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文化新闻

合肥曲艺小品亮相晋城中部六省曲艺展演

时间:2025-07-04 09:05:47

  演出现场。

  近日,第十二届中部六省曲艺展演在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举办。

  本次展演以“中部曲韵展芳华、沁水河畔看今朝”为主题,由中国曲艺家协会等单位主办,六省曲艺精英携手呈现22个节目,涵盖相声、京韵大鼓、涡河憨腔、三弦书、长子鼓书、莲花落等17个曲种。

  作为安徽省此次推荐的三个节目之一,合肥市曲艺团选送的曲艺小品《卖鱼》在展演现场脱颖而出。作品以长江流域禁渔政策为背景,将生态保护理念巧妙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中,演出现场掌声不断,成为本届展演最具话题度的节目之一。

  一条“鱼”串联多重隐喻

  《卖鱼》讲述的是一个看似“家常”的故事。

  王大宝、王二宝兄弟俩试图用养殖鱼冒充“江里野生鱼”来牟利,结果一连串麻烦接踵而至:执法队员突击检查、顾客提出质疑、偷鱼贼“横空出世”,剧情几次反转,笑点层层递进。传递出诚信经营与生态守法的重要性。

  剧中不乏生活里常见的语气和情景:用“野得很”吸引买主、与偷鱼贼比“演技”、面对执法人员狡辩又心虚……像是在社区菜市口搬了个舞台,惹得观众会心一笑。

  “这个小品看起来热闹,其实讲的是咱们身边的事。”导演周旻介绍,剧本由马鞍山编剧栗亮创作,2024年完成初稿,2025年初合肥市曲艺团开始排演。

  排练从坐排到实景走台持续了大半个月,最终由6人组成定稿演出阵容,情节紧凑不拖沓。

  “我们当时排得特别紧张,每天都在团里‘泡着’。”演员曹潇回忆:“剧本改了三轮,大家坐排、走台一遍遍练,很多台词都是现场‘抠’出来的。”饰演执法人员的陈旭坦言,自己原本对环保政策理解不够透彻,在排练中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要想演得真,就得先自己信服。”

  听得懂的方言讲得透的道理

  这出小品并不是“一本通吃”,从一开始就根据不同城市“定制方言版本”。

  “我们不是为了方言而方言,而是为了贴近观众。”饰演王大宝的韩巍巍表示,排练合肥话台词时,很多词是从真实生活中“抠”出来的,语调、节奏都讲究真实性。

  “‘这鱼野得很’这句话我爷爷小时候就说,我们不是在演,而是在说。”饰演刘阿姨的演员张盛迪笑言。

  观众的反馈也验证了这种处理方式的成功。在合肥本地演出时,《卖鱼》受到观众热烈欢迎。不少市民在现场笑得前仰后合,剧中对地方语言、真实口音的精准捕捉,加深了他们的代入感,有的中老年观众甚至一边看一边跟着角色复述台词,演出结束还念念不忘。

  在沁水县展演现场,《卖鱼》登场很快就用接地气的节奏点燃气氛。从执法巡查到偷鱼误会,每个转场都让台下观众“跟得上、看得明白、笑得出来”。

  表演结束后,兄弟省份的多位曲艺团体代表与合肥市曲艺团进行交流,普遍表示该剧选题“贴切社会”,表演“接地气”,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甚至有人表示希望邀请剧组到本地演出。

  据悉,目前《卖鱼》已被列入合肥市文明城市创建系列演出剧目,计划本月起在多个街道、社区、单位巡演。演出团队仍在不断微调剧本节奏,争取做到“每一场都能让人笑、每一幕都能让人想”。

  合肥市曲艺团正在筹备将该作品进行数字化留存与传播。下一步,将通过剪辑精编、字幕适配等方式,推出短视频、横屏片段等适配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版本,进一步扩大作品的受众范围。(记者 王书浒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合肥晚报   编辑:刘晓东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