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文化新闻

歙县:红色火种照亮前进征程

时间:2021-08-09 10:47:27


 


  汪满田红军烈士墓和纪念碑


 


  歙县纪委监委在狮石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陶行知纪念馆


 


  本版责任编辑:汪 嫒 图片由歙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红色记忆

  1930年

  8月,中共歙县第一个党支部小练支部建立,书记陈友交,有党员陈家兴、童永良、凌年洲等10余人。翌年6月,中共歙县临时县委在小练成立,刘伯林任书记。辖8个支部、71名党员。

  1933年

  6月1日,小练惨案发生,党员、群众47人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中共歙县县委被破坏。

  1934年

  12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会议及皖南特委扩大会议在许村召开,留下第19师政委聂洪钧任皖南特委书记并改组皖南特委。12月26日,红10军团第19师3团与国民党第49师在汪满田激战,团长王吉山阵亡。

  1935年

  7月29日,歙南县委在朱村方增进家中召开秘密会议,决定成立暴动大队,举行武装暴动。8月13日,暴动大队270余人在朱村召开誓师大会,举行“金竹暴动”。

  1938年

  3月,中共歙县特别支部成立,吴立奇任书记。12月24日,著名音乐家张曙(歙县柔川人)在桂林文昌门组织反轰炸歌咏大会时,遭日机轰炸遇难。

  1942年

  4月12日,方璧(歙县五渡人)在崞县(今山西原平)神岗头村演出。13日,由于汉奸告密,200余名日军包围村庄,方璧在突围时牺牲。

  5月,中共泾旌太中心县委机关移驻兰荫滩,并以兰荫滩为中心开辟歙西北游击区。

  1943年

  1月,中共泾旌太中心县委改为中共皖南山地中心县委。

  1947年

  12月13日,国民党歙县县长杨步梁率县自卫队“围剿”竹筒坦,制造了震惊皖浙边的“竹筒坦事件”。

  1949年

  1月,中共歙绩旌工委成立,吴文瑞任书记。中共歙绩县委改为中共歙绩工委,王保实任书记,受中共歙绩旌工委领导。

  4月27日拂晓,解放军12军35师103团从太平到富堨,歼敌一个连。104团到桂林(芜屯路)、呈村降(杭徽路)堵截敌人。28日至29日,发生呈村降追击战斗,截歼逃敌3200余人。4月28日,歙县县城解放。5月1日,歙县全境解放。

  编后

  奔流不息的时间长河中,一些重要历史时刻因其影响深远而被永远铭记。本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采访小分队来到歙县蹲点采访。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无数革命英雄的故事令人肃然起敬。从“金竹暴动”的梭标长矛到岩源大山里的红旗猎猎,从音乐家张曙一首首充满强烈时代精神的战歌到奔赴延安的抗日巾帼英雄方璧,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令人感叹、让人动容。革命先烈们的红色种子播撒进人们的心中,便化为巨大的内生动力。在他们的精神激励下,历经几十年风雨变迁,这个蕴藏无限力量的“红色摇篮”里,一代代后人拼搏奋斗,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用绿水青山敲开经济发展大门,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红色精神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祁 俊

  “金竹暴动”所在地金竹村:

  红色土地焕发绿色发展活力

  在歙县杞梓里镇金竹村的村口,矗立着一座烈士纪念碑,纪念着在“金竹暴动”中牺牲的烈士。台座四面刻着死难烈士的英名和事迹,正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士万岁”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方正的台座与细长的碑身宛如一盏烛台,在皖浙交界的青山绿水间点亮革命的火光。

  1934年入夏后,歙县、淳安一带久旱无雨,夏粮歉收,土豪劣绅乘机囤积粮食高价出售,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苛捐杂税,农民生活苦不堪言。1935年,由赣东北党组织派出的李春海同志遂召集张爵益、方增进、徐樟顺、吴玉富、方讨饭等人在朱村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在英坑周边举行暴动,并建立暴动大队,商讨暴动计划。

  为扫除障碍,补充枪支,8月11日凌晨3时,李春海、方增进、张爵益等带领暴动队一部五六十人,率先抓了朱村保长,缴获土枪6支,揭开了暴动序幕。12日晚,暴动队270余人在朱村集中,于次日凌晨兵分两路,一路由张爵益带领去田舍攻打土豪,另一路在方增进带领下去蜈蚣形攻打联保主任。初战告捷,暴动队战士们情绪更加高涨,斗志更加昂扬。歙南县委认为,暴动条件已经成熟,可以公开进行武装斗争,于是决定在14日进军金竹。

  14日当天,红军战士戴着用灰布新做成的缀有五角星的帽子,背着土枪、大刀、长矛等武器,从四面八方来到金竹集中,并在祠堂坦召开誓师大会。附近200多名群众也参加了大会,会场上升起了镰刀锤头的大红旗,高呼着“打土豪、分田地”等口号,先斗争了金竹土豪,缴出祠堂租谷300多石,尽数救济广大贫苦农民。李春海等同志召开会议,向大家讲述革命道理,并带领大家举行暴动宣誓。

