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文坛皖军 > 文化动态

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

时间:2024-12-10 09:12:54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强调,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推动移风易俗,建设书香安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安徽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是中国革命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重要发源地,多支红军队伍由此诞生,“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红色文化资源丰厚。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从中汲取昂扬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动力,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提供强大动力。

  深入挖掘整理。安徽红色文化薪火相传,有名垂党史、影响重大的“人”和“事”,有数量众多、内涵深厚的“物”,有历久弥新、影响深远的“魂”。我们应摸清“家底”,做好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为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打好基础。要在发布首批安徽红色资源名录基础上,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认定工作,以党史基本著作编写为重点,带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注意挖掘新颖、生动、鲜活的红色文化资源,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要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共享,丰富完善革命文物名录和大数据库,抓好红色基因库建设试点。要加强抢救性修复和保护,对红色遗址遗迹实行原址保护,最大限度保持其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对红色文物,坚持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并重,确保原真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对红色非物质资源,加强传承和传播,注重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

  强化研究阐释。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的见证,凝结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成就与精神成果。我们应深耕安徽这片红色沃土,加大研究阐释力度,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为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提供保障。要深入挖掘阐释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内涵,深刻把握红色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着力推出一批能代表安徽水准、具有重要影响、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秀研究成果。要整合全国和省内高校和研究所的研究力量,加强不同机构间的对接与合作,发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的导向作用,加强科研创新,加强红色精神研究阐释,弄清江淮红色基因的脉络、源流和特质,加大地方党史研究,推动红色文化的差异化发展。

  创新方法载体。文化对个体价值观的塑造,往往不是“疾风骤雨”,而是“润物细无声”般地教化。我们应创新方法载体,千方百计扩大红色文化宣传效果,讲好安徽红色故事,为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提供支撑。要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红色资源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公祭仪式等,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实地走访感悟伟大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要鼓励组织和个人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文艺转化,创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红色普及读物和文艺作品,将红色革命故事和歌谣改编创作成影视剧和话剧、戏剧等,呈现立体的、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红色故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秀的红色文化作品。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打造精品展陈,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示方式,拓宽红色文化资源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搭建红色文化资源网站和媒体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不断增强直观性、立体化、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

  融入教学实践。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必须多措并举,把红色文化嵌入教育教学中,持续增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铸魂育人使命的契合性。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实践,为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筑牢阵地。要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作用,提炼归纳有触感、有温度的红色教育素材,推动红色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相结合,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文明创建和思政教育相结合,让红色文化成为新时代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要坚持以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堂,以及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中,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烈的故事和时代楷模的故事,打造一批红色文化精品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推进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入行。(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Q2020D92]研究成果)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安徽日报   编辑:刘晓东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