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博物馆原馆位于太和文庙院内,于1993年11月16日成立。自2018年开始历经2年多的精雕细磨,太和县博物馆新馆于2020年1月16日开馆试运行,新馆位于文明西路与创意路交叉口北侧六馆两中心内。
1993年11月16日,太和县博物馆(老馆)成立,与太和县文物管理所共同位于太和县文庙院内,是展现太和历史的重要文化场所。文庙前广场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太和县李阁乡发掘的汉代三足石砚台复制品。博物馆常年展览《太和县出土文物图片展》,结合太和境内的出土文物,全面展示太和悠久的历史。
2015年,太和县启动太和“六馆两中心”文化建设项目,将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书画院)、城市规划展览馆、综合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职工活动中心等8个单体项目整合为一个项目进行整体设计和建设。
2020年1月16日,太和县博物馆新馆建成对外开放试运行,新馆位于县城文明西路与创意路交叉口六馆两中心内,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2500平方米,造型呈U形,整个建筑简洁壮观、平面规矩,中轴对称,庄严肃穆。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502件(套)。
新馆的陈列包含一个基本陈列《太和文明史陈列》、一个《临时陈列》。其中太和文明史,见证了淮河流域数千年文化的荣辱兴衰,浓缩了中国历史舞台上诸多政权角逐、朝代更替的演变轨迹。
第一展厅远古家园
第二展厅诸侯际会
第三展厅汉魏名区
第四展厅千年望县
第五展厅明清流韵
第六展厅民国烽鼓
第七展厅太和石条街
馆藏文物
1新郪虎符
新郪虎符,铜质,卧虎形,通长8.8厘米、前脚至耳尖高3厘米、后脚至背高2.2厘米,重95克。模铸,伏虎形,前后脚平蹲,头前伸,耳上竖,尾上卷。铭文字数,体有错银铭文39字,分两半,底合榫。上嵌篆书“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郪。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母(毋)会符,行殹(也)。”新郪虎符发现于清光绪末,是秦国授予新郪守将的兵符,表明战国末年秦人占领新郪重镇后,曾在此驻扎重兵。史载为汉淮南王刘安私铸,后王国维误考为战国虎符。现为法国巴黎陈氏所收藏。
2汉代三足石砚
国家一级文物,东汉,1956年太和县李阁双古堆汉代空心砖墓出土,通高14厘米,圆形,由砚盖和砚身两部分组成。盖外面中部隆起,透雕双螭首,昂首相对。吻部相连处有四个小圆孔,孔下镂雕为提梁。盖边有细线浅刻小方格纹,边缘有一周浅刻锯齿纹。砚底有三足,足上浅刻熊纹图案。此砚雕刻精细,造型浑朴别致,为汉代石砚精品。
3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发给原墙的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