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文坛皖军 > 文化动态

唐五房圩琐记

时间:2020-10-09 09:48:31

  □文/施维奇

  生活的惊喜无处不在。走进唐五房圩,是我肥西之行的一个意外收获。

  在圩堡内,我看见老建筑走马转心楼,灰黄砖墙,高大、厚实、坚固,朝外没有窗户,只有逃生的索道、克虏伯大炮射击的炮眼,还有把三餐饭菜给小姐扯上楼的滑轮以及密通金仓银库的暗道。我站在正厅堂楼前,石板铺砌的天井洒满阳光。据说之所以称作走马转心楼,缘于往昔高楼上下丝绸遮挂,内亮走马灯之故。这座建筑布局匠心独运,也有奇趣:上下四合三十二间,每层大柱十二根,两层二十四根,象征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气,四合院上见日月星辰,下有暗涵出水,春夏秋冬,天人合一,肥水不外流。

  我曾看过贺兰山下风沙蔽天的村堡,也曾在太行山腹地登上依山而建的山堡。大体印象,北方多堡,江南多圩,这自然与南北地理气候不同有关。作为淮军摇篮,肥西曾走出刘铭传、张树声、周盛波、周盛传、唐定奎等赫赫有名的淮军将领,在晚清纵横驰骋近半个世纪。他们在故里留下众多独具江淮民居特色的庄园、圩堡,这些圩堡堪称古城池的翻版,外环深壕,内砌石墙,四面建有碉堡、箭楼,与外通行利用吊桥,从防御上看如同铁桶一般,在那个冷兵器时代可以说固若金汤。圩内庄园瑰丽,厅楼、更楼、花园、菜圃、库房、兵营、炮台、曲桥等自成一体,还有皂荚、广玉兰、法梧、银杏等百年古木掩映其中,充满着徽派气息,从而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圩堡群文化。

  唐定奎,字俊臣,又称为“俊帅”,官至福建陆路提督,是抗日保台第一人,比刘铭传入台抗法足足早十年。

  唐五房圩就是唐定奎故居,坐落在肥西县柿树岗乡,称“唐五房圩”是因为唐定奎在家排行老五。唐五房圩背靠大钱山发脉的潘家岗,南连凤落河,北接龙潭河。当年占地二百余亩,规模宏大,周围有大房圩、三房圩品字分布,南北小圩拱卫,互为掎角之势。原有大壕沟三道、碉楼九座,圩内建筑四百余间,亭台楼阁轩榭庙宇多座,另有大花园、苹果园、藕花池、两汪人工湖,岛墩亭榭,可赏荷塘月色。

  同行的文友凌兄介绍,圩内还有一株文梓树,是台湾高山族酋长送给唐定奎的,俊帅回送一船生姜,并把生姜栽培技术传到台湾。这棵文梓树是历史的见证者,彰显着大陆与台湾血浓于水的亲情。时近正午,我们向一个绿化工人问明方向,径直赶去看树。《诗经》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骄阳下的文梓树,只有碗口粗细,没有我想象中古树遮天蔽日的样子,我在树下甚至没有找到那种逝者如斯的沧桑感,但也无碍它为后人所敬仰。

  凌兄学养丰赡,让我知晓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他说圩堡里还有李中堂赠送的湘妃竹,历经一百多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现在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葱茏遮映。只可惜时间紧迫,无暇再看。离开圩堡之时,我心中充满了缅怀和崇敬之情。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合肥日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