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文化新闻

红色地标诉说红色传奇

时间:2020-07-03 07:32:19


 


  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


 


  中共合肥北乡支部、安徽省农民运动委员会旧址。


 


  中共巢县支部的创建者周心抚。


 


  中共庐江县特别支部首任书记苗树德。


 


  中共合肥县委首任书记薛成。


 


  中共合肥北乡支部首任书记崔筱斋。

  在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内,一张特殊的珍贵画像为人们默默讲述着合肥地区第一位党支部书记崔筱斋烈士的故事。中共合肥北乡支部是合肥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在那里,革命先烈组织领导革命暴动,带领人民群众坚定革命信念,时至今日,震撼并感染着无数人。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中共合肥北乡支部、中共合肥特别支部、中共合肥县委、中共合肥中心县委、中共庐江县特别支部、中共巢县支部,这些党组织在当时犹如星星之火,为武装夺取政权注入势不可挡的动力。它们向人们诉说着合肥地区党支部诞生的红色传奇,更向世人展示了革命烈士在江淮大地上轰轰烈烈的革命史迹。

  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要在新时代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上下一心,凝心聚力,为确保全面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贡献力量。

  合肥地区最早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组织

  —— 中共合肥北乡支部

  7月,艳阳高照,位于合肥市长丰县的造甲乡农田连片,草木葱郁。然而就是在这里,合肥地区党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26年9月,合肥地区最早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共合肥北乡支部就在这里诞生。

  1926年5月3日,第六届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开学。为给全国农民运动做好思想准备和干部准备,党决定从全国各地抽调一批农民骨干,到广州农讲所参加学习,其中皖籍学员有崔筱斋、曹广化、胡济等16人。1926年9月上旬结业后,他们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安徽各地开展革命活动。

  走进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有一张珍贵的画像。那是中共合肥北乡支部首任书记崔筱斋烈士不多的影像之一。这张画像,带人们了解崔筱斋烈士不平凡的人生历程,透过崔筱斋烈士,人们可以看见中共合肥北乡支部从无到有的那段历史。

  1926年9月23日,崔筱斋等人回到了合肥地区,并于月底在双河集崔小圩秘密成立了中共合肥北乡支部,书记崔筱斋,成员胡济、曹广化。北乡支部成立后,首要的任务是广泛发动群众,宣传国民革命,并以皖北为中心,开展农民运动,积极组建农会组织。北乡支部是合肥地区最早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也是全省较早的中共基层组织。由于此时安徽省委尚未建立,合肥北乡支部直属上海中央局领导。

  1926年11月,为贯彻中央“开展农运”的指示,合肥北乡支部又在崔小圩组建了“安徽省农民运动委员会”,崔筱斋担任农委主任,胡济、曹广化任委员。

  发动贫苦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地主剥削和反动当局的各种苛捐杂税。崔筱斋等利用各种关系,通过单个串联动员他们起来革命,迎接北伐军的到来。

  在崔筱斋等人的努力下,革命的种子在希望的沃土中不断萌生。到1926年冬,合肥的农民运动已风生水起。崔筱斋领导的安徽省农民运动委员会,在合肥北乡建立了双河集、造甲店、白家河、陈刘集四个农民协会。这是合肥地区最早一批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农协组织。

  在北乡党支部和省农委的指导下,农民协会领导广大贫苦民众,开展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在合肥地区不断掀起农运高潮,革命势力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呼应了北伐革命,震动了军阀豪绅在合肥地区的统治。

  与此同时,第六届广州农讲所结业的寿县学员方绵良回乡后,亦在与合肥北乡接壤的寿东南地区,建立了“瓦埠五区农民协会”,两地互相联系声援,使方圆数十里地域的农民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寿县、合肥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农运的重点地区。1927年3月,北伐军进抵安徽省会安庆后,各地农会公开活动。按照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指示:安徽省农民协会筹备处在安庆成立,行使对全省农民运动的领导职权,原安徽省农民运动委员会宣告撤销。

  同年4月,中共合肥北乡支部完成接应北伐军胜利进驻合肥的任务后,崔筱斋接受党组织安排,奔赴六霍地区从事革命活动,在这之前,胡济、曹广化已分别前往芜湖、安庆开展农运。北乡党支部在合肥地区的活动虽告一段落,但革命火种并没有熄灭,而是在后来的土地革命中,化作星星之火,划亮合肥沉沉的夜空。

  大革命失败后的“一粒火种”

  —— 中共合肥特别支部

  大革命失败后,合肥地区最早恢复了一支党组织,它就像一粒火种,在合肥原野上燃起星星之火,很快形成燎原之势,这就是中共合肥小组。其后,一些在外地的共产党员陆续回到家乡,随着党员数量的增加,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27年底,经省临委批准,在合肥党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合肥特别支部(简称合肥特支),特支委员有童汉章、刘自强、范毓南、何世球(又名韩明、何仲珉),童汉章任书记,刘自强负责工人运动,何世球负责交通工作。

