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文坛皖军 > 文化动态

禹王河边的传说故事

时间:2023-10-25 08:54:05

  禹王河是一条已经局部消失的河流,属于典型的“失落的文明”。相传禹王河是古人在自然河道上开挖的一条沟通淮河与长江的古运河,流经盱眙、天长、六合两省三县。有关学者研究发现,隋唐宋代大运河以前,文明是多元化的,各地有者独自的繁荣,但是后期的权利和财力的线性集中使得很多文明的中心边缘化。在唐宋,特别是北宋,禹王河流域的文明就是被扬州的高度繁荣边缘化,北宋时期,天长属于扬州管辖,天长地域文化资源被扬州虹吸的非常严重,导致许多真实发生在天长的事件被历史书记载为扬州。禹王河流域的文明机会已经被历史的车轮无情湮没,但是留下的文明印痕还是通过民间文学的形式口口相传保留了下来,是天长人民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

  1、朱元璋冶山点山头

  据传朱元璋在泗州明祖陵祭奠完后回都城南京,路过禹王河边上的冶山,被横、冶二山佳气郁葱的风景所吸引 ,登山赏玩 ,发现山的形势犹如八龙盘绕升天(故冶山又名“八盘山”),东面禹王河沟通江淮,交通方便,于是准备将都城建造于此,于是就向军师刘伯温询问意见,刘伯温说“如果此地有100座山峰,就可以将都城建在这里”,于是朱元璋就爬到冶山的最高峰处亲自数山头,数来数去发现只有99座山头,恰好忘记数自己站立的山头,刘伯温等官员都明哲保身,不敢提醒朱元璋,只好附和朱元璋说此地不适宜建都,天命不可违,朱元璋无奈的放弃在此建都的设想。回到南京后,忽然想起自己屁股下面的山峰忘记算上,实则100座山峰,但金口玉言,只好作罢。《康熙天长县志》记载道"明太祖尝幸冶山,命侍臣数山头,远近得九十九峰,而驻跸一峰,实满百数,遂称山有百峰云"。清康熙年间天长陈克仕有《百峰赋》载于县志。

  2、小白龙祭坟哭慈母

  冶山有一石穴深不见底,相传是白龙窝,与冶山脚下的禹王河相通。小白龙父母都是凡人,母亲怀胎三载,突然一天产下一尾小白蛇,父亲见状认为是妖孽,并用镰刀砍断其尾,母亲不忍,掩护小白龙逃跑。小白龙感恩母亲,于每年农历六月初三日回家祭母,当天风雨大作,风雨过后,乡人上山在老龙窝附近总能看到泡沫,称为小白龙哭母的眼泪。《同治天长县纂辑志稿》中载道"每年六月初三,大风雨,人谓是曰水母诞,白龙归家。""白龙尾秃,见时儿童亦能辨之"。

  3、风云变幻禹河神现

  铜城镇西面的黄泥岗上,古人时常在风雨晦冥时能见到禹王河故道上大雾弥漫,风帆舟楫如鼓棹挽拽状,波涛如海潮翻滚,还能隐隐约约听到惊涛拍岸之声,镇人难以理解,遂称为"禹王显圣"。《同治天长县纂辑志稿》中也将这种现象明确记载为"铜城八景古迹"之一,即"禹河晨现"。

  4、吴王刘濞设局铸钱

  汉高祖刘邦侄子吴王刘濞在封国内大量铸钱、煮盐,以扩张割据势力,图谋篡夺帝位。刘濞利用古禹王河的水运条件,将古淮南地区的铜、铁等金属通过禹王河运送至铜城 , 据传在今天铜城镇已废的崇善寺旧址里,设有刘濞的铸钱机构,制造钱币堆成高山,故称设局之地为铜城,也就是今天铜城镇名字的由来。在《同治天长县纂辑志稿》中明确记载为"铜城八景古迹"之一,即"吴宫钱局"。

  5、隋炀帝夜游雁落墩

  相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专程到扬州观赏琼花余暇,通过古禹王河故道西下来天长游玩宴乐,《康熙天长县志》中载道"炀帝游邗沟,西下至此,宴乐而名,今呼雁落墩云"。明成化年间天长教谕李鸣盛曾作诗《炀帝堤》:"堤上垂杨已尽摧,水流花谢鸟啼哀。当时唯有邗沟月,曾照龙舟夜乐来"。

  6、熙宁变法兴修水利

  宋神宗时,王安石主持变法,由于措施不当,淮南地区流民四起。蒋之奇时任淮南路转运副使,在淮南地区通过招抚流民,兴修水利,以工代赈等方法,使得社会秩序得以安定。《宋史》记载"(蒋之奇)募民兴水利以食流者天长三十六陂,宿之临涣、横、斜三沟尤其大也,用工至百万,溉田九千顷,活民八万四千"。

  7、宋高宗夜宿真胜寺

  南宋建炎三年二月,宋高宗赵构乘船南下逃亡时,夜泊于禹王河岸边的天长城,留宿天长真胜寺(今天长城区琉璃井附近),并写下古诗《幸天长赐僧广宝 :"大界宜春赏 ,禅门不掩关 。宸游双阙外 ,僧引百花间 。车马喧长路 ,烟云浄远山 。观空复观俗,皇鉴此中闲"。

  8、天长关大战金兀术

  建炎四年,金兀术败走黄天荡后,利用禹王河直接北上逃回北方老巢,时韩世忠、梁红玉派董旼在天长关丫口镇一带进行阻击,并"擒女真四十余人"。《说岳全传》对其事件进行了艺术加工 ,明清时被改成戏曲《天长关》,一直在民间上演至光绪十六年(1890),后逐渐失传。

  又传说韩世忠安营扎寨在金集鮑岗,当时金兵经过禹王河时,韩世忠率部在郑集镇船塘村禹王河段发生一次阻击战。该村马庄队就是当时韩兵战马喂料和兵员修整的场所。

  9、禹王河淹塞的传说

  传说禹王河是大禹治水时期的河流,大禹发愿将该河底全部使用白玉石进行铺垫。结果大禹因18年治水而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该愿未了。在其逝世后第二十一天,突然天地昏暗,天降黄沙七天七夜,致禹王河淹塞。在1966年开挖高峰水库时挑出很多黄沙,包括沿河100米以内的居民在开凿吃水井时,在向下挖到8至15米间都能挖到沙子和树叶等物。

  10、商贾云集船塘渡头

  传说在禹王河流经地郑集镇船塘队以及现在的高峰水库地段是一大型港口,承载着过往水路商贸交易,港口边上商贾云集。其中最为有名的商家当属周氏兄弟,其贸易做的较大,在港口边上筑有房屋上百间。后因周大哥无意间得罪一风水先生,该风水先生怀恨在心,先是不断挑拨兄弟及妯娌之间的关系,乃至于周氏兄弟对簿公堂。然后再从周家的风水格局上行破坏之事,风水先生建议周家兄弟在家门口一形状如船的池塘稍弯处开凿水井,寓意周家财运如井水般源源不断。结果是,周氏家道自此中落。传说是聚财之船被凿穿后,所有财气不聚,财源被该井漏光所致。

  后人口口相传至今关于周家的故事,一直训导着船塘人要“和气生财,和气致祥,要与人为善”。故事里的那口井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后才被回填掉,那口形状如船的池塘依然还在,船塘村亦因此塘而得名,沿用至今。(作者:王志高,天长市文史研究者 文字编辑:马长青)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