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文化新闻

“青春”气质的 《铁画情缘》

时间:2023-04-21 09:37:39


  在一声清甜柔美的卖花声中,黄梅戏《铁画情缘》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徐徐落下帷幕。我走出剧场时,举目遥望这座古城的满城灯火,耳畔还回荡着《铁画情缘》那清新流畅、韵味悠长的黄梅调。

  作为新创剧黄梅戏,《铁画情缘》的光芒实在不是一两个词语能概括的。它的人物和故事既接地气,又激荡着一种开拓创新、乐观豪迈的壮气;它在表演中既讲述了芜湖铁画的开创历史,同时又巧妙地呈现了别具特色的皖南文化和芜湖市井风情;它的舞台背景、道具、服饰不仅典雅,更在其中表现出中国画的美感,传达出江南水乡与民居的独特色调与韵味。

  《铁画情缘》讲述了芜湖铁画创始人汤天池不畏艰难勤学苦练、以锤作笔、以铁为墨,开创新画种——芜湖铁画的故事。从第一场的手握“铁花”,到第五场的打出“铁画”,戏中的汤天池这一人物形象被表现得丰富而饱满,从开始作为与黄凤英打赌斗嘴的市井匠人,变成后来立志要开创新画种和艺术新境界的一代艺术大师,由此,汤天池这个形象在精神高度上完成成长。同时,这一形象也刻画得很细腻,人物情感的复杂性也在一段“蒙太奇”式的梦境里得到艺术呈现,那就是他在打出第一幅形似黄凤英的人物铁画之后,在酒醉后的梦境里,面对黄凤英和萧凤英这两个女子的召唤之时,他表现出了在爱情上的短暂犹豫与恍惚——一位是江湖女子黄凤英,在汤天池被人讨债遭受鞭打时她挺身而出仗义相助,与他一起喝酒猜拳共叹命运;一位是长于书香之家的大家闺秀萧凤英,欣赏他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并给他的铁画创作提供画稿等艺术上的帮助。汤天池在酒醉中与梦醒后,以及最后终于为萧凤英再次打造出一幅精美人物铁画的过程中,他的情感变化和微妙心理都表现得极为细致和有层次。如果细咀嚼,又会发现汤天池打出的第一幅人物铁画形似黄凤英,似乎更是一种信义的彰显。

  戏中另两位女主角的形象也颇具光芒,她们两个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黄凤英热烈豪放,为人仗义且善唱黄梅调;萧凤英温婉含蓄,性格恬静而颇具书画之才。这两位女子的个性与情感,不仅通过剧情得以具体表现,同时在精心设计的服饰之色上也得到折射。五场戏加上尾声,黄凤英的服饰以明黄、玫红和海棠色等热烈的暖色为主。萧凤英作为书香之家的女子,又因为还未过门便死了丈夫这一悲剧因素,所以她的服饰之色以静雅或冷寂的青蓝色、湖蓝色、月白色和白色为主。即使在尾声里,萧凤英要和汤天池比翼双飞终成眷属了,她的服饰也是淡雅清新,新柳色的绿上衣配上浅湖绿的裙子,给人一种清风徐徐的江南水乡韵味。由此,《铁画情缘》在服装设计上也呈现出一种“青春版”的风雅色调。

  《铁画情缘》的“青春”气质,不仅表现在人物形象、服装设计上,还表现在唱腔和音乐上。在唱腔上,着重呈现黄梅调的清新柔美和明快流畅,女演员的音色清澈明丽,萧凤英的许多唱词都极为抒情优美,这样的唱腔、音色和唱词,配上丝竹管弦之声,听来仿佛行走在江南的春天,春水淙淙,婉转悦耳。男演员的唱腔,淳朴明朗,透着蓬勃有力的阳刚之气。与传统黄梅戏的音乐相比,这部戏减少了锣鼓点,不仅使得节奏明快曲调清新,而且,柔长明亮的丝竹声里令人常常想起的是新“乐”而不是旧“戏”。而这些音乐特点,不仅使得老戏迷有耳目一新之感,也更容易被年轻观众所喜欢。

  在舞美上,开场和尾声里通过身着浅湖蓝色衣裙的女子群舞,展现春之江南的水之柔美。到中间第五场里,讲述汤天池打制人物铁画时,舞台灯光转为热烈的红色,电子大屏幕里炉火熊熊燃烧,高亢的乐声里六个年轻的打铁伙计执铁锤群舞,他们的舞蹈刚劲有活力。如此,这里的男子群舞以火之热烈与阳刚又与首尾两处的女子群舞的水之柔美形成对照映衬之美。无论是柔美,还是阳刚,是湖蓝,还是火红,它们都是青春的语言。

  用黄梅戏讲述芜湖铁画的开创历史,这是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融合,一次美丽的邂逅,一种既具时代精神又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创新。当芜湖铁画这样的视觉艺术通过黄梅戏这样的视听综合艺术在舞台上呈现之时,令人沉醉的还有一同被呈现的安徽皖南文化和芜湖市井风情。

  整本五场戏加上尾声,其中第一场和尾声里,舞台背景的电子大屏上显示的是绿色田园、远山楼阁和桃红柳绿,中间四场的大屏幕上显示的多是类似《清明上河图》里那样的市井楼阁房屋,同时四季流转也在屏幕背景上以极具画意美的方式呈现。舞台道具中,除了铁画兰竹图、铁画人物,还有铁画的白墙黑瓦,和皖南的石础、廊柱和飞檐所组合的皖南民居,以及色呈淡墨的茶酒桌和博古架等,徽派建筑和徽派家具之美在道具上也得到完美呈现。

  在《铁画情缘》里,还使用了很多芜湖方言来作为道白,听来格外亲切熨帖。在第一场里,众多市井人物汇集在长街戏楼和汤天池的铁匠作坊前的情景,叫卖“臭干子”的吆喝声,一种人群熙熙攘攘在长街买卖的市井风情,被表现得真是热闹而有生气。而在戏的尾声处,在对唐诗《金缕衣》的吟唱中,卖白兰花的姑娘一句悠长清脆的卖花声仿佛从长街深处传来,伴随着帷幕徐徐落下,那卖花声仿佛渐近,又渐渐飘远。一句卖花声里,多少老芜湖的记忆被瞬间湿润润地唤醒啊……

  皖南文化与市井风情,它们和整本大戏的风雅之气,以及人物开拓艺术新境界的壮志豪情一起,仿佛一个人的血肉骨骼和精神气象,共同组合支撑起这部新戏,一部既有传承又具创新精神的艺术精品的精神风貌与艺术肌理。

  “哎——白兰花哎——”(许冬林题图由本文作者提供)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芜湖日报  编辑: 刘晓东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