  1928年春,合肥特支扩建为中共合肥特别区委(简称合肥特区委),隶属六安县委领导,童汉章任书记。合肥特区委建立后,开始向农村发展,在合肥的四乡都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下辖合肥城内、高刘、雷麻、北乡4个支部和东乡众兴集特别组,共有党员44人。

  同年8月,因国民党的搜捕,童汉章被迫离开合肥。中共六安县委于9月委派周狷之(又名尤迟)兼任合肥特区委书记,后由何世球接任书记。1929年5月24日,中共中央决定取消安徽省临委,将省临委管辖的地区划分为芜湖、安庆、六安、阜阳四个中心县委,由中央直接管辖,并将合肥特区委划归芜湖中心县委领导。

  1930年4月,合肥特区委划归六安中心县委领导。合肥特支、特区委成立后,活跃于合肥城乡,组织工会、青年团、农民协会等群众团体,领导工人和农民的罢工、抗租、抗捐、抗暴斗争;建立合肥赤卫队,开展武装斗争。

  随着国民党对城市统治的加强,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1928年春,何世球、周狷之相继到合肥西乡指导工作,将雷麻党小组改建为中共雷麻支部,张建之、薛成(徐梦观)先后担任书记。随着形势的发展,党组织力量迅速壮大。1929年秋,雷麻支部分为雷麻、高刘两个支部,下辖6个党小组,发展党员25人。不久,南乡的三河,西乡的山南、官亭陆续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到1930年5月,合肥西南乡已建立5个党支部,下辖2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0多人,有力地加强了党在合肥地区的领导力量。

  1928年秋,合肥特区委委员张伯平、共产党员周味韶先后受党组织派遣,来到合肥东乡众兴集开展秘密活动,建立党组织,并于1930年春成立东乡特别党小组,同年5月扩建为中共东乡支部,隶属合肥特区委领导。众兴地区1928年就有了农会的秘密组织,群众基础好,党组织建立后,发动党员走村串户,吸收贫雇农加入农会,向广大贫苦农民宣传“穷人要翻身”“打土豪、分田地”等浅显易懂的革命道理,号召百姓团结起来,抵制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反抗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

  此外,八七会议后新组建的中共寿凤临委,也在合肥北乡(今长丰县域)和寿东南地区恢复和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开展农民运动,与合肥城区和西南乡的党组织形成呼应之势。

  巩固根据地建设 发动群众开展运动

  —— 合肥县委、中共合肥中心县委应时而生

  为了巩固根据地建设,把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武装割据,彼时,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加强了对苏区外围区域的领导,派专人负责非苏区的工作,着手开辟以合肥、寿县为中心的皖西北游击区。

  1930年,中共合肥县委成立,薛成任书记,会议还研究了党组织的发展工作,通过了关于面向工农、妇运、青运、兵运工作的有关决议。合肥县委成立后,派出人员在城乡大力发展党的组织,先后建立了三个区委、四个特支,成立了县青年团组织和赤卫队。县委还与社会人士合办“民众报馆”,指派党内同志张伯山、赵圣情、颜文斗担任副刊编辑,借以进行革命宣传。在农村,发动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捐、抗税和扒粮斗争。

  为统筹鄂豫皖苏区外围游击区域党的工作,1931年3月23日,沈泽民与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舒传贤来到合肥西乡,主持召开合肥县委及所属区委负责人联席会议,传达中央将中共合肥县委扩建为中共合肥中心县委的决定。中央指示由沈泽民、舒传贤全权负责合肥中心县委组建事宜。会议通过了《成立合肥中心县委及接受四中全会决议案》,决定以合肥为中心,成立中共合肥中心县委(又称皖西中心县委),委员除中央指定的吴伯孚、吴岱新、薛成、余光4人外,另增选李德斋为委员,吴伯孚任书记。

  中心县委机关设在合肥,下辖旧桐、太湖、潜山县委和舒城、定远、庐江北部等地党组织及合肥地区4个区委、5个特支,共有党员840多人。会上确定合肥中心县委的中心任务是在苏区中央分局和皖西特委的直接领导下,指导合肥及所属各县的群众革命斗争,在群众革命斗争的基础上发动游击战争农民武装暴动,以扩大鄂豫皖苏维埃区域的革命斗争。

  合肥中心县委成立后,发动群众,进行持续的艰苦的经济、政治和武装斗争,在险恶的环境中开展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使党的战斗力在大革命失败后得到逐渐加强,基层党组织得以扩大和巩固。

  在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合肥地区各级党组织还从实际出发,把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结合起来,扩大工农群众组织。建立了青年团合肥中心县委、少年先锋队、童子团以及团的基层组织;相继建立了合肥农民协会、互济工作委员会;在知识界和青年学生中发展“读书会”,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办进步报刊,宣传革命、启迪群众,抨击黑暗,揭露敌人;利用重大纪念日和重大事件的发生,发表宣言和告民众书,巧妙地把党的主张和斗争纲领融入其中。

  1931年四五月间,中心县委领导合肥城内学生,为反对国民党“围剿”苏区举行罢课斗争,张贴、散发传单。5月9日,在皖西北苏维埃政府成立之际,中心县委在合肥二、三区召开千余人参加的庆祝活动,并委派刘朝光(刘映冰)带领30多人去苏区参加主力红军。6月6日,中心县委领导合肥北乡帮工举行“帮大工”罢工运动,并取得了胜利。

