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徽学 > 徽学百家

滁州古代的上元节又叫元宵节怎么过

时间:2023-02-03 10:24:13

  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又叫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这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春节刚过,人们还沉浸在欢乐之中,农事没有开始,还有空闲,人们嬉戏游乐,也是庆贺新年的延续。春节是家庭的团聚,家族的问候,亲友的拜访,心中顾念的是家。上元节是街坊的欢乐,里巷的来往,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都聚集在一起,从东转到西,从南转到北,几乎把所有热闹的地方都转一遍,心中享受的是乐,很放松。虽然有春节小长假,初七上班,但在人们心中,过了十五,年才算真正过完,人们才能安心干活。

  我们的古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呢?

  上元节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会,中唐以后,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时期,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20间,高150尺,燃灯五万盏,飞禽走兽自行转动,极为壮观。如今在上元节举办灯会,就是唐代风俗的继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还放孔明灯,也叫天灯、许愿灯。如今,我们在上元节期间也会放孔明灯,心中许着愿,看着灯笼缓缓升上天空,期待一个美好的未来,这是宋代风俗的延续。明代的灯会则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盛行,日期缩短为五天。到了解放前后,滁州民间老人还传说“正月十二上头灯”,一直延续到十六,灯会也是五天。

  人们喜欢过正月十五,不是因为可以吃元宵,团团圆圆。在礼教制度森严的古代,上元夜却很自由,没有宵禁,城门不关,是青年男女夜游观灯、幽会谈情、彻夜狂欢的绝佳时刻。在古代,人们还有一个日子可以集体出游狂欢,那是三月上巳这一天。新春降临,三月上巳日清明前后,人们游春,欣赏大自然的春景。醉翁亭里的曲水流觞,就是文人在这一天饮酒赋诗、愉悦心情的地方。这一天,也是一般人尽情欢乐的节日。上巳日是在白天的游乐。解放前后,每逢这几天,学校还会放春假,老师带着学生郊游,欣赏大自然的桃红柳绿。而上元节却是在夜晚的游乐,人们欣赏的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能工巧匠的手艺,是各式各样明亮的彩灯。这个晚上又叫元夕,当然少不了文人佳作。

  请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辛弃疾最为人熟知的一首婉约词,描写一次上元夜出游的场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看,文人笔下的上元节多么美。天上圆月朗照,地下花灯如昼,人来人往,车马满路,有情人相约,人群里难寻。有光亮,有香气,有故事,有深情,所以也打动人心。

  当然,这两首词并不是作者在滁州时写的,写的也不是滁州的元夕。

  在古代,我们滁州人

  是怎么过上元节的呢?

  [光绪]《滁州志》卷二《风俗》说:“届上元节,户户张灯,或间为烟火。童子或驾竹马、戴傀儡相惊诧。男女毕出观灯,……金鼓达曙,更五日乃已。”

  在南太仆寺卿赵廷瑞编的《南滁会景编》卷十一里,收录了萧崇业的四首诗,题曰《上元龙兴寺同莞石、勺原观灯》。这四首诗描绘了滁州龙兴寺上元节夜晚的盛况,对我们了解明代滁州上元节的习俗很有帮助。

  其一:

  宝炬千峰列绮楼,永阳春色烂然收。

  相遗柑子酬元夕,看斗蛾儿忆少游。

  日近凤城长在望,时平龙刹暂消忧。

  归来火树随车合,一盏贫家何处油?

  其二:

  月到天心醉倚楼,升平和气此时收。

  但迟玉漏仍民俗,岂为鳌山恣夜游。

  罗绮睛娇行索笑,笙歌声沸坐忘忧。

  可能一点光明烛,散作人间万盏油。

  其三:

  天街散影透春台,淑气溶溶笑语开。

  绣柱锦棚相掩映,香风华月共徘徊。

  星飘万点从空下,人拥千门动地来。

  自是升平同赏乐,矢音何以赞康哉!

  其四:

  龙兴古刹有高台,才子登临醉眼开。

  宇宙清光堪徙倚,乾坤良夜任徘徊。

  煇煇火树当轩出,细细银花照席来。

  海内此时多雅调,阳春一曲和难哉!

