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文化新闻

合肥演艺“成长记”

时间:2024-04-12 09:31:46

  沉浸式艺术党课

  《月是故乡明》音舞诗画赏析荟演出

  音乐剧《粉丝来信》

  儿童剧《神奇的宝石》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五女拜寿》在合肥大剧院上演

  民族舞剧《红楼梦》登陆合肥大剧院

  舞剧《立夏》在北京展演

  自2021年底正式成立以来,合肥演艺集团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文艺舞台日趋活跃,截至目前,合肥演艺集团下辖的三个院团和合肥大剧院推出的各类演出近1000场;文化精品更加高产,院团自创的多个剧目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和殊荣,一些作品还开启全国巡演大放异彩;演出类型更加多元,成功举办“合肥之春”2023非遗传承·戏曲歌舞晚会、“江淮之春”2024非遗传承·戏曲歌舞晚会,高水准完成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开幕式演出、《月是故乡明》音舞诗画赏析荟等活动,为观众带来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两年多来,合肥演艺集团按照中央、省委先后出台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文件要求,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强市的决策部署,纵深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做到社会效益、市场效益双轮驱动,在提升合肥演艺质量的同时,努力擦亮合肥文艺“老品牌”,积极培育“新品牌”,为合肥加快打造全省文化中心积蓄力量。

  打破论资排辈“不拘一格”活用人

  对于合肥演艺集团来说,2021年12月8日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经过7个月时间筹备,合肥演艺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市庐剧院有限公司、合肥市曲艺团有限公司、合肥市歌舞团有限公司、合肥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5个子公司和庐剧艺术传承中心1个直属机构共同组成合肥演艺集团,总体形成“1311”的发展格局,以全新的架构和姿态融入全国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大潮。

  当时,疫情尚未结束,演出行业陷入低谷,几家文艺院团举步维艰:员工收入无法保障,接连离职改行;院团没有演出阵地;剧目创作基本停滞,演出业务开展“靠天吃饭”;各院团账面流动资金不足,要靠政府救济……

  对此,合肥演艺集团选择了迎难而上。“面对现实问题和困难,我们不能逃避,更不能躺平,而是要建立起更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彻底扭转‘等、靠、要’观念,解放思想、凝聚人心,激发出干部员工勇于开拓、奋力拼搏的创业和干事热情。”集团董事长赵斌告诉记者。

  随之而来的是,合肥演艺集团大刀阔斧深化薪酬体系改革,遵循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突出业绩导向、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使得员工整体薪酬水平得以提升。明确了对应岗位职级的薪酬水平,规范了员工薪酬升降标准;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学历(学位)、获奖情况以及年度业务考核结果等,确定演职和技术序列人员的薪酬定薪、调薪规则;同时,根据国有文艺院团文艺事业发展需要,将亟须紧缺岗位人才通过协议工资形式予以人才留用……这些举措均为国有文艺院团演职人员薪酬改革提供了借鉴意义。

  “自改革以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集团打破论资排辈,给年轻人压担子、创造机会,将90后、00后演员不断推向舞台最前沿。”青春版庐剧大戏《秦雪梅》主演、合肥市庐剧院90后青年演员牛静说,近年来她不是在演出的舞台上就是在比赛的赛场上,一次次“露脸”的机会,让她切切实实提升了业务水平,也吸引了大批老中青戏迷。

  优秀人才有了脱颖而出的舞台,各院团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90后”陈璐璐从辽宁科技大学毕业后,考入合肥市曲艺团,并开始创作剧本。从一开始的“有想法、没章法”到逐渐对剧本创作有了思路和体系,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下多次获得创作大奖。2022年,她创作的相声《让子弹飞》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提名。她的爱人是现任合肥市曲艺团演员队长的高乾,同样是一位“90后”,夫妻俩创办的“嘿马喜剧”小剧场,所有专场演出内容都不重复,票房在各大平台热卖,创出合肥市曲艺团特色品牌,成为集团鼓励年轻人开拓新市场、打开新思路的模式和典范。

  如今,集团现有职工310人(硕士研究生9人、本科132人、大专9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1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32人,初步组建起一支高水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在激发内部活力的同时,合肥演艺集团还创新聘用制度,引进高水平人才。目前,合肥市庐剧院经定向培养,已引进28名年轻庐剧班人才。2023年,集团多渠道引进培育新时代文艺工作者,通过校园招聘等方式积极引进了一批优秀文艺人才,同时推荐当前基础好、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进入艺术类高校进修,助推演艺事业再上新台阶。

