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文坛皖军 > 文化动态

宣纸,从皖南清晨的氤氲空蒙开始

时间:2022-05-23 10:19:20

  你无法轻易进入到《宣纸之美》。

  《宣纸之美》尽情地铺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煌煌之美。

  宣纸,书画用纸,安徽宣城泾县的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谓之国宝。

  普通人多闻其名,或许也知道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对宣纸,未必真正触摸过。

  宣纸不是纸,是作者赵焰心头的那片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此时,打开《宣纸之美》,你跟上书中现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就踏上了一道通向寻觅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的艰辛旅程。

  探究宣纸的苍茫身世,需要越过千山万水,揖拜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一颗虔诚的心,细细地寻觅、探访和琢磨,最终才能仰见头顶上那片飘逸高远的云。

  并非易事。

  作者生于黄山脚下,小时候常常见到皖南清晨的那一片氤氲空蒙,那是一丛丛一排排的青檀以仙鹤之姿立于山野河滨,后来他才知道就是这个灵性的植物造就了灵性的宣纸。

  成长于徽州的作者一步步抒写徽州、皖南、新安江,终于,他驻足于同宗同族、承载着中华浩瀚文化之高蹈的宣纸面前,这一天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向他张口表达。

  他把一位写作者、徽文化的践行者、中华传统美学的研习者的所有智慧、哲思、浪漫都倾注进了这一场对宣纸文脉的寻觅之旅。

  作者说,宣纸是江南的。

  江南是作者寻找宣纸的起点。“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一幅《富春山居图》,黄公望七年绘就未完长卷,画尽江南轻盈、广袤、从容、富足的气质,巨画代言了江南文化的至柔至刚和士大夫的自由和遁世,江南深藏功与名。

  江南之深处,深入至皖南。作者笔下,皖南的村落、民居太过诗意盎然,明显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背景,皖南的天成是上天的宠儿,是集中国文化儒、释、道、俗的四位一体。

  大片的青檀、沙田稻草,蓝天白云,清风明月,一起告白了,宣纸诞生于皖南。

  皖南是恩赐是宿命是默契,成为最好的“文房四宝”产生地。

  对于纸的追根溯源,可以始从一场伟大的发明——造纸术开始。

  作者把对造纸的寻觅以文学的修养进行了专业的学术性的普及。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称帝,汉朝建立,汉民族汉文化的概念一一开始确立。

  东汉和帝的皇后不好珠宝好纸墨。

  由此,后宫的职场人宦官“纸神”蔡伦成为造纸技术的改良者和推动者,他在用纸的历史经验上,不断用各类树皮进行尝试,最终在麻类植物和楮皮获得成功。

  造纸术发明之后,造纸业进步飞速。

  纸的时代到来。

  每一次造纸的进步,就是一次对技术、文明、艺术的推进。

  作者的笔也自此更加大开大阖,囊括了历代中国书法家、画家、艺术家、哲学家,文人们用手中的笔和笔下的纸互相倾诉互相成就,作者叹,这笔墨与纸联袂,静默无声地引导人们进入一场神秘而浩瀚的灵魂之舞。

  陆机的《平复帖》为书法之晨曦,在传世名帖中年代最久远。只见八十四字,古拙粗粝坚硬,这既与悲凉的心情有关,也与古早时期麻纸的粗糙质地有关。

  作家比照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彼时,50岁的王羲之身在会稽,在江南的三月三日,与众文友春风得意曲水流觞,酒酣之余挥笔写下《兰亭集序》,书法之美与行文之美高度契合,畅达了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唐代《法书要录》称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

  李白爱皖南,现存一千余首中,150首左右写与皖南。作者推测,《桃花潭》和那首《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都应写于古宣纸之上。作者痛惜,李白手迹遗存不多,是宣纸和文学的遗憾。

  纸张技术的一次次迭代,就是文艺精神与制纸技术彼此一次次的拥抱。甚至文人开始自己造纸,唐末女诗人薛涛,将花瓣捣泥,加清水和胶质,再手绘洒金,自制“薛涛笺”。这种个性化的诗笺流传至今,成为文人心爱。

  纸质的精进,文人的表达,一步一步推进宣纸的极致表现力。

  元朝,泾县应有了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的纸张,接近现代意义上的宣纸概念。慢慢地,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宣纸,固定为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的高级书画纸。

  1915年,泾县“姚记”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

  宣纸一骑绝尘,成为书画纸的翘楚。

  宣纸在富庶的文人画笔下慢慢成为刚需。

  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特立独行不拘一格的文人巨匠,他们把自己和纸墨融为一体,互相表达互相印照。作者说,宣纸如诗,天地自然有什么样的特质和精神,宣纸就有什么样的特质和精神。

  宣纸之特质,就是觉悟之心,也是觉悟之道。

  作者纵横东西汉、魏晋五代、唐宋元明清近现代,南唐后主李煜、安徽宗赵佶、南唐马远、元赵孟頫、元四家、明四家、清四王、四僧、到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林凤眠、吴冠中……透过上千来中国文人存留在纸上的一笔一画,一一解析他们的秉性、气质、学识修养、诗画风格,看似一切无形,又一切有迹可循,都真实地显印于这一薄薄的柔软纤弱的宣纸上,宣纸以巨大的包容性,包容了中国文人内心的巨响和悲鸣,包容了所有的人生况味和生命真谛,然后把他们携刻为永恒。

  作家深埋在浩浩汤汤、雅致丰盛的中国传统文化里苦苦寻觅着纸的技术与艺术的每一次地推进和互动,每一次地深入都带来了对这趟文脉之旅更加深入地迷恋。

  一本《宣纸之美》,就是一部千年宣纸史,作者参考了39本著名资料著作,以严谨专业的态度,用汪洋恣意的文学语言,纵横时空的想象力,与古人的高韬精神对话,一一印证宣纸所承载的文学、艺术、哲学、智慧,宣纸所具有人文精神和气质,宣纸的天造地设、鬼斧神功,都与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脉落互为表里,不可分割。

  《宣纸之美》作为中华传统文学、艺术研修的参考书,时时翻阅,以为向导。(魏明子)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中安在线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