  庐江县第一个党组织

  —— 中共庐江县特别支部

  1927年七八月间,庐江籍共产党员苗树德、张守仁、张济民等10人从武汉陆续回到家乡。热血沸腾的他们,誓要带领父老乡亲开展革命运动。

  苗树德(1900-1952),庐江田埠乡(今冶父山镇)人,早年在安庆读书时,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7年武汉七一五“分共”后,苗树德回到庐江中学任教,并以此为掩护筹建庐江党组织。同年8月中旬,由外地回庐的数名党员,在苗树德住处秘密集会,成立了庐江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庐江县特别支部(简称庐江特支),推举苗树德为书记,委员有李寿朋、张守仁、张杰、张济民、许化鲲等7人,主要活动在庐城内。这是当时由省临委直接领导的全省8个特别支部之一。

  1927年冬,国民党庐江县党部尚未转向反共,苗树德、张守仁遂参加县党部工作,以合法身份从事农协、学联工作,在庐江中学秘密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培育积极分子,发展进步学生加入党组织,并建立了中共庐中支部。

  1928年夏,随着党员的增加,苗树德在庐城大西门外保坟巷召开会议,讨论组织发展事宜,决定在庐江特支领导下成立城关、城北两个支部。城关支部主要负责发展工人协会,城北支部大力发展农民协会、妇女协会,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同年8月,随着党组织的不断扩大,中共庐江特支改为中共庐江县特别区委(简称庐江特区委),下辖庐中、城关、城北3个支部,有党员48人。到1929年11月,庐江特区委下属党支部扩大到7个,有党员96人。

  巢县地区最早的党组织

  —— 中共巢县支部

  周心抚(1905-1982),祖籍巢县黄麓人,早年在芜湖、南京、宣城求学。1926年大革命时期在芜湖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职业革命者生涯。他有一个光荣的身份,他是巢县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巢县支部的创建者。

  1927年7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周心抚回到芜湖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同年10月,受中共芜湖党组织派遣,周心抚返回老家开展建党工作。此时的巢县正处于革命低潮,面对国民党右派的“清党”,建党时机尚不成熟。权衡之下,周心抚在巢城联系周鸣畏、吴尚甲等进步青年,组建了巢县革命青年同志会,通过这个进步团体,在知识青年和农民中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对土豪劣绅,争取自由和平、反对剥削压迫的宣传活动。巢县革命青年同志会的建立,为巢县党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年底,周心抚返回芜湖党组织任职。

  1929年春,周心抚应含山张什一村小学校长张学藩邀请,赴该校养病、教书,并在巢县、含山两地,以原巢县革命青年同志会会员为骨干,秘密开展建党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周鸣畏等4名表现积极的青年知识分子先后被吸收入党,成为巢县建党初期的第一批党员。1929年8月,中共巢县支部在巢城中心小学成立,周心抚任支部书记。

  巢县支部成立后,周心抚仍回到含山张什一小学,着手含山县的建党工作,巢县支部的具体工作交由周鸣畏、刘健飞负责。不久,周、刘两人转移到巢县中垾甘露寺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在中垾一带进行党的秘密工作,巢县支部亦称中垾支部。1929年下半年,巢、含两县的党组织在周心抚的指导下有了新的发展。为了加强领导,同年底,建立了中共巢含特支(亦称巢县特支、巢含联合支部),书记周心抚,下辖中垾、张什一两个支部,有党员10余人。

  巢含特支成立后,秘密发展党员,扩大党的外围组织,先后建立了含山福山农协会、巢县农协会,中垾、林头、清溪互济会,开办农民夜校,团结广大农民,开展互助互济和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同时,创办《工农小报》,宣传党的主张;开设“我们书店”(后改为“湖滨书店”),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建立地下印刷厂,刻印宣传品和《萤火》等革命刊物。

  巢含特支建立后,周心抚多方联系上级党组织,希望得到组织上的支持和工作上的指导。1930年秋,皖南特委书记王步文派刘静波来巢县、含山巡视工作,邀周心抚到芜湖述职。王步文指示周心抚将巢含特支改建为巢含县委,进一步壮大党的基层组织。1930年12月,中共巢含县委在含山张什一村成立,周心抚任县委书记。巢含县委隶属芜湖特委领导,下辖巢城、中垾、烔炀、张什一、林头5个支部,共有20多名党员。

  巢含县委在组织发展方面,注意吸收城镇小知识分子和农民入党。在地处深山远乡的清溪河口开辟了多个秘密联络点。在含城、林头、巢城、中垾、烔炀、夏阁、柘皋等中心集镇,组建了互济会、农协会、妇协会、店员工会等群众团体,发动群众进行抗捐、抗税、罢工斗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翻阅合肥地区这些党组织的辉煌历程,不仅能够带领人们重温革命历史,更重要的是,它们在今天仍然是我们吸收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宝贵载体,是我们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精神之脉。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畅/文 高博/摄

  (特别支持:中共合肥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江淮晨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