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安徽戏剧 > 黄梅戏

从古“走”到今的《天仙配》

时间:2019-09-25 09:33:00

  ○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剧照

  ○《天仙配新传》场景

  ○上世纪50年代的《天仙配》剧本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说起黄梅戏《天仙配》,大部分人都耳熟能详,但你知道这个故事最早流传于什么时候吗?又是怎样成为黄梅戏经典的?在当下,当戏曲与科技产生融合时,又会发生怎样的裂变呢?

  源于东汉历史悠久

  说起黄梅戏《天仙配》里董永和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大部分人都耳熟能详,但你知道这个故事最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了吗。

  据史料记载,作为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天仙配》是根据东汉董永遇仙故事编成的。最先编入话本的是宋元时期《董永遇仙传》;最早编成杂剧的是元代,不过大多内容已失传。到了明代,在南方民间就出现了多个有关董永戏文的演出本。而与安徽省青阳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顾觉宇的《织锦记》(又名《织绢记》《槐阴记》),这也是黄梅戏《天仙配》的最早雏形。

  清代咸丰年间,因为考虑到原戏文十分简单,曲白陈腔滥调,于是一些老艺人经长期实践,力求地方化、通俗化的基础上对《织锦记》改编,最突出的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对白,约占全剧的3/5;又增加了老末金星,充满了民间通俗、淳朴、风趣的喜剧色彩。在当时的安庆府所辖各县中盛演不衰。

  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工作者们对黄梅戏《天仙配》进行了全方位的改编与整理。作为主要改编者之一,后来曾任安庆市文联副主席的班友书曾回忆了改编《天仙配》的大致过程:“整理取消董秀才,还他劳动人民身份;对原本砍去前面父病、借银、卖身和后面的傅府招亲、中进宝状元、送子,也挖去中间的调戏、结伴、傅员外的善人形象等情节;初步确立了全剧框架,即辞窑、鹊桥、路遇、上工、织绢、满工、分别等七场;对原有曲白的原则是不必大动,只适当地剔糟取精,芟繁去芜,尽量保存其原有民间戏曲语言风格,少数地方略加压缩。”

  这样,《天仙配》的故事情节就变成了:董永卖身傅家为奴,以所得银钱安葬其父。这一孝行,感动了天上的七仙女,她私自下凡,在土地公公的帮助下,与董永在槐荫树下结成夫妻。在傅家,七仙女一夜织成十匹锦绢,傅家将董永三年长工改为百日。百日期满,夫妻双双把家还。路逢天将奉玉帝旨意,强迫七仙女回转天庭,为保护董永,七女只得离别董永上天,夫妻惨别于槐荫树下……应该说,新剧将《天仙配》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提升到更高境界。

  多次改编成就经典

  1952年底,由王少舫、潘璟琍主演的《天仙配》其中的一个章节《路遇》首次在上海演出,获得很大成功。在此基础上,1953年5月,黄梅戏工作者又对全剧进行了调整,删去傅员外认董永为义子,董永与傅家小姐成婚等情节,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反封建反剥削的强烈愿望;同时又删削了董父等十多个无关紧要的人物,将全剧压缩成《卖身》、《鹊桥》、《织绢》、《满工》、《分别》等七场,唱词大多新写。“特别创新的是,在《鹊桥》这场戏的表演形式上,运用了京昆中的传统舞蹈,对原演出形式加以彻底改造,使之成为一出小型舞剧,这在黄梅戏传统表演中是没有的。”班友书曾回忆说。

  1954年9月25日到11月2日,《天仙配》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区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可谓“一炮打响”:不仅获得了剧本一等奖、优秀演出奖、导演奖、音乐奖,而且在华东观摩演出大会的戏曲选集上还选印了《天仙配》。1955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根据《天仙配》的舞台演出本重新整理拍摄影片,严凤英、王少舫及众多艺术家的精彩表演引起了轰动,使得该影片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奖。1956年2月影片开始发行,受到了国内外广大观众的欢迎。据中国电影发行公司票房统计:截至1959年底,国外及我国港、澳地区观众达286万人次,国内观众达1.43亿人次,这创造了当时中国戏曲电影观众人次之最。自此,黄梅戏在《天仙配》的引领下名扬全国,走向世界。

  《天仙配》也因此成为黄梅戏的经典剧目之一,甚至一度成为黄梅戏的“代名词”。更赢得了众多学者和专家的纷纷赞誉,“《天仙配》戏文奠定了黄梅戏戏文的文学性和赏析性。”“《天仙配》的成功,主要依靠的就是对传统的大胆创新,突破性地将电影制作与戏曲有机结合到一起,形成崭新的艺术形式,是黄梅戏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里程碑,充分体现着中国老一辈艺术家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经典剧目《天仙配》改编前后在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改编后的《天仙配》之所以能为人喜好,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唱腔,其绵软、柔美、细腻、婉转,具有纯音乐的素质。”

  全新创作绚丽呈现

  是经典必定永恒,而且会在不断创新中加以传承。

  虽然“七仙女”和“董永”的爱情故事你不陌生,但你想感受一下“穿越”到经典故事中,亲身体验人、仙两界的爱情吗?当传统与现代发生碰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当戏曲与科技产生融合,又会发生怎样的裂变?据悉,今年10月1日,由安徽出版集团联合国内顶级策划导演团队精心打造的大型原创实景光影剧《天仙配新传》,即将在太湖县五千年文博园十里画廊隆重公演。

  当熟悉的《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旋律在您耳边响起,当从天而降的“七仙女”与“董永”在您眼前邂逅,激情与浪漫、经典与创新共织一剧,为您献上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为一体的多维沉浸式巅峰体验。据了解,《天仙配新传》实景光影剧为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的新篇。内容以《天仙配》为故事来源,剧本、编曲和舞蹈均进行了全新创作。全剧分为“思怀”、“重逢”、“天怒”、“归乡”四幕,跌宕起伏的剧情、经典的《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曲调在四幕中以不同方式呈现,让经典故事再获新生。

  在表演形式上,《天仙配新传》突破性地将实景剧、音乐剧、光影剧合而为一,在演唱、舞蹈等实景表演中,广泛运用了灯光、水效、全息、裸眼3D激光投影、3D威亚、机械特效、洪水体验等国内顶级舞台技术。音乐声中,当万家灯火在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的立体“清明上河图”全实景古街上如画卷一样徐徐展开,“如梦似幻”的多维沉浸式体验即启,将带给观众60余分钟高潮迭起、异彩纷呈的观演体验。

  作为国内首创以经典黄梅戏为题材来源的实景光影剧,《天仙配新传》来源于经典、突破于创新。据相关人员介绍,该剧的投入公演,必将成为安徽乃至全国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样板,成为安徽旅游的新名片。与此呼应,五千年文博园裸眼5D楼体激光秀《梦回晋熙》,也在往日巍峨宁静的状元楼震撼登场,禅源太湖与戏曲黄梅交相辉映,视听震撼让人惊叹不已。

  因此我们说,一曲“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家喻户晓传唱至今;一场绚丽的实景光影剧,让天上人间再续前缘。□程堂义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合肥晚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