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文化新闻

在现代亳州探寻岳飞留下的“亳州印迹”

时间:2023-02-06 09:29:28


 


  亳州特色小吃“油炸秦桧”。


 


  位于花戏楼景区里的岳武穆王庙。

  今年春节期间,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满江红》上映,电影以一个小兵破案为故事线索,讲述了岳家军自发刺杀秦桧的故事。影片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再度唤起了人们对民族英雄岳飞的记忆。

  在亳州,也有很多和岳飞有关的人物、建筑、食品、戏剧等等。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通过各种形式来纪念岳飞,传承岳飞忠义爱国的精神,唾弃秦桧残害忠良、卖国求荣的罪行。

  涡阳阳庄:村民为岳飞后裔

  在涡阳县马店集镇,有一座叫作座(音yà) 庄的村子,全村约600人。这个原本并不起眼的村庄却因一个稀奇的姓氏“座”而受到外界关注,而村民们也曾为这个姓氏苦恼不已。

  村民们说,这个“座”字的写法为岳飞的“岳”上下部分颠倒过来,即使是《新华字典》《辞海》和《辞源》等常见的字典、词典,也都查不到这个字。到目前为止,仅有《汉字大字典》和《中华姓氏大辞典》能查到“座”字。

  由于这个字很生僻,这个姓给村民们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于是,有的村民把座按照读音直接改为“亚”;有的改为“岳”,然而,不论是姓“亚”还是姓“岳”,读起来还是统一读“yà”。

  史学界和村民们普遍认为,“是”姓居民应该属于岳飞的后裔,为了避难,才改“岳”为“是”的。

  《中华姓氏大词典》给“是”姓下的定义为:宋时岳飞后裔因避难改岳为是,音亚,今辽宁省昌图县四面城镇、沈阳、安徽涡阳等地均有此姓。

  明代《万姓统谱》等姓氏书中也有类似说法。岳飞父子被杀害后,岳氏家族一支为避免株连,遂迁往各地,并将岳姓改读为“yà”;有的地方还将“岳”字“上山”的结构倒过来,仍读作“yà”。而“是”庄的村民则坚信他们就是岳飞的后裔,并对自己的倒写“岳”姓非常自豪。

  蒙城岳坊镇:原是岳飞抗金地

  岳坊镇在蒙城县城西北约15公里,镇西部有一条河,名叫“驼涧”。据史料记载,这里曾是岳飞打败金兀术的古战场。

  据传,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五月,执掌金国军政大权的金军统帅完颜宗弼(金兀术)兵分四路南侵,大举攻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陕西、河南之地。接着,金兀术派十万金军围困顺昌(今安徽阜阳),妄图一举拿下这个江淮要地。而此时,南宋大将刘琦率兵二万到东京(今河南开封)上任副留守,正遇到金兀术率金兵南犯,围困顺昌,便决定驻守此地抗击金军,以二万宋军与十万金兵血战顺昌城下,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历史上著名的“顺昌大捷”。

  当顺昌大战进行之时,岳飞奉命率领岳家军自湖北鄂州挺进中原。在蒙城县城西的驼涧一带,与从淮东方向南犯的金兀术率领的金军撞个正着。岳家军士气高涨,直杀得金兵晕头转向,丢盔弃甲而逃。

  明嘉靖《寿州志》载:“驼涧在蒙城西北四十里,岳飞败金兀术于驼涧,即此。遗有营垒址基尚存。”清代诗人王大经有《驼涧营图》诗,诗云:“武穆储糈傍涧津,背嵬贯阵扫胡尘。荒村凭吊多垂泪,何况朱仙镇上人。”都清晰地记载了岳飞和他的岳家军与金军在此激战的史实。

  为了纪念岳将军英勇抗金,蒙城人民便在驼涧建一寺庙,叫“岳王寺”。寺庙前后两重大殿共六间,东西廊房各两间,寺内供有岳飞、岳云等塑像。后人常往驼涧凭吊忠烈,瞻仰岳庙。后来,驼涧东边兴镇,名为“岳王寺镇”,后逐渐演变为“岳坊镇”。

