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现,池城大街小巷的早餐店便开启了一天的繁忙。可供市民选择的早餐种类越来越丰富,其中,用老面做皮,豆角、萝卜丝、粉丝、咸菜等食材为馅的贵池特色小粑是池州市民最青睐的早餐之一。
天未亮,主城区翠柏南路的“父子小粑”早餐店里,31岁的韩瑶和妻子叶蔓就开始劳作。韩瑶压面、分面团,3位帮工大姐熟练地将馅料包入面团里。不足20平方米的空间里,弥漫着面粉与馅料交织的诱人香气。
十年前,安庆人韩瑶来到池州,与父母一同经营早餐店。他的父母擅长制作各式面点,如包子、饺子,尤其精于制作小粑。然而,2016年,一场意外导致父亲韩志稳手部受伤,韩瑶开始独自承担起经营店铺的重任。
“今儿的面发得真不错,天气也不热,干起活来很舒适。”韩瑶介绍,制作小粑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发面、调馅、煎制,其中发面是最关键的步骤。
发面时,韩瑶坚持使用老面的传统发酵方式,而非酵母。“老面发酵的面皮在煎制时,能更好地吸收菜籽油,使得口感更加松软。”韩瑶说,尽管老面发酵能够带来更佳的口感,但发酵时间不易控制。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发面技术不熟练,韩瑶时常出现失误,导致小粑的面皮很硬。
“绝不能砸了这块‘父子’招牌。”韩瑶白天向父亲学习经验,深夜独自留在店里观察面团的变化,感受空气中的湿度,揣摩面团的蓬松度……他说,发面并没有固定模式,而是要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对环境细微变化的敏锐感知。
韩瑶还分享了他精心研制的馅料秘籍——凉拌。“口感不辣的豆角和白菜,我采用的是先焯水再用熬熟的猪油搅拌的方法;腌白菜、粉丝、萝卜丝等则在凉拌时使用辣椒粉替代传统的辣椒糊,并浇上熬熟的菜籽油。”韩瑶介绍道,父亲之前做法是把所有的馅料都提前炒熟,但是他感觉口感并不理想,于是开创了凉拌的独特做法。
谈话间,店外的四口平底大锅内已摆满了小粑。韩瑶熟练地向锅中倒入菜籽油,开始煎制;而妻子叶蔓则在一旁准备好金属托盘,随时接收煎好的小粑。清晨6时,第一锅金黄酥脆的小粑新鲜出炉,店铺前市民已经排起了长队。
“我买了最爱的萝卜丝馅和粉丝馅小粑。”纪艺艺是“父子小粑”的忠实“粉丝”。她觉得,小粑皮薄、用料丰富,口感好,这也是伴随她成长的味道。
为了减少市民排队等待的时间,韩瑶将后厨帮工人数从原先的1人增加至3人,还将煎锅数量从2口扩大到4口,可实现每8分钟出锅120个小粑,顾客的平均等待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如今,店铺每日销售量在3000个左右。韩瑶回忆道,曾有一位顾客,一次性预定了700个小粑,带到远方与亲朋好友分享。每逢节假日,数百个的批量购买需求更是屡见不鲜。
“无论生意如何红火,我都希望他能坚守初心,继续做良心生意。”韩志稳虽然不再直接参与店铺的日常运营,但每天都会到店里逛一逛,密切关注店内状况。
父亲的叮嘱,韩瑶始终铭记在心。他表示,希望未来能为顾客提供更加舒适的就餐环境,也憧憬着他和同行们制作的贵池小粑,能走出池州,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份地道的美味。(记者 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