉兰满怀憧憬地说道。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黄湄 文/摄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合肥晚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