  “90后”顾洁就是去年9月通过招聘录取到市歌舞团的年轻歌手。她之前是北京和上海知名音乐公司的签约歌手,2019年发行原创单曲《醉千年》荣获“亚洲音乐盛典”年度热门网络单曲奖,2022年发行原创单曲《美好予你》被人民网选用并同期发布。“我是合肥人,之前也曾是北漂、海漂一族,现在回到家乡歌舞团,拥有了更多的机会,比如参加精品音乐剧、音乐会的演出。我在院团还负责新媒体的工作,合肥市歌舞团抖音直播账号‘庐州乐坊’自去年5月开启常态化直播,积累了很多铁粉。这些机会和挑战都是我非常期待的。”顾洁说。

  从“相加”到“相融” 精耕主业力推精品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巩固和发挥舞台艺术创作生产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两年多以来,合肥演艺集团在市委宣传部统一部署安排下,有效调动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创作资源,策划演艺项目,将剧目创作生产形成声势、形成合力,集中创排出一批优秀的本土文艺精品剧目。同时,集团积极推进“走出去、请进来”文化交流展示,组织舞剧《立夏》、庐剧《秦雪梅》等多剧目赴外地演出,进一步促进与各地优秀文化艺术的切磋交流,让全国多地观众一睹合肥精品剧目的独特风采与魅力。

  在上海,青春版庐剧《秦雪梅》惊艳开腔、余音绕梁;在北京,原创舞剧《立夏》翩跹起舞、震撼人心;在鄂尔多斯,舞蹈《延乔兄弟》以舞立魂、弘扬精神……此外,还有庐剧《梁祝》登陆阜阳大剧院演出,庐剧《秦雪梅·游园观画》前往南宁参加2023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曲艺小品《五星好评》参加滁州市凤阳县举办的第十一届安徽曲艺展演;合肥曲艺团自主品牌“皖逗”相声在阜阳、六安等地演出时大受欢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践行“四个讴歌”,是合肥演艺集团各家院团的共同坚守。

  在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坚强领导下,合肥市庐剧院以合肥科创之城为创作灵感,创排国内首部科技创新题材戏曲作品《逐梦》;创排儿童剧《神奇的宝石》,积极开辟儿童剧市场,在合肥大剧院上演4场,反响强烈。合肥市歌舞团创排舞蹈《变迁》,上演全新的舞蹈展现方式,把舞蹈与科技紧密融合;创排庐州乐坊民乐合奏节目——《春峰堆秀图》,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演出推广,广受好评;打造《月是故乡明》音舞诗画赏析荟,以赏心悦目的乐舞兼具合肥浪漫“文气”的地域文化和锦绣婉转的月圆意蕴,现场掌声如潮。

  曲艺团创作的小品《社区故事》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相声《让子弹飞》荣获文学奖提名;曲艺剧《老兵》荣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庐剧《等不到今生等来世》荣获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庐剧《逐梦》入选安徽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项目;庐剧《秦雪梅·游园观画》入选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延乔兄弟》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提名奖,《大湾春歌》入围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舞剧《立夏》入选“新时代新徽班新气象”安徽省精品剧目展演活动进京展演……自成立以来,合肥演艺集团旗下文艺院团实现了创作精品剧目80余部,荣获20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奖和殊荣。

  “国有院团改革的宗旨就是出精品,在此过程中,加大对人才的培养,以戏带训、以戏带功,持续推动精品创作生产。集团通过精品剧目的创排和演出,一方面锻炼了所属院团的演职人员队伍,另一方面提升了演职人员的精气神,不断擦亮院团的文化品牌,在推动合肥市文化强市建设方面做出了演艺人的力量和贡献。”赵斌说。

  演艺集团的成立,让原本“各自为战”的文艺院团共享创作资源,由“相加”到“相融”。2023年9月27日晚,在由市歌舞团主打的《月是故乡明》中秋音舞诗画赏析荟演出中,市庐剧院“00后”演员组成的八人阿卡贝拉合唱团的表演,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去年6月30日上午,在渡江战役纪念馆开展的沉浸式艺术党课中,合肥演艺集团三院团的多位演员融入多种艺术形式演绎党史故事,通过“沉浸式情景表演+红色历史讲述”的创新形式点亮了党课课堂。

  演艺集团的成立,还结束了原来有院团无场地、有场地无院团的割裂状态,实现了院团负责舞台剧目的艺术生产创作,大剧院提供舞台展示的空间。如集团打造的儿童音乐剧《神奇的宝石》,正是由市庐剧院、市曲艺团的演员携手登上合肥大剧院舞台共同演绎。

  合肥大剧院还不断引进省内外、国内外优秀舞台剧目进行交流、交融、互助、互进,推动合肥演艺集团各文艺院团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同时,集团又有合肥演艺股份有限公司这样以市场运营、产业发展和综合性大型晚会承办为主的演出平台公司,构成了以三个文艺院团为中心,合肥大剧院和演艺股份有限公司一体两翼的整体运营模式,更好地协同创新,形成演艺合力。

