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文化新闻

省级非遗——淮河大鼓书走进校园 鼓书有传承

时间:2021-05-14 09:01:40

  “‘五四运动’争主权,群起反帝反封建;‘红船精神’不能忘,她是党的历史和源泉……”日前,省级非遗——淮河大鼓书的传承人岳仁宣走进淮南市毛集实验区梁庵小学校园开展非遗传承活动。伴随着指导老师的示范,小学生们有板有眼地打着夹板,唱起鼓书。

  “淮河大鼓唱词讲究合辙押韵,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一般采用卧嗓和立嗓,唱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浑厚有力。”淮河大鼓书传承人、今年68岁的岳仁宣老人在指导学生的间隙,饶有兴致地向记者和身边的师生介绍起来。

  淮河大鼓书是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淮河两岸流传久远,当地上了年纪的曲艺爱好者都能说出几句,甚至唱上几句,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哧咚咚,哧咚咚!”高亢悠扬的大鼓声再次响起来,梁庵小学的学生们又围拢在一起,认真倾听着传承艺人的讲解,像模像样地敲起大鼓。

  “淮河大鼓进校园,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不仅提升了我们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更丰富和活跃了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梁庵小学五年级(3)班学生石屹告诉记者。

  近年来,毛集实验区文化和教育部门指导各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组织当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授课、示范性教学展演展示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了解非遗魅力,自觉传承非遗。

  毛集实验区文化和旅游局“非遗”传媒管理科负责人陈士根说:“我们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态传承活动,让非遗这颗‘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在学校这片沃土上绽放出璀璨光芒。”

  如今,毛集实验区每所中小学都发展起各具特色的非遗传习项目。当地“非遗进校园”所涉及的长期传承项目有近10个,参与亲身体验、技艺传承的学生人数1000余人,参加非遗赏析活动的学生近万人。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安徽日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