  花戏楼岳王庙:武穆遗风今犹在

  在亳州市区花戏楼景区,有一座岳武穆王庙,人们习惯称之为“岳王庙”。

  近日,该景区面向全国游客推出一项出游福利:凡在花戏楼景区入口处,熟练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的游客,即可享受一次免费游景区的机会。

  岳武穆王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史料记载,亳州民众非常崇尚岳飞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建岳武穆王庙以祭祀。岳武穆王庙内,供奉有岳飞等人的雕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庙前,秦桧夫妇石雕像,面对大殿岳飞等人,常年跪于露天之中,供人唾骂。

  现存岳武穆王庙为康熙年间建筑,有山门崇楼一间,大殿三间。山门为单间二层楼建筑,灰筒瓦屋面,正脊中央置一砖雕麒麟,檐口列圆形兽面瓦当。山门正面为拱券形门洞,门上镶嵌“岳武穆王庙”砖刻大字,门阶为青石踏跺及阶石,门内东侧有楼梯,拾梯而上进入楼层。山门东侧有偏楼一间,原为庙内僧侣休息住宿的场所。

  大殿三间为岳武穆王庙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高耸于台基之上。大殿分前殿、后殿两部分,前殿为圆山卷棚式建筑,五架梁结构,梁枋柱等大木构件,稍饰雕绘,不安门窗。后殿为尖山式硬山建筑,五架梁结构,殿内泥塑岳飞及牛皋、张宪等名将像。

  非遗“大班会”:“人民审判”常上演

  “亳州大班会”又称“拉秦桧”“鬼会”,是由清朝时期的亳州班房衙役创造的一种传统舞剧,集中地表达了人们惩恶扬善的心愿。亳州大班会现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宝贵和稀有的一种民间哑舞剧,特点鲜明,内容丰富,其形式在全国民舞中独一无二。

  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亳州有位知州,名叫余汉,他善恶分明,疾恶如仇,而且特别崇敬岳飞,痛恨秦桧,爱读《岳飞传》。每读到秦桧谋杀岳飞时,便怒发冲冠,令衙役捉拿秦桧,这可把班房里的老班头难坏了,如此三番,折磨得老班头无计可施。老班头最终想出一计,叫众衙役扮演群鬼,秦桧由囚犯扮演,以此来治知州大老爷的魔病。

  一天晚上,知州又发病了,大叫捉拿秦桧。老班头叫众衙役立即扮成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判官、小鬼,边跳边舞,用链子锁住了“秦桧”,知州见捉到秦桧,便令拉出斩首。老班头慌忙解释,这是在“过阴”,我等是地狱阴差,捉拿到的是秦桧鬼魂,应由阴官判罪,要送城隍庙交城隍爷,这才骗过知州,于是大堂上铁索哗哗作响,众“鬼”各张架式,拉走“秦桧”。一路上扮鬼的众衙役很开心,学着鬼模鬼样,拉着“秦桧”欢蹦乱跳,折腾一夜。事后他们觉得这场游戏挺有趣,便不断完善,又配以锣鼓、长笛、旌旗等道具乐器,形成了一种戏。后来民间也争相习演,一直延续至今。

  小吃“油炸馍”:奸臣秦桧“下油锅”

  在亳州,有一种小吃叫“油炸馍”,又叫“油炸秦桧”,是亳州独有食品。其形似油条,比油条短粗,其味道似油条,但比油条松软可口。制作时,用两根细铁钎子将和好的面缠绕其上,用力一拉,放在油锅里翻转炸制,待其表面呈金黄色时捞出即可。刚出锅的油炸馍,外壳金黄,内里松软,根据个人喜好,还可以在中间加入一枚鸡蛋,食之别具风味。

  相传,在清朝某年,亳州城隍庙演“大班会”,当演到将“秦桧夫妇”拉出去示众时,一个在街旁正在炸油条的妇女,看到“秦桧”时,心中气愤,随手揪起一面团丢进油锅里说:“炸死你这个秦桧!”那面团被油炸之后,竟色黄蓬松,捞起来一吃十分可口。油炸馍就这样在油条的基础上经过改进,无意中诞生了。

  小小的“油炸秦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也代表着亳州人对善恶忠奸的情感表达,岳飞精忠报国名垂千古,秦桧卖国求荣遗臭万年,英雄应该被永远铭记,奸人应该被永远唾弃。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亳州晚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