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文化新闻

传统文化进课堂 古韵今风润童心

时间:2024-11-15 08:54:11

  肥东县长临河学校非遗剪纸课

  黄麓师范学校庐剧《秦雪梅观画》汇报演出

  合肥市第二中学戏曲社团文艺汇演

  合肥市长江路第三小学兰亭分校书法课

  合肥市师范二附小形意拳课程

  合肥市芙蓉小学手工陶艺课

  合肥市大通路小学诗乐社团表演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

  近年来,合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积极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打造出百花齐放、生动活泼的学生乐园,让师生们在浓厚文化氛围中体会传统之美。

  传承多彩非遗 共享文化魅力

  在肥东县长临河学校,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一堂剪纸课。20多名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围坐在一起,在非遗传承人牛家海的指导下,拿起刻刀、剪刀,剪出一个个美丽的图案。

  今年已经83岁高龄的牛老,每周都会四次来到长临河学校教孩子们剪纸,已持续了近十年时间。

  六年级的费雅霖学习剪纸已有三年。“牛爷爷人很和蔼,教我们剪纸也特别有耐心。我很喜欢和同学们在一起做手工,每当剪出一个个精美的图案时,心里可高兴了。”小费同学说。“这个小丫头有点天赋,上次她的剪纸作品‘龙’还在县里拿了特等奖呐!”牛老向孩子竖起大拇指。

  据了解,该校目前已开展了四个非遗传承项目,分别是“牛门洪拳”“牛官堡武狮”“牛氏剪纸”和“逸品木艺”。

  “‘非遗进校园’在我们学校已经持续了十年时间。每一种非遗项目,都是我们的非遗传承人来学校亲自给孩子进行教学。学校利用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为同学们搭建展示的舞台。孩子们还能经常走出学校,将所学习的技艺编排成节目在省、市、县舞台上展示。”该校校长张杰说。

  戏曲绽放美丽 国粹润泽少年

  通过“戏曲进校园”弘扬传统文化,这是黄麓师范学校一直坚持的目标。依托戏曲项目,学校曾获评“安徽省首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近年来,该校不断加大戏曲艺术在校园传承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为提升课程质量,学校邀请戏曲名家每月到学校开展讲座一次,并现场表演。几年下来,该校组建的“徽韵黄声”戏曲社团已培养出5批80名学生。值得一提的是,社团的学生还多次走进小学校园和街道社区,给当地学生和居民带来戏曲演出。

  同样,作为合肥市首批戏曲传承基地之一,合肥市第二中学在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也在积极努力。学校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师资优势,指导音乐教师开设京剧和黄梅戏等戏曲鉴赏课程,美术教师开设戏曲绘画鉴赏和实践课程,将戏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

  据了解,合肥市目前已建设40个戏曲传承基地学校,逐渐形成校有活动、县区有展示、市有展演的活动体系。

  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公布2024年全省中小学生戏剧(戏曲)专项展演活动评选结果,合肥市再创佳绩:获一等奖7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6个,合肥市教育局荣获“优秀组织奖”。

  认认真真写字 堂堂正正做人

  “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这是合肥市长江路第三小学兰亭分校的校训。自2006年设立“书法特色课”以来,学校不断深化书法教育内涵,努力拓展翰墨育人途径,坚持以祖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教育人、培养人,让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书法特色课”分大课和小课,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每周一次的40分钟大课与每周四次的20分钟小课中。同时,学校积极探索书法大小课的有效衔接,创新语文、书法联合教研新模式,让书法教学更有实效性。

  通过开设特色班,学校涌现出一大批书法特长生。在学习书法中,学生们体验到书法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校还开设了书法节、规范字书写比赛、讲书法家故事比赛等丰富多彩的书法特色活动,让书法文化发扬光大;师生们还多次走进逍遥津公园、杏花公园等地,为市民义务写春联,让传统文化深入民心……

  “书法老师生动简练的语言,不仅提高了我的书写技能,还增长了我的书法文化知识。因为书法特长,我不仅参加了班级黑板报的编辑及书写,还参加了学校和庐阳区组织的小学生书法竞赛呢!”该校六年级二班的汪雨琦开心地说。

  “孩子小的时候好动,自律性差,做事情不能持之以恒。自从学习书法以后,不仅写了一手好字,关键是能‘静’下来了,学习注意力也提高了许多。”对于学校的书法特色班,家长们也是纷纷夸赞。

  诗乐触动心灵 陶艺感知美好

  “参加学校诗乐团,是一段充满诗意的奇妙旅程。在诗乐团中,我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氛围,沉浸在诗歌的韵律和音乐的旋律中,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诗歌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跳动的音符,能够触动心灵……”这是合肥市大通路小学六年级学生朱夏在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

  感知美好,才会延伸美好。舞台上,孩子们身着传统服饰,演绎着经典诗篇,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带领听者穿越时空,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无论是激昂的边塞诗,还是婉约的抒情词,一曲曲诗乐作品在孩子们的精彩演绎下焕发新的活力,让孩子们充分感受音律魅力。

  一把刮刀、一个转轮、一支毛刷……对于合肥市芙蓉小学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在日常学习的同时,还能感受到陶艺带来的别样体验。学校每周都会定期在陶艺工作坊开设陶艺课,邀请陶艺大师来校指导。“陶艺制作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能释放压力,让孩子们有获得感、成就感。”该校陶艺老师叶爱平如是说。

  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习是主要任务,可有个好身体同样重要。在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二小学,武术、足球、跳绳成为了学校的体育特色课。在武术教学中,该校选择了形意拳这种传统拳法。“形意拳具有很强的健身性与文化性,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各个关节的作用,还能学习到基础的中医理论知识,培养孩子爱国主义情怀。”该校张国庆老师表示。老师在带领孩子们练习武术的同时,还特别强调武德的培养,引导孩子养成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

  从剪纸到根雕、从戏曲到诗乐、从陶艺到武术……合肥市从“校校有特色,师师有课程,生生都参与”着眼,“传统文化进校园”已成百花齐放之势。目前,合肥市全市已构建出一个全面覆盖、富有特色的艺术实践课程体系。当下,“校园艺术之花”正开遍庐州大地,一路花香,芬芳馥郁。 (赵杰)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合肥晚报   编辑:刘晓东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