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文化新闻

写真铜艺:传承创新让古老铜艺大放异彩

时间:2022-06-13 09:09:16

  ■ 本报记者 朱敏

  中国传统技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穿越古今、连缀千年,每一门技艺都烙着民族的印记。

  20年前,在青铜工艺界,了解焚失法的人凤毛麟角;10年前,在青铜工艺界,知道铜官府公司的人也少之又少。然而今天,由赵敏创立的铜陵铜官府文化创意股份公司,发掘创新的技艺、令人瞩目的业绩、弯道超车的发展,让业界同行刮目相看。特别是创新的写真铜艺,从古代焚失法中发掘传承,以一种新的技艺形式,出现在当今艺术铸造的殿堂上。2020年8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上,赵敏的写真铜艺作品《根语》,一举夺得博览会艺术铸品金奖,引起海内外来宾和业界同行的强烈关注和好评。

  “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霜暴露改其形。”记者步入铜官府文化创意公司展示馆看到,各类写真铜艺作品形象逼真、妙趣横生。记者看到,《穿越》这件作品在色彩处理上保持了铜的本色,古代盛酒水的青铜壶与中药材三七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跨界、梦境般的穿越。起名为《善根》的作品,展现出铸造工艺之妙,铜蒜上端叶子最薄处只有0.5毫米,下端运用了铜无模可控浇铸工艺,既有铜瓶插花的感觉,又浑然一体、物名暗合。

  写真铜艺关键是写真,其特点是形态准确、逼真,纹理细腻、清晰,加上精巧构思使之产生别样的艺术韵味,形成一种原汁原味但又非同一般的铜制艺术品新的表现形式。据介绍,写真铜艺在我国铜工艺历史及艺术铸造类别上,都是首次被提出,它实则是对古代焚失法铜工艺发掘创新中的一次新的尝试和突破,也填补了我国当代艺术铸造门类的空白。

  看似平常最奇崛,豪华落尽见真醇。赵敏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与金属铸造打交道,一晃就是30多年。他告诉记者,他在一次荷塘观赏时,产生了写真铜艺方面的突发奇想。过去有人把荷花做成雕塑作品或书斋中的摆件,但只是用铜片围成花瓣而已,能否将荷花、荷叶、莲藕用铜原汁原味铸造出来?他觉得可以试一试。于是,他将荷叶直接以原形制模,再经过粘浆、焙烧、熔炼、浇铸,直到打磨、精修,不知经过多少次反反复复分析比较,不断调整每一个环节的工艺参数,不断调整熔炼和浇铸的温度,观察每一次作品出现的瑕疵和飞边,终于研发成功。当记者看到这件荷叶作品时,还以为是真的荷叶摆放在那里。

  铜制荷叶的成功,让赵敏对写真铜艺的研究一发不可收拾。无论是在项目施工现场,还是到各地参观考察,甚至在菜场买菜,到朋友家里喝茶闲聊,他的目光总是四处搜寻有没有入眼的铸造对象。正是写真铜艺作品的不断推出,该公司于去年申报“中国古代青铜焚失法铸造技艺”项目,并于近日入选省第六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是传承中的创新,是变革中的进步,同样也是一个新时代工匠匠心、匠艺、匠魂的显现与担当。“千百年来,一切技艺传承都离不开创新。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在传承中有所突破;传承不是墨守成规,必须顺应时代创新。”赵敏说。

  “焚失法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创造出一批重要的青铜艺术品。写真铜艺如今在铜陵出现,生动诠释了保护传统文化与传统工艺的全过程,就是发掘、研究、传承、创新和振兴。”我国青铜工艺专家、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谭德睿先生这样评价道,这生动又极具视觉效果的写真铜艺,足以作为保护与振兴传统工艺的实例与典范。

  “写真自古难,神艺有深造。”这是清代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在《题句容学博冯墨香小照》中的诗句,道出了自古写真的难度和不易。谈及未来,赵敏表示,他将进一步通过写真铜艺的创作与实践,在弘扬传承我国青铜文化以及铜工艺研发创新上,不断追求新的目标,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坚持将铜工艺产品与地方铜文化相结合,将传统制铜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将铜文化产品与生活日用品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独具匠心的技艺与作品,让铜陵铜工艺走出安徽、走向未来。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铜陵日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