  萧崇业,明云南临安人,原来任太仆寺少卿,后来奉命出使琉球,归来后,在万历十一年(1583)十一月至万历十三年(1585)四月任南太仆寺卿。萧崇业的上述四首诗,应该是在万历十二年或十三年上元节期间写的。他在滁州写了不少诗文,如今丰乐亭大门的匾额就是他题写的。

  龙兴寺位于西桥东的高台上,它最迟建于唐代,在康熙《滁州志》的唐代地图上,就可以看到它。它原来叫“兴寿院”,周显德年间改名“龙兴”。明代洪武六年,朱元璋在滁州设立的太仆寺,就在它的旁边。明代,它的规模不断扩大。到万历年间,它发展成为滁阳寺庙之冠,管理寺庙的僧正司,就从开化寺移到了这里。萧崇业到滁州任职的时候,正是龙兴寺发展的高峰期。正月十五上元节,在这里举办灯会,热闹非凡,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萧崇业的四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以下情况。

  其一,那天夜晚,龙兴寺灯火辉煌。龙兴寺本来地势就高,南端高出路面两米多。在高地上建造装饰华丽的高楼,在楼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宝炬千峰列绮楼”,彩灯如同山峰一般层层叠叠,许多彩灯堆积成巨大的“鳌山”。游人从高楼的窗户外就可以看见彩灯扎成的光华四射的宝树,“煇煇火树当轩出”。彩灯真多啊,房间内摆不下,就在空地上编扎了艳丽的彩柱、鲜亮的锦棚,来摆放这些彩灯,“绣柱锦棚相掩映”,室内室外一片光明。龙兴寺到处都是灯,好像“星飘万点从空下”,天上地下,星光灯火,交相辉映,令人目不暇接,壮观极了。点亮这些彩灯的,是唐代开始出现的蜡烛、“光明烛”、还有油灯、“万盏油”。这个时候给人的感觉,就像春天来了,温润畅和,春花烂漫,遍地盛开,“永阳春色烂然收”,美不胜收,身心舒畅。无怪乎人们把上元节叫作“灯节”了。

  举行灯会是要官府同意的。宋代时,有个叫田登的州官就曾发布通告,他叫“登”,忌讳说同音字“灯”,布告就说“本州依例放火三天”。后人讥笑他“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明代举办灯会,官府是否也要发布通告呢?

  其二,那天夜晚,龙兴寺游人如织。人多到什么程度?诗中写道:“人拥千门动地来。”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惊天动地。有男子,“才子登临醉眼开”,他们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朦胧的醉眼也睁开了。也有女子,“罗绮睛娇行索笑”,她们衣着华丽,边走边笑,非常开心。那些女孩子出门,都是经过精心打扮的,不仅身上穿“罗绮”,头上还戴着只有在上元节才戴的装饰品“蛾儿”,大家还相互评比谁做的“蛾儿”漂亮。人们见面互赠礼品,“相遗柑子酬元夕”。这是邻里朋友之间的亲切友好,还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沟通感情?毕竟,早在《诗经》中,男女之间互赠水果以示永好的诗就有不少,这也是中国的传统吧。游人的欢笑声同乐器的演奏声交织在一起,“笙歌声沸”,“淑气溶溶”,满满的欢乐气氛,使人乐而忘忧。诗中只写了龙兴寺如此热闹,其实,整个滁城不也是如此热闹吗?

  其三,那天夜晚,滁州城没有宵禁。在平时,城门是晨启夜闭的。五更时分,钟楼上悬挂的元代大铜钟当当轰鸣,城门徐徐打开。傍晚,州衙旁大观楼上的皮鼓咚咚敲响,城门缓缓关闭,禁止夜间通行。说两个事例。赵匡胤打下滁州以后,他的父亲带兵来滁州会合。到达滁城时,正是半夜时分,赵匡胤就是不开城门,即使是老子也不行,官职高也不行,因为宵禁是朝廷的命令。等到天明以后,他才打开城门,让他父亲进来。还有一件,嘉靖年间,滁州城北发生抢劫案,知州赵大纲派人捕捉。捕快连夜出城。回来后交差,赵大纲询问:“中夜城门尽扄,谁与出者?”可见,夜间是不允许进出城门的。

