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文坛皖军 > 皖籍名家

对话刘安文:文学创作要给人以希望

时间:2022-10-14 09:37:46

  刘安文出版的作品

  刘安文

  人物名片

  刘安文,1965年生,笔名安宇,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在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多篇(部),散文诗《人死而无憾》曾在安徽广播电台散文诗大赛中获奖并播发,散文《独游》曾在全国散文大赛中获奖并结集出版。出版有长篇小说《水穷云起时》《城市,我的梦想》《农村,我的根》等。

  核心提示

  今年加入中国作协的我市作家刘安文,是一名60后。他出身于农村,在乡镇工作多年,近年来创作了一系列乡村题材的现实主义小说。他的作品多以改革开放后社会巨变为时代背景,通过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塑造了一批从农村走出来的、独具个性的打工者形象。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邱华栋评价他的小说“直面现实的一些社会境况,写出了当下的精神境遇”。

  从未泯灭的“作家梦” 

  记者:你当过教师、乡镇基层公务员,是什么原因让你走上写作之路的?

  刘安文:上学时,我一直热爱文学。我至今记得,初中语文老师多次拿着我的作文当范文在班里评讲。就是老师对我这不经意的关注,埋下了我热爱文学的种子。大学期间,我经常写一些散文、小说,“作家梦”也在我的脑海中渐渐“生长”。

  刚开始,我发表的作品并不多,只有一些短篇散文受到关注。像散文诗《人死而无憾》,在省电台举办的散文诗大赛中获奖并被播发。后来,我读了《百年孤独》《白鹿原》后,为作者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和深邃的思索所打动。可以说,这两本著作让我坚定了文学创作的决心,并由此埋下了一个“奢想”:多年以后,我也要写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当然,能否写出优秀的作品,还要靠读者评判。

  记者: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作家,你对家乡有着一种怎样的感情和看法?

  刘安文:我出生在阜阳农村,后来工作、生活在城市,中间也在乡镇工作过,但我的很多亲人仍生活在农村。因此,我时刻关注着农村的变化,经常会回老家呼吸新鲜的空气,聆听老乡们讲述新农村的故事。那些年轻的打工者面临的生活窘境、生存的焦灼以及他们的淳朴、善良、自尊、无奈,让我感触很深……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是促使我完成长篇小说《水穷云起时》《城市,我的梦想》《农村,我的根》“三部曲”的原动力。

  写出农村中不同人物的精神变化

  记者:作为一名以农村题材写作见长的现实主义作家,你的很多作品都与农村的变迁、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你想通过小说表达什么?

  刘安文: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见长,通过人物的成长轨迹反映社会现实。底层生活是作家艺术的敏感区域,在汹涌而来的“现实”面前,大部分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都包含着忧患意识和对底层人群的同情,这也让不少农村题材小说带上了一丝沉重的色彩,当然,很多作品也在为乡村振兴提供各种活力。我以为,文学创作要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写出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给人以希望,才能改变外部环境,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记者:你怎样理解乡土文学?你又是如何用文学讲述新乡村巨变故事的?

  刘安文:乡土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一部分,它既表现农村生活,也反映农村与城市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构成文学创作的一片天地。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农村的巨变不止是瓦房变成了楼房、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巨变。第一代到城市打工的农民,根还在农村,对农村还有依恋感。而他们的后代——新生代农民,对农村缺少了依恋,他们向往城市,但融入城市又面临各种不同情况和问题,他们充满了矛盾和纠结,值得关注和书写。我的中篇小说《夹生》就是写这类人。还有一些有所建树的人,融入了城市,但又不忘乡梓,回乡创业,回馈故土。我的小说《农村,我的根》主人公就是这类人。文学就是人学,尤其是小说,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己任,所以写好农村中不同人物的精神变化就是对农村巨变的书写。

  记者:面对时代变迁,你是如何处理小说中的人物面对“新事物”和“旧观念”冲突的?

  刘安文:我的三部长篇小说《水穷云起时》《城市,我的梦想》《农村,我的根》时间跨度都很长,描写了近几十年来国家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农村、农民、农业发生的巨大变化,主基调肯定是人性之美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比如小说《水穷云起时》,我自己把它看作是一本当代社会的“大百科”书。这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上世纪80年代初,一对男女相爱,却因家庭、社会地位悬殊,无法走到一起。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各自成立家庭,孩子也渐渐长大。孩子们一方面理解父母受时代所限遭遇的困境,一方面勇敢追求自由的生活和幸福。小说描述的是那个时代几代人的生活、工作和情感故事,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变迁带来的各种新情况,也为人们指明了通往幸福之路的方式。可以说,两个家族的每一个脚步,都烙刻着时代的印记。

  “我的文学之路 才刚刚开始”

  记者: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邱华栋曾评价你的小说“直面现实的一些社会境况,写出了当下的精神境遇……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精神升华的价值重建之路。”你怎样理解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刘安文:十多年前,博客盛行的时候,我通过博客写小说,每周更新两三次,每次数千字。在那个全民写作的时代,开博客写文章只为抒发胸臆,纯粹为爱好而写。后来,起点中文网一个编辑联系我,让我把博客小说《水穷云起时》发到网上(那时书名为《给爱一条生路》),读者反响不错,后又出版成书。我认为,那是真正意义上写作的开始。

  后来,我又陆续在网络上发表了小说《城市,我的梦想》,还参加了多项文学创作

  大赛。2019年,小说《农村,我的根》被阜阳市评为文化强市的图书扶持项目,更坚定了我在文学道路上笔耕不辍的信心。今年,我被批准成为中国作协会员,开启了我的创作新起点。

  我的文学之路才刚刚开始,我对作家同行充满了尊重和敬意。这些年,我更多的是在单打独斗地创作,像在精神原野上独自行走、在想象世界里勇敢驰骋。不可否认,作家的精神劳动是繁重、孤独、复杂的,拥有个性是最重要的。一路艰辛走来,虽然不易,但也有所收获,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记者:你觉得如何才能写出好的现实主义乡村小说?

  刘安文:文学是孤独的事业,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精神活动。站在新时代,现实生活无比庞大、丰富,也给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比如乡村振兴,如何消化、吸收、创作,是摆在每位作家面前的任务。

  想要写出好的乡村现实主义小说,必须持续不断关注乡村的发展变化,关注乡村振兴对“三农”以及整个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自身的深切体验,用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颍州晚报记者 周姗姗/文 徐丹丹/摄)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颍州晚报  编辑: 刘晓东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