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徽学 > 徽学百家

徽州这个小村庄, 曾和宏村上演“双村记”

时间:2020-11-04 09:27:39




  上世纪90年代前后的黄山屯溪,但凡汛期,人们议论的高频词总有“东方红水库”。但随着屯溪沿江堤坝的增高,近二十年间,“东方红水库”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东方红水库”之名并未消失,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出于情感倾向,更愿意叫她“奇墅湖”。这是为什么呢?

  一

  在黟县西北宏村镇,紧挨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的地方,有一个很富有时代特色的地名——东方红水库。

  据档案记载,1958年,在“大办水利,实现电气化”高潮中,当时的芜湖专署水电局计划在此地兴建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地址选在了附近的金家岭石桥处,名字就叫“金家岭水库”。设计坝高37.5米,安装水轮发电机组二台,总容量600千瓦,并在际联岭头拟建一灌溉闸,引水灌溉颍川、龙川、朱村、横冈等地万亩农田。

  但由于当时设计不完善,又缺乏资金与材料,这个工程没有如期进行。不过在此建设水利工程的计划并没有停止。1963年,水库规划、测绘工作重新启动。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华东水利学院、安徽水利电力学院工程技术人员及教师经现场查勘、反复论证,提出在原坝址上游建坝新方案。

  1965年7月16日,经安徽省水利厅批准,确定在奇墅村口建坝,采用浆砌块石重力坝型方案。332地质队在拟定坝址处进行钻探,通过可行性方案,编写出设计任务书。该方案以不淹宏村为前提确定水库蓄水位;引水渠穿过金家岭进入漳水河域利用地形天然落差兴建水电站;开凿北、东干渠,利用发电后的尾水灌溉盆地4.5万亩农田。并且把水库命名为具有当时时代特色的“东方红水库”。

  二

  1966年11月17日,东方红水库正式破土动工。大坝按一百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坝高29.9米,坝长114米。时为全省同类坝型中最大一座。建成后的东方红水库是黄山市境内第一座建成受益的中型水库,也是安徽省重点中型水库之一。但在当地人口中,“东方红水库”更愿意被叫为“奇墅湖”。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建设水库的需要,附近际联公社的奇墅、考桥、芳村、安村、际村等被建成了库区。而这当中,奇墅是一个不得不说的小村庄。

  据史料记载,奇墅,原属黟县十都。清代著名考据学者、黟人俞正燮在他的《癸巳类稿》第十五卷中写道:黟旧有四亭八墅。鱼亭其一也,方舆家以为停留之停,未知是否?按:鱼亭之鱼,必不指西江渔船,若亭墅之亭,本是停留之义,亦不须疑也。八墅今止有奇墅。俞正燮认为,奇墅属于古黟“四亭八墅”中的八墅之一。可见奇墅的历史非常古早。东方红水库库区的中心就是奇墅村,这也是她又被称为“奇墅湖”的原因。

  最值得一提的是,奇墅与现在的宏村,有着微妙而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就像狄更斯《双城记》一样,可以写出一本徽州的《双村记》。

  时间倒推到公元923年,皖南一带正处于五代十国的南唐统治。越国公汪华的十一世后裔、汪氏第五十五世汪思立率族重返歙州,起先居住在山泉寺,后迁往狮子山居住。经过几代人的辛苦创业,在歙西逐步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

  为了缅怀唐王朝对先祖的恩荣,他们将村落取名“唐模”。据史料载,唐模汪氏生息繁衍到第六十一世,族中有一位叫汪仁雅的生意人在金陵经商。那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因店铺突遭火灾,资产一焚殆尽,只能被迫举家回乡。但途经黟县奇墅时,汪仁雅原配夫人方氏病危,正处弥留之际,汪仁雅无奈,便在奇墅暂时安顿下来。这样,汪仁雅也就成了黟北汪氏始祖。

  但令人奇怪的是,火患仿佛与汪家人耗上了。到了南宋绍兴年间,江南动乱,黟县遭兵劫。“江东盗张琪剽掠奇墅,奇墅同居三百余家一焚而尽”。汪氏数代人艰苦创业之成果因盗火毁于一旦。

  盗火过后,汪氏各房纷纷各谋迁徙他地,唯有六十六世汪彦济率本房缘水而上,在奇墅北边不远的“雷岗之阳”定居下来。当时的雷岗山下原居住着戴、谢、韩三姓,汪氏来到这里以后,从此便成了四姓同居。按照村族势力的大小,这一带曾称韩村。开始时四姓倒也和睦相处,各自按山溪河流为界。汪氏来此最迟,故占有的地方也就最小。

  三

  随着岁月的推移,汪氏家族逐渐发达起来。汪姓的迅速崛起,其他三姓自然深感不安。谢、戴两姓自知本族势力不强,难以匹敌,于是早早迁徙他地。而韩、汪两姓为争势力,百年间争斗一直没有停歇。最后,汪氏家族胜出,而韩姓只得迁居他处。

  韩村没了韩姓,村名当然名不副实。汪姓于是以“取扩而成太乙象,故美其曰‘弘村’,应弘广发达”。后来乾隆年间因避讳弘历名,改名“宏村”。其实,“韩”与“宏”“弘”在黟县话中发音相近,溯源这个村落的更名和雅化模式,是符合徽州村名的异姓迭换规律的。就这样,汪氏从六十六世便开始在宏村居住创业,世代繁衍下来。汪彦济也被尊为宏村汪氏始祖,距今已有800多年了。

  再说从宏村被排斥出来的韩姓分为三支:一支落于附近的万村,一支居于大山中的小源,还有一支,就迁往当年汪氏祖先迁出的奇墅村。迁往奇墅的韩姓,最终也牢牢掌控了奇墅的一切。

  1863年,黟县学者程鸿诏在《奇墅韩氏善乐堂记》中述说奇墅的人文与形胜:“善乐堂者,奇墅韩氏大祠也。……国朝嘉庆中,辟北屋之窒塞者,以翕来水,奇墅韩氏乃愈昌……”“……祠前古井泉冬温而夏冽,相传有神虬出没,故称古龙泉。予尝以防岭来往羊栈、牛泉间,见羊栈岭水南行,径牛泉山又南,径际村又东南,径韩村之南又东南行横山,又东径奇墅。然则奇墅泉脉自牛泉山发源,灵气所钟,神异斯著,岂不信哉?”

  因此说,在800年前,黟北汪、韩两姓在主动或不情愿间完成了各自居住地的对换,颇为有趣。只是现在,宏村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而奇墅小村却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以另一种方式为人类做着贡献。

  □程乔 筱铖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合肥晚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