  可是,上元节例外。你看,已经半夜了,“月到天心”了,人们还在畅游,“香风华月共徘徊”,人与月共度良宵。天上的月静悄悄,地上的人闹哄哄。有人喝酒,“醉倚楼”;有人高歌,“笙歌声沸坐忘忧”。滁州人历来就是能歌善舞的群体,宋代王禹偁在滁州任知州的时候,就写有《唱山歌》诗,描写滁州的风俗:“滁民带楚俗,下俚同巴音。岁稔又时安,春来恣歌吟。接臂转若环,聚首丛如林。男女互相调,其词非奔淫。修教不易俗,吾亦弗之禁。夜阑尚未阕,其乐何愔愔。”春天,男女在一起跳舞唱歌,直到深夜。如今,取消了宵禁的上元夜,就成了狂欢的夜晚,自由的夜晚,也是天地间最美好的夜晚。“乾坤良夜任徘徊”,城门彻夜不闭,人们可以“恣夜游”。因为,这是多年来的民俗,“但迟玉漏仍民俗”,官府也就顺从民意了。

  清朝时,滁州的上元节是什么样的呢?康熙年间的《滁州续志》也有一首诗,曰《滁上观灯,时学使校士,和十弟韵》:“环滁灯火灿银河,况有文光列焰多。绿柳晶莹明照眼,红蕖灼烁景生波。人调时曲搊银甲,楼倚新妆听玉珂。百丈虹桥欢士女,庐陵盛事待如何。”它是金釬写的。督学到滁州来考校学校里的生员,全椒人金釬也来了。正赶上正月十五滁州举办灯会,金釬为此写了这首诗。诗中描绘了滁州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盛况,“环滁灯火灿银河”,整个滁城灯光灿烂,如银河闪耀。彩灯很多,有晶莹剔透的绿柳,有红光闪烁的荷花。“人调时曲搊银甲,楼倚新妆听玉珂”,有人在楼上弹唱,有人在倚马听曲。长桥上到处是男男女女,欢声笑语不断。作者写的是“百丈虹桥”当然是夸张,只为突出桥长。“虹桥”,这就给我们点明了灯会的地点,应该是在城内的西桥或南桥。彩灯就是扎在流经城内的小沙河水面上了。作者由此联想到欧阳修与民同乐的往事,感叹道:“庐陵盛事待如何!”

  感谢古人,他们用诗歌给我们留下了当年的盛况。

  今古传承,二十多年前,滁州城也是这般热闹的。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滁城的元宵节也很热闹。南湖里彩灯船游荡,小沙河中龙灯、荷花灯飘荡,广场上各色人物的走马灯高挂,还有许多单位的大门口,都扎了气势恢宏的彩门,高悬许多精巧的彩灯。有的彩灯上还悬挂有谜语,让游人猜,猜中有奖。傍晚,彩灯亮起来,五颜六色。人们晚饭后离开家,呼朋唤友,三五成群,说说笑笑,挤挤挨挨,哪里有灯就到哪里去。孩子们提着兔子灯、元宝灯跟着大人出来,有的是买的,有的是自己家大人扎的,里面点着蜡烛,照亮了脚下的路,也照亮了孩子的心。大人孩子的心里都充满了欢乐,脸上挂满了微笑。滁城充满了欢声笑语,节日的气氛很浓很浓。

  看灯会,不仅看到了彩灯,看到了游人,也看到了社会太平。兵荒马乱的年头,人们是不会有兴致举办灯会的。整个社会安定了,人民生活安逸了,大家才会尽情游乐。查看《滁阳志》,从嘉靖三十九年(1560)以后,到万历十三年(1585),这二十多年间,滁州没有什么自然灾害,甚至在隆庆五年(1571)秋,还“禾大熟”,老百姓生活应该比较好过。萧崇业笔下的滁州上元节,就是这个时期安逸生活的写照。康熙年间,赋税减轻,滁州也太平。

  千百年来,古老的民俗一直在民心之中。继承并发扬健康积极的传统,让人们生活充满欢乐,是应该提倡的。近年来,滁州街道日益亮化,高楼大厦上的霓虹灯彻夜闪耀,街灯彻夜通明。但那并不是节日的灯会,没有游人的欢乐,没有节日的气氛。

  滁州上元节的灯会还会恢复吗?我们期盼着那“星飘万点从空下,人拥千门动地来”的盛况。(周惟熙)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滁州日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