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安徽戏剧 > 黄梅戏

黄梅戏老艺人胡玉庭

时间:2019-01-07 09:22:00

  胡玉庭又名胡卯林,人称“卯林仔”,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出生于安徽望江县赛口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八岁丧父,十岁丧母,十二岁就帮人牵驴磨面。一个偶然机会使他结识了一位唱徽调的磨坊师傅,师傅会唱“徵调”,师傅的儿子会唱“黄梅戏”,胡玉庭也就跟着学唱起来,由于他的勤学苦练,不到一年时间,就学会了徽调《四郎探母》,《三娘教子》和黄梅戏《何氏劝姑》,《蓝桥汲水》等戏的全部唱腔。十四岁时正式拜胡在江为师学唱黄梅戏。从此他便与黄梅戏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天资聪慧,加之刻苦钻研,很短时间便学会了《山伯访友》,《小辞店》,《白扇记》中旦角的全部唱腔和舞台动作。十五岁参加以檀盛名为首的戏班子到怀宁,潜山等地演出活动,十八岁又跟陈廷献,徐汉卿等人学戏,把当时流行的黄梅戏剧目,所谓“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本”全都学会了。不久又有幸拜黄梅戏祖师蔡仲贤为师,演唱技巧大为提高。

  由于他的扮相好,嗓子好,表演好,一时成为怀宁,望江,潜山一带的名旦角,在民间享有“卯林一到,魂都拉掉”的盛誉。民间流传有一则轶事;胡玉庭的姑母曾坚决反对他唱戏,并且要“开祠堂门”打他的板子来处罚他,可当时胡玉庭年少气盛,一气之下,便出走到了江南祁口茶山,正巧碰上一班湖北和江西艺人在那里唱采荼戏,于是他一面摘茶,一面唱戏。那年,他已是二十七岁,不久又回到江北,到潜山搭班,这个班子里当时唱黄梅戏最有名气的演员是洪海波,胡玊庭深受洪海波严肃作风的影响,后来他传授艺徒时,“句句实在,字字顶真”就成了他的一贯原则。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玉庭回到望江,东流一带“玩班子”,由于倒仓,改演丑角,也受人喜爱,他演丑角,不是一味插科打浑逗人发笑,而是恰到好处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像他在《讨学钱》戏中所扮演的“黑先生”,虽然某些动作使人发笑,但把那付穷困潦倒的遭遇中的复杂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博得观众的同情,这样的丑角形象实属难能可贵。

  新中国成立后,胡玊庭已是六十岁,他积极参加了望江县赛口区的农村业余剧团,一面演出,一面传授,他对青年演员一再表示:“我知道的东西,愿意翻箱倒柜地倒出来,好的就拿,不好的就丢。”也就是这个时侯,他口述了黄梅戏《天仙配》老本,据后来剧本改编剧作家陆洪非先生介绍说:“从舞台到银幕上的《天仙配》,就是以老艺人胡玉庭的口述本为基础改编而成的,可见胡玉庭对传统黄梅戏的贡献。正是由于有了胡玉庭这样一批老艺人的传帮带,黄梅戏才不仅迅速获得新生,而且得到了迅猛发展,才有了1952年安徽黄梅戏到上海演出时的巨大轰动,时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的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看了黄梅戏演出之后高度评价说:“黄梅戏来自大自然农村,她是在日晒夜露风吹雨打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其演出无论是音乐,戏剧,舞蹈,都淳朴,健康,但又丰富,活泼,生动,在演出中,我仿佛闻到农村中泥土气味,闻到山花的芳香。”充分肯定了黄梅戏的独特风格及其生命力。

  胡玉庭保存了不少黄梅戏的艺术遗产,他所保存的稀有剧目有:《水诵登州》、,《云楼会》、《火熖山》、《李应卖女》、《剜木瓢》、《绣荷包》等,他不仅保留了这些稀有脚本,而且还保留了这些戏的唱腔和表演艺术;。他不仅是个好演员。还是个好的戏曲音乐工作者;,他不但会唱,而且识“工尺谱”,能打鼓,会吹笛子和唢呐,可谓黄梅戏剧颁域里的一位奇才。

  1954年,胡玉庭老先生黄梅戏舞台生涯五十周年庆祝会上,安徽省文联和省文化局向他发来贺信,号召全省文艺工作者学习他长期艰苦积极从事戏剧活动的崇高精神。这是对这位老艺人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1958年,胡玉庭因病逝世,终年69岁,走完了他的舞台艺术人生道路。抚今追昔,胡玉庭老先生虽然离开人世已整整六十年了,但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黄梅戏艺术遗产,更宝贵的是给我们留下了他那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执着精神。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安庆日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