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先展示他的根雕作品。
全媒体记者 储永志 摄
▲洪水先正在创作。
全媒体记者 储永志 摄
方寸之间挥刀如笔,从初具雏形到细节处理,再到每一件作品的完成,都诠释了精湛娴熟的工匠技艺,他以“根”为纸,以刀代笔雕刻艺术人生。他就是宿松县陈汉乡钓鱼台村村民洪水先。
走进洪水先的家里,就会被他的根雕作品所吸引,“水浒108将”根雕形态逼真,“巨鲲亮翅”惟妙惟肖。
洪水先1967年毕业于宿松卫校,曾在村卫生室当过“赤脚医生”,因自幼喜爱工艺美术,他毅然辞去工作,专心雕刻。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从雕刻花床上的花板到做粑的粑印,再到根雕,至今已近50余年。
根雕艺术是一种传统造型工艺,创作者不仅需要有发现自然美的眼睛,还需要有创造性的构思,通过灵巧的双手,赋予根材以“灵魂”。随着雕刻技术的逐步提高,他以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的树根、竹根、树瘤、藤条等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根雕艺术作品构想很重要,作品要兼具艺术性和复杂性,有时发现一个好树根,想要制成作品有时要考虑几日几夜,比如‘巨鲲亮翅’,就要考虑怎样‘亮翅’才像,怎样雕刻才会栩栩如生。”洪水先说。
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洪水先介绍,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是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做艺术形象作品,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这样作品才会自然、形象、生动、逼真,让人爱不释手。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从业多年来,洪水先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最擅长表现人物动态、动植物生态、静态等自然景观。他还好学,常常与各艺术门类人员交流学习,拓展思路,扬长避短。多年来,他以精湛的技法,巧妙的构思,创作出“水浒108将”“百花仙子”“劲松”等创意独特,备受行业内外人士喜爱和关注的作品180余件,其中“夕阳红”“咏梅”“巨鲲亮翅”获得省市根雕评比银奖。
目前,钓鱼台村已将洪水先的根雕作品陈列在本村的文化展馆内,作为一项农耕文化对外展示。“有生之年将在根雕这项艺术上耕耘,并将这项艺术传承发展好,让更多的人群感受中华雕刻、根雕艺术传统的魅力。”洪水先说。(记者 卢向波 通讯员 张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