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文坛皖军 > 时文书籍

六安革命文学经典《破晓记》反映六安解放战争史

时间:2024-01-04 09:47:09

  

  《破晓记》是一部描写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和霍邱县部分地区在解放战争期间游击队真实战斗生活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国最有影响的反映六安解放战争史的优秀长篇小说,更是一部在全国各地几代读者心中留下深刻记忆和深远影响的红色文学经典,因此,《破晓记》在六安革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独特的价值。

  《破晓记》的作者为李晓明、韩安庆。李晓明(1920-2007),当代著名作家。原名李鸿升,1920年12月生,河北省枣强县程杨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1月至1948年6月,李晓明担任中共金(寨)北工委书记,1949年初,担任中共金(寨)固(始)霍(邱)工委书记,在解放战争时期参与并领导了金寨、霍邱和毗邻的河南省固始县的革命斗争,具有丰富的战斗经历和人生阅历,为其创作《破晓记》积累了真实而生动的素材。韩安庆(1932-1967),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曾在武汉市总工会、中共武昌区委等单位工作,与李晓明合作,创作了长篇小说《平原枪声》《破晓记》等多部作品,另著有短篇小说《老青年》《送行》等。

  李晓明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武汉市委党校副校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北省文化局局长、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艺术局局长等职,从1956年开始进行业余文艺创作,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与韩安庆合作,著有长篇小说《平原枪声》《破晓记》《风扫残云》《暗线谍影》,另著有长篇小说《歇官亭》、中篇小说《追穷寇》《小机灵和他的伙伴们》《烽火红缨》等。

  《破晓记》是李晓明担任游击队政委,带领游击队在金寨县、霍邱县进行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史实的艺术反映,28.9万字,1965年7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出版后受到读者欢迎,多次印刷,累计印数达70万册,显示出强大的吸引力和巨大的销售量,堪称“出版传奇”。

  《破晓记》的封面由著名美术家柳成荫创作,画面为万山峰峦,绿树丛生,一支游击队战士沿着蜿蜒的山道攀沿而上,时隐时现。山顶的战士迎着东边的太阳挥舞红旗。这个画面很好地体现了《破晓记》创作的背景、寓意和小说的主题,因此是一幅和小说内容很贴切的、富有战斗气息的难得的优秀封面设计作品。

  《破晓记》和其他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一大批革命题材的红色小说一样,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了几代读者永难忘怀的记忆。当时与之齐名的革命文学经典著作有《平原枪声》《战斗的青春》《太行风云》《将军的战刀》《烈火金刚》《战斗在滹沱河上》《胶东纪事》《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火种》《青春似火》《铁道游击队》《保卫延安》《青春之歌》《迎春花》《苦菜花》《朝阳花》《红日》《红旗谱》《暴风骤雨》《铜墙铁壁》《前驱》《粮食采购队》《逐鹿中原》等,这些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文学创作领域风靡一时的红色经典。

  《破晓记》出版后引起全国各地广大读者的浓厚兴趣,加上那是一个书荒年代,因此许多人如饥似渴地阅读,如获至宝地传阅,还产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也有很多读者深情地回忆当初阅读《破晓记》的体验和所受到的影响,如六安籍当代著名军旅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徐贵祥在多篇回忆文章中提到他童年时期和姐姐一起抢读《破晓记》等文学著作的情况。

  《破晓记》出版后不仅以小说的形式广泛流传,还被改编为多种曲艺节目,以不同的艺术形式感染观众。如评书名家单田芳、温州鼓词名家阮世池、福州评话著名作家杨醒吾等都曾改编、表演过《破晓记》。河南省民权地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南坠子表演的节目中就有《破晓记》《烈火金刚》《淮海战役》《雷锋参军》等,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北大鼓常演曲目中也有现代长篇《破晓记》,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为乐亭优秀大鼓艺人录制了《破晓记》等10余部长篇书目,安徽省涡阳琴书演员25人会演的现代节目有《红色娘子军》《平原枪声》《破晓记》等,六安市霍邱县民间曲艺中也有现代节目《破晓记》。

  《破晓记》在金寨县、霍邱县的地方史料整理中,也具有很高的地位,很多公开出版的史志著作、文章和地方内部革命史记述资料中都提到《破晓记》。

  《破晓记》的内容和成就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首先,《破晓记》在图书出版和传播影响方面具有出版史价值。《破晓记》出版之时,正是文坛萧条之际,它却和那个时代的许多红色文学经典一起,创造了出版和传播的传奇;随后也遭受了被打为毒草的不幸,在文革中被打入60部“毒草小说”之列;改革开放后,特别是重视红色文化传承的今天,它又成了著名的红色文学经典,因此经历过大起大落、曲折坎坷的出版发行传播路程。

  其次,《破晓记》具有中国特别是安徽、六安当代文学史方面独特的文学价值。与六安籍作家在外地发展成名不同,也与六安本土作家坚守皖西大地创作并取得丰硕成果不同,李晓明是一位河北籍作家,在六安从事革命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却为六安文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他也不是专业作家,是大别山革命斗争的亲历者兼业余作家。《破晓记》目次采用章回体,共二十八回,每一回回目都是两句整齐的话,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这是对古代章回体小说体例的延用,在革命的章回体小说创作方面有创新探索之功。

  第三,《破晓记》具有六安乃至大别山解放战争方面的史料价值。与反映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和皮定均率部中原突围等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历史画卷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不同,《破晓记》描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地方革命武装反对恶势力、追求解放与光明的故事,是反映大别山游击斗争的具有纪实性的长篇小说,涉及大别山解放事业、大别山人延续红军时期的革命传统、队伍里革命者的牺牲奉献精神、老区人民的斗争觉悟、英雄群体的精神面貌等。《破晓记》所描写的故事发生在大别山区,许多人物是有其原型的,如书中的英雄人物方光炎、方光武、方克荣实际上就是出生于金寨县油坊店乡元冲村的杨光炎烈士、杨光臣烈士和侦察英雄杨克荣,书中的许多历史事件也是真实发生过的,涉及的地名有的是真实地名,有的是稍加变化后形成的地名。

  第四,《破晓记》具有皖西地方文化方面的认识价值。《破晓记》真实地反映了金寨县、霍邱县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状况、文化内涵,有地形地貌、村镇地名、方言俗语,还有民风民俗、民间传说、民间歌谣等。

  《破晓记》是唯一一部反映新中国成立前夕大别山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皖西地区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历史的具有全国影响的著名长篇小说,作为新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红色经典,其革命文学价值、历史认识价值、文化记录价值、党史教育价值、当代利用价值都是很高的。《破晓记》出版后,在其所写故事的发生地大别山区广泛流传,给大别山人民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但是《破晓记》的专题研究成果并不多,这与其应有的价值和地位是不相称的。

  在记录大别山革命历史、教育几代人的革命文学经典著作《破晓记》问世将近60周年之际,我们需要重温这部红色经典,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重新认识和研究其现实意义和在未来的传承利用,将红色经典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继续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马启俊)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皖西日报  编辑: 刘晓东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