  8月17日晚,暴动队兵分三路进攻三阳坑、中村和叶村。在进攻三阳坑时,暴动队遭到当地壮丁队抵抗。为保存实力,李春海指挥队伍顽强战斗,并与中村、叶村的队伍会合,转移到皂荚 休整,7天后继续向浙江省淳西方向挺进,沿途惩办土豪劣绅,开仓分粮,穷苦百姓夹道欢迎。

  暴动队的节节胜利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8月23日至26日,浙敌会调淳安、建德和寿昌等县的保安队,联合重兵镇压。因兵力悬殊、补给不足,暴动队决定化整为零,隐蔽分散斗争。然而面对敌人残酷的“围剿”搜捕,张爵益、李春海等53名同志还是相继被捕。1935年12月后,李春海等15名同志陆续被杀害,“金竹暴动”在付出惨重代价后而告失败,歙南县委亦遭破坏解散。

  “金竹暴动”虽然失败了,但暴动的浪潮席卷了包括英坑在内的皖浙边界地区,震慑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势力,促进了穷苦大众觉醒,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巍巍青山埋忠骨,潺潺流水赞英魂。86年过去,英坑、金竹村一带的人们不曾忘却过往,也从未停止向前,两村均坚持以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为导向,书写着美好生活新答卷。如今,英坑村大力发展山核桃特色产业,目前已经拥有全镇最大的万亩山核桃基地,成功打造了荣获中国森林食品示范品牌的“爱娟”牌山核桃。同时英坑村通过连续举办三届山核桃开园节,把红色文化、绿色产业发展、生态休闲游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以绿带红”“以红促绿”的良性互动,2020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0.29万元。而金竹村利用现有资源与专业合作社合作,积极打造一村一品金丝琥珀蜜枣,推进村集体林场综合开发利用,探索农村产业融合的新路径。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下,英坑、金竹正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让这片红色土地焕发绿色发展新活力。

  ·叶有辉·

  方璧出生成长地五渡村:

  烈士故里唱响乡村振兴之歌

  “她还像在我们中间生活,讲着她的战斗故事,唱着她写下的战歌。”歙县北岸镇五渡村方璧故宅内,留着这样一首写给方璧的悼词。唱响战歌,英勇战斗,这是方璧一生的写照。故宅的义务讲解员方亚光说可以用“三个一”来形容方璧,“她不是一名普通的女性,而是歙县唯一一位奔赴延安的女性;她不是一位一般的战士,而是一名多才多艺的文艺战士;她不是一名寻常的英雄,而是一名抗日巾帼英雄。”

  方璧,1915年出生于歙县五渡村,192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爱国女子中学,后因家境拮据被迫辍学。1935年,方璧随母亲来到上海,在姐姐汪璧和姐夫顾准的革命思想影响下,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38年,经作家胡兰畦介绍,方璧从歙县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成为歙县唯一一位奔赴延安的女性。

  方璧自小喜爱文艺、擅长表演。1939年,她由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7月加入抗敌剧社,于边区地带为部队演出。1942年,方璧随剧社参与第二次对敌“政治攻势”任务,4月12日晚,她所在的文艺小组和武工队转移至崞县神岗头村。13日,由于汉奸告密,200多个日本兵包围了神岗头村。突围中,为了掩护战友,方璧被日寇逼到牛角沟的悬崖绝壁上。面对蜂拥的日寇,她视死如归,纵身跳下40米深的沟谷,被日寇围堵残害,壮烈牺牲,当时她只有27岁。

  “巾帼靖义一枝花,抗日从戎壮志发。弹雨飞林全不顾,青春热血报中华”。从奔赴延安到参加晋察冀边区抗战,虽然只有短短5年,但方璧的爱国情怀、坚定信念、英雄气概,无不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

  1983年,歙县人民政府下达文件,正式追认方璧为革命烈士。2021年,歙县人民政府公布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方璧故宅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保护单位,名列其中。

  作为方璧烈士出生及成长地的五渡村,近年来坚持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步伐铿锵。

  立足产业根基,五渡村积极实施茶园改造、养猪等特色产业,脱贫攻坚以来共实施产业到户项目13批次,累计奖补资金17.3万元。落实“十大工程”政策到户,2016年以来累计实施教育扶贫、扶贫小额信贷、健康脱贫等扶贫到户类项目。为全面提振脱贫精神风貌,乡村干部不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五渡村先后获得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村、第五批国家传统村落等称号。目前,全村形成了特色种养业+就业的稳定增收模式,激发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安全饮水、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稳步提升。

  五渡村地处北岸镇与深渡镇交壤地带,是在建的黄千高速五渡互通道口进入歙县的第一个村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今年6月,方璧故宅正式开馆,目前该村正围绕纪念馆铺设污水管网、整治周边环境,持续改善村容村貌。以红色为引领,下一步,该村将围绕方璧故宅为中心,同时加快古民居收储力度,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统筹推进闲置农房综合利用工作,建设特色农产品推销中心和大力发展民宿,吸引各方来客,力争将五渡村打造成一个红色农旅村庄。

  学习英烈精神,弘扬光荣传统。据介绍,五渡村将结合省级美丽乡村创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同时借助传统村落保护和黄千高速公路互通的优势,规划盘活闲置农房,重整山川,发展绿色旅游,振兴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山秀水美、心灵更美,人寿村富、精神更富的美丽村庄。

  ·李晓洁·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黄山日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