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徽学 > 徽州风俗

省级非遗许岭灯会:传承400年的新春问候

时间:2025-02-14 09:10:57

  “今年春节,许岭镇民间自发组织举办了8场灯会。”2月11日,正月十四,见到许岭灯会省级非遗传承人叶剑飞时,他这样说道。

  牌灯到、喝彩叫,迎龙灯、点鞭炮,请纳福、红包要。宿松县许岭灯会汇集民间竹编艺术、焊接扎彩艺术、民间杂技艺术、脸谱艺术、民乐演奏艺术、剪纸艺术、彩绘艺术、戏剧艺术和神话传说于一体,玩的是灯、妆的是戏、演的是舞、讲的是礼、唱的是歌,如龙灯、花灯、牌灯、台阁、秋干、断丝弦锣鼓、高跷、大头灯、腰鼓灯等。

  许岭灯会起源于清朝初年,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据1986年编印的《许岭区简志》记载,早在清朝前期,许岭百姓就注重正月“戏灯”的习俗。特别是元宵节前,群众以灯会祈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许岭灯会有大有小,大者有近千名演职人员,灯期10至15天,进县城和周边乡镇巡游;小的也有100至300人,灯期一星期左右,在本镇演出。许岭灯会大巡游,灯队由两大部分组成,即花灯展放和民间文艺展演,每次出灯前走好巡游路线,走一程,演一场。灯队巡游次序是:唢呐开道—报信灯—主题灯—花灯—故事灯—人物灯—狮子灯—表演戏曲、歌舞类节目—龙灯结束。2013年许岭灯会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木匠、篾匠、剪纸匠、裁缝,还会扎台灯、做洋号……从“手艺人”到“守艺人”,该镇许岭社区80岁的叶剑飞是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许岭灯会代表性传承人。每一届灯会中的花灯、高跷、畜牧彩车、双蚌戏鹭、台阁、秋千、金狮接福、双龙夺珠等均出自叶老之手,一个个道具形象逼真,各种装扮惟妙惟肖。

  “许岭大型灯会断断续续地办,民间群众性自发组织的灯会年年都在办,今年镇内群众自发举办了8个班组的灯会。”叶剑飞说,以往办灯会,会有人提前上门到各家发帖子,告知灯会要到场了,各家也都早早准备好打赏的零钱,打赏不在意多少,多的千儿八百、少的三元五元,这些钱都作为组织灯会的相关经费。

  叶老收了3个徒弟,有的已经成了许岭灯会县级非遗传承人。靠着叶剑飞等一批艺人的薪火相传,许岭灯会传统节目不断排演出新,如秋千《西游记》、台阁《三友叙旧》、综合乐器《东乡断丝弦》、腰鼓《最美夕阳红》、踩高跷《观音点花神》等都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我们将重点保护和传承许岭灯会,守护老艺人,扶持新艺人,让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一代代继承和发扬。”该镇党委书记余正强说。(记者 沈永亮 通讯员 周舟)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安庆日报   编辑:刘晓东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