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文化新闻

一曲黄梅晓誉天下 江淮儿女以戏明志

时间:2021-09-29 09:41:54


 



 


  1955年的江淮大戏院。

  江淮,顾名思义,特指“江”(长江)与“淮”(淮河)一带。在古时,江淮地区多次成为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的代名词。古人曰“天下赋税仰仗江淮”“江淮自古为天下富庶之区也”。

  以“江淮”二字冠名的地标建筑并不鲜见,其中更有其历史厚重感。在合肥老城区,提起“江淮大戏院”五个字,上自年近百岁的老翁,下至二十来岁的小伙,几乎每个人都对这里有着沉甸甸的记忆。或是文艺匮乏年代难得的精神滋养,或是经济繁荣的夜间不同的文化体验,这一处处彰显着历史韵味的地标建筑承载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期许。

  一派徽式建筑 一方文艺舞台

  合肥解放不久,就掀起了文化教育基础建设的高潮。江淮大戏院和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医学院等先后拔地而起,作为曾经的全省重要的政务会议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为安徽的政治文化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一座座满载时代印记的地标见证了合肥文教事业的崛起和辉煌。

  70多年来,合肥不断掀起文化基础建设的高潮。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等一系列文化基础设施在合肥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江淮大戏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以其雄伟的外观、现代化的内部设施,在合肥的文化发展历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江淮大戏院在1953年破土动工,自1954年12月26日建成以来,“合肥第一,安徽第一”“华东地区最有名的戏院”“咱们安徽人的骄傲”这些名号伴随着江淮大戏院在合肥戏曲界一路走来,也印证着其在合肥文化发展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作为合肥解放后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安徽省第一座具民族古典建筑风格的大型剧院,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现存的徽派建筑大型剧院,这里逐渐成为几代合肥人心中文化生活的重要根据地。

  作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江淮大戏院极富民族传统特色的建筑外观,五光十色、美轮美奂的舞台设计,徽风脉脉、源远流长的表演内容吸引了无数男女老少。作为合肥市超半个世纪的地标性建筑,屹立于淮河路街头。逛完步行街,再去江淮大戏院坐坐,是老一辈合肥人习以为常的休闲生活。

  不论是曾经茶余饭后来江淮大戏院听听戏,吃一碗五味汤圆,又或是如今依着戏院边,淮河路步行街风生水起,仿佛以江淮大戏院为轴辐射的商业范围里,总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住合肥人心之向往的休闲脉搏,跳动着一座城市的活跃之心。

  远远望去,整个戏院是由6根雕刻精美的石柱支撑起的3层青瓦飞檐的徽派建筑,琉璃瓦屋顶与布满外墙的灯线,将“戏楼子”风味展露无遗。正中间从右至左端正地写着5个大字“江淮大戏院”,饱含着历史积淀,富有独特的徽州魅力。

  359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给了戏院内演出厅极大的发展空间;近千平方米的演出大厅,可容纳近千名观众;400平方米的舞台面积,既可以演出整场戏剧,也可以举办歌舞综艺表演,既满足了合肥市民对传统戏曲文化的需求,也能通过现代化的演绎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戏院,走进合肥的文化传播中。

  一座戏院 一段文化盛事

  伴随着合肥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是戏曲文化日益繁荣。不仅是京剧、曲艺,就连各类新兴的群众戏剧也逐步登上戏曲舞台。人民群众在适应了翻身解放的生产生活后,迎来了对新文化前所未有的渴求。

  提到江淮大戏院,老一辈的合肥人总能记起五六十年代刚建成那会带给他们的冲击。“全是软椅座位,屋顶挂了很多灯,高高大大的漂亮极了。”硬件设施往往带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第一次吹空调、第一次用抽水马桶、第一次完整看场戏,合肥人许多的第一次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去江淮大戏院看场大戏,是当时无数合肥戏迷的梦想。

  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主演的《春香传》曾在此首演,该剧以其明快抒情的唱腔、质朴细致的表演见长,受到了合肥市民极大的追捧。在肥接连演出了40场,场场爆满,轰动一时。此外,梅兰芳、荀慧生、童祥龄、常香玉、红线女、侯宝林等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艺术大师们,都曾在这里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

  特别是1958年3月,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在此连续出演了13场国粹精华,盛况空前。不少合肥市民从报纸上获悉这一消息后,千方百计托人购买演出票。据老一辈回忆,那几天场内外围满了观众,看戏得提前许久入场,甚至连戏院门口张贴的海报前也被人围得密不透风。

  一脉相承 一部发展史诗

  “我们小时候能到江淮大戏院演出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梅兰芳、荀慧生、严凤英这些艺术大师都在这里演出过。”如今负责江淮大戏院日常管理工作的人员,也曾经是对这里心向往之的观众之一。“这是合肥解放后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安徽省第一座具有民族古典建筑风格的大型剧院。1958年安装了暖气设施,1980年增加了冷气装置。是合肥最早一批以高端观影体验为卖点的演出剧场。”

  在上个世纪,这里曾代表着合肥最先进高端的文艺舞台。据江淮大戏院方面统计,自开业到1982年底,除接待本省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外,还接待过全国各省、市及中央直属艺术表演团体,以及国外70多个艺术代表团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刘伯承、万里、李鹏以及外国的部长、大使等多人在江淮大戏院观看过演出。

  其实不仅是演戏,从江淮大戏院建成投入使用,一直到20世纪60、70乃至80年代,安徽省合肥市的重要会议几乎都是在这里举行,重要决策都是在这里决定的。

  随着经济、文娱、消费的多种发展,合肥人的休闲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更适应消费潮流,在2004年通过招标的方式,江淮大戏院将场地租给了安徽万盛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了它的新时代演艺征程。“从晚上9点以后开始演出,杂技、歌舞、相声等多种形式的综艺节目都有,主要是逗观众开心。”据万盛演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来看节目的中年人居多,大部分是商业宴请,偶尔也有带家人来娱乐的。

  尽管如今年轻人的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但江淮大戏院为合肥市民带来了大半个世纪的文化盛宴。不仅将更多的历史文化植入《天仙配》《女驸马》等传统黄梅戏剧目中,同时也融入了更多现代时尚元素,大型歌舞剧《印象巢湖》《包公传奇》以鲜活的艺术形象,将合肥本土人文景观再现于舞台。

  随着淮河路步行街全新提升改造,江淮大戏院也将迎来又一个春天。作为合肥文化发展与传播的地标建筑,江淮大戏院的粉墙黛瓦、浮雕樟门后,是合肥市民进一步接触戏曲精粹,了解传统文化的宝贵途径,更是合肥人培养文化自信,孕育家国情怀的重要一站。

  历史印记再扬帆,承载合肥记忆的江淮大戏院被期待着引入新机制、新思维、新理念,来一次文化创新的探索,以此激发新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期待在时代节奏的脉动中, 薪火相传,魅力经久不衰。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皞乾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江淮晨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