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名人 > 现当代名人

严耕望与民国安庆学风

时间:2018-01-29 09:23:49

  文/汪军钱穆(中)与弟子严耕望(左)、余英时(右)

  史学家严耕望(1916~1996)生于安庆城北小龙山麓罗岭镇竹园村(旧属桐城),与黄梅戏艺人严凤英同宗。罗岭严氏字派“尚正一世道,廷光宗德鸿,云礽嘉彦立,承茂祚隆昌”。严耕望德字辈,本名德厚;严凤英鸿字辈,本名鸿六,严耕望比严凤英要高一辈。

  严耕望曾就读桐城罗家岭小学、安庆初级中学、安庆高级中学,当时省垣安庆史学人才荟萃,仅胡渊如门下就有陈撄宁、徐中舒、李光涛、李则纲,严耕望高中历史老师就是李则纲。其时李则纲《始祖的诞生与图腾》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声望正浓,在其指导下,严耕望第一篇文章《研究国学应持之态度》发表于1936年安徽省立图书馆《学风》杂志第六卷,第二年又在《学风》杂志第七卷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儒家之礼的理论》。地域文化熏染对人才成长益关键,严耕望进入大学前,已在家乡完成了一个史学家早期训练。

  严耕望《治史三书》回忆其安庆龙门口读高中时,在商务印书馆的购书经历:“当时商务印书馆提出一种预约新书的方式,先付款十六元(当时十六元是学校四个月的伙食费)。以后一年内新书出版,任从选购,六折优待,直到购满所付款为止……在我的消费上,购书费仅次于学校膳宿费,其他的用度都极节省。”

  商务印书馆就在安庆高级中学的左隔壁,每个星期六晚上,严耕望经常站在书摊旁看书。凡是新出的文史社会科学书籍,不论买与不买,都将它的序言与目录翻看一下。这样泛览,对于他后来治史实有极大益处。

  皖垣传统学人与中研院史语所颇有缘,严耕望院士外,徐中舒、李光涛、邢公畹都曾进入中研院史语所,三人都是安庆城区人。徐中舒治古文字及先秦史,李光涛治明清档案,两人家境相似,都曾寄养清节堂,李光涛进史语所亦是徐中舒所推荐。邢公畹家住双莲巷,毕业于省立安徽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后考入中研院史语所,师从李方桂,是当代汉藏比较语言学大师。

  1945年严耕望在武大校长王星拱推荐下进入中研院史语所,为所长傅斯年器重。1964年在其师钱穆邀请下任教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至1978年退休。“在我的印象中,他谈话未尝涉及学问以外的事,亦没有读书以外的兴趣。也只有严先生这种学者,未辜负南港与新亚这种纯粹的学府。”(许倬云《良史与君子》)

  严耕望与余英时、何佑森都是钱穆弟子,《从师问学六十年》回忆:“一九八五年六月十八日,我与余英时、何佑森应钱师母之约到素书楼晚餐。当日先生精神极好,席间笑着说,你们三人都是安徽人。英时曰,可谓‘吴学入皖’,相与谈笑极欢。”何谓吴学?严耕望曾感慨:“清末民初之际,江南苏常地区小学教师多能新旧兼学,造诣深厚,今日大学教授,当多愧不如。”盖民初鼎革之际,干戈四起,民心散乱,江南苏州、常州一带尚能安宁。钱穆、钱基博、吕思勉辈足不出乡里,接续地方文脉,而卓然大家,亦可见学问者,传承也。

  余英时父亲余协中留学哈佛,执教南开大学历史系,是著名历史学家。与余英时家学渊源相比,严耕望则多受益于安庆地方文化,读小学、中学时,冯溶生、李则纲对其影响很大,在武大读大学时,选修课老师徐天闵、苏雪林、朱光潜仍属皖江学术圈。推荐他进史语所的武大校长王星拱亦是安庆人,家住近圣街,曾任省立安徽大学校长,抗战胜利后又是国立安徽大学复校的关键人物。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安徽商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