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文坛皖军 > 皖籍名家

王唯唯:我不是作家

时间:2024-09-24 09:30:44

  前不久,一家散文杂志准备发我一篇散文,在用稿通知上要求附上200字的创作简历。经过慎重考虑,如实附上:王唯唯,安徽合肥人。四十岁前写诗,作品散见《诗刊》《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等报刊。四十岁后写散文随笔,作品散见《清明》《安徽文学》《散文百家》《雨花》《读者(原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出版诗集《怀念是一种光芒》、随笔集《掌上烟云》等。

  一位长期关注我的副刊编辑老师曾问过我,你有这些作品,完全可以申请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你为什么不申请呢?我连连摇头说,作家是一种敬称,我不敢有辱作家的名声,更没有资格头顶着作家的桂冠。

  学生时代,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阅读精彩的文学作品带给我的快乐,使我毕生都回味不尽。那时,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也会选择写作,更没有想过我会成为一个作家。我觉得作家都是一些聪明绝顶的人,他们历尽沧桑,登临绝顶,俯瞰人生,是一些思想深刻、感情丰富、才华横溢、想象力过人的人,他们是灿烂而遥远的星辰,可望而不可即。

  那时读书,我还喜欢摘抄。摘抄名作家的名言警句到笔记本上,现在则在手机上摘抄网友们的“神回答”。无名无姓的网友,才华不在有名有姓的作家之下,甚至更精妙,更坦率,更生机勃勃。我得老实承认:在我写作时,常捡起这些散落于地无人认领的珍珠,改造、打磨、化用,乃至照抄。我很抱歉,窃取了许多网友的精妙表达,却没有一一注明。假如有人来维权,我愿意全盘接受指责,不作辩解。

  作品发表了,就可能有人称你为作家。参加过一个作品研讨会,主持人在介绍来宾时特别有趣:著名的,知名的,大名鼎鼎的,全国有影响力的,耀眼的桂冠批量放送。其实,在座的各位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特别是主持人介绍的那几位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著名作家,我一个都不认识,虽然也在报纸和杂志上看过他(她)们的作品,但很难把他(她)们的作品称之为优秀作品。至于那些桂冠,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

  作家最终是靠作品说话,而不是靠桂冠和那些过誉之词安身立命。梁衡写过一篇《享受岂能是头衔?》的文章。文中说了这样一件事:某大学教授写了一书稿,投之某出版社,数月无回音,便写信去催问。内容只一句话:某日寄去某稿,不知下文如何。下面的落款倒有20多个头衔和奖项,占了大半页纸。那位编辑也有水平,先用大半页纸照抄了这20多个头衔和奖项,再称呼某某先生,正文也只有一句话:“水平不够,恕不能用。”想来这位编辑所指的“水平不够”绝不只是指文稿的水平。

  文化自信,不是靠头衔得来的。作家於梨华说,“一个作家最大的快乐来自写作本身,次大的快乐,来自读者的反应,最后的快乐才来自所谓的名与利。”作家重在品格。品格分两方面,一是作家自身,二是作品质地。前者重于后者。拿实力说话,靠作品说话,何愁无知己?

  是人都有虚荣心。实话实说,我也做过作家梦,但经历告诉我,不是什么人都可称“作家”的。这些年痴心不改地坚持写作,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笔能够尽量记下生命中的点点滴滴、所思所想,正如东坡先生所说的那样: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文字于我而言,就如鸿雁在茫茫雪地里留下的一点点爪印,能够帮我挽留几许前尘往事的云烟。

  戏剧界有票友一说。如京剧名家孙菊仙、龚云甫、言菊朋、奚啸伯、童芷苓等人,原本都是票友出身,后经多年努力最终成为表演艺术大家。文学界也有票友,钱钟书、胡适、林徽因、邵燕祥、王安忆、刘庆邦等,他们皆是文学票友,经过努力,他们现在都是专业作家,而且是作家中的佼佼者!

  我不是作家,我只是一个勤奋笔耕的文学票友。(王唯唯)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合肥晚报   编辑:刘晓东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