  “以往创作中能调动的只有院团内部资源,如今调动的是整个集团的创作力量。集团组建以来,通过承办‘合肥之春’和‘江淮之春’非遗传承·戏曲歌舞晚会、‘百花迎春’合肥市优秀文艺作品展演以及合肥园博会开幕式演出等一系列重大晚会和盛会的圆满呈现,一次次印证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赵斌如是说。

  优化运营模式 打造“最亲民大剧院”

  3月14日晚,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带来的《五女拜寿》在合肥大剧院上演。开场前,剧院内外,人气爆棚,来自全国各地的戏迷们排起长队。而一周前,这场演出开票后即被“秒空”,再现合肥好剧“开票即售罄”“一座也难求”的盛况。

  近几年来,坐落于天鹅湖畔的合肥大剧院常常座无虚席,荷花奖获奖舞剧《朱自清》、央视春晚爆火舞剧《五星出东方》、梁晓声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改编话剧《人世间》、舞台剧《觉醒年代》、音乐剧《粉丝来信》、爱尔兰踢踏舞剧《舞之魂》、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剧院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芭蕾舞剧《白蛇传》、舞剧《咏春》、丹尼斯·马祖耶夫钢琴音乐会、民族舞剧《红楼梦》、于魁智和李胜素领衔主演的京剧《龙凤呈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等省内外、国内外好剧频频登陆,仅2023年就完成演出总场次244场,平均每一至两天都会上演一出“好戏”,持续满足合肥市民日益增长的“观剧”需求。

  剧场是院团演出的阵地,为大力引进高质量剧目,吸引全国观众来肥观剧,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强市的决策部署,在合肥演艺集团的深化改革中,“合肥大剧院模式”是吸睛的亮点,也是成败的关键。赵斌表示,努力打造“最亲民大剧院”,让老百姓看得起、看得好、看得够,就要改变大剧院运营模式,由演艺集团运营剧场,这样既可以保证剧场全年演出不断,不仅旗下院团可以驻场演出,还可以引进优质演出,盘活剧场资源,带动合肥乃至安徽的演出市场发展。

  2022年初,合肥演艺集团在对全国剧院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和了解之后,将合肥大剧院由托管运营转为自主运营管理,以打造重点文化地标、高雅艺术殿堂为目标,等高对接国内一流剧院,统筹推进运营、服务、管理蝶变升级。

  “合肥大剧院演什么?您说了算!”对于这些现象级精品文艺剧目在合肥舞台登陆频频爆火的原因,合肥大剧院副总经理乔文说,“大力引进精品文艺剧目,就要集中精力办大事,主要投入在那些爆款的、市民认可度高的重点项目上,以市场为导向,老百姓想看什么,我们就引进什么。”为此,合肥大剧院还专门在微信公众号上做了剧目投票和征集,广泛倾听观众意见,积极完成大家的“心愿”。同时还召开剧目审定会议,邀请行业专家、观众代表作为剧目品鉴官,开会讨论研究决定。“音乐剧《粉丝来信》,舞台剧《觉醒年代》,舞剧《五星出东方》《咏春》,民族舞剧《红楼梦》和于魁智、李胜素领衔主演的京剧传统经典《龙凤呈祥》等,都是观众自己选出来的‘最期待演出’。”乔文说。

  热门演出轮番上演,观众也纷至沓来。据了解,合肥大剧院的观众除了合肥本地人外,还有来自芜湖、淮南、阜阳、铜陵、南京、武汉、长沙、沈阳等地的观众。

  2023年,合肥大剧院接待观众达17万人次,实现运营成本下降50%、演出剧目增加50%,做到了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2024年度已策划“戏”剧场、国际舞蹈现场、合肥大剧院首届音乐剧节、少儿艺术嘉年华、“致敬经典”音乐季、“长三角地区精品剧目展演”6大演出季,已确定陈佩斯主演话剧《惊梦》、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全本、中央民族乐团中秋音乐会、法语版《摇滚莫扎特》等演出133场,预计全年组织各类高质量演出达240多场,服务观众达20余万人次。

  “实践证明,我们对合肥大剧院由托管运营模式跨越到自主运营模式是成功的。首先,对其经营的可控性更强,自主性更大。引进剧目以市场为导向,以市民需求为指引,做到了剧目引进的灵活性、服务性、需求性多效统一;其次,在剧目引进机制上更加科学、规范、高效。既研究剧目的艺术性,同时又研究剧目的市场性,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还邀请行业专家集中评审;第三,实现了场所和管理方的有效统一,对于大剧院开办运营以来一系列存在的软硬件方面的缺失和需要调整的地方,我们都在积极稳步地推动,确保大剧院资产的保值、增值、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如今,最亲民的大剧院品牌初显成效。”赵斌说。

  对于集团未来的发展,赵斌充满了信心,“合肥演艺集团将继续发挥文化演艺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以演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倾情打造精品力作,唱响时代主旋律,进一步提升品牌美誉度。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力量。”(记者 秦鸣 通讯员 戴璐)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合肥晚报   编辑:刘晓东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