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文坛皖军 > 文化动态

“大觉文丛”两部禅学新著发布:探寻中华禅学智慧,展现中华禅道精神

时间:2022-11-29 15:12:41

  近日,系列佛教文化丛书 “大觉文丛”两部禅学新著《禅与中华文化》《独超物外》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文丛由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先生作序,九华山大觉禅寺住持宗学法师主编。

  《禅与中华文化:九华山公益论坛文集》收录由九华山阳明书院和凤凰网国学频道联合主办的“禅与中华文化:2019年九华山公益论坛”的主旨发言、高峰论坛、专题采访、专题论文等版块的内容,凝结了中、日、韩、美、加等国学者对“禅与中华文化”这一主题的深入思考和思想碰撞。

  《独超物外:中韩南泉禅学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了由池州学院九华山文化研究中心、南泉禅寺和韩国国际禅茶文化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一届、第二届中韩南泉禅学研讨会论文30余篇,全面探讨了南泉普愿禅师生平、禅学思想及其在禅宗史上(包括对韩国禅林)的重大影响。

———————————————————————————————————————

  《禅与中华文化:九华山公益论坛文集》序

  楼宇烈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自汉末历经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间,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并创新发展。禅宗便是中国佛教的一大奉献,不仅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特征,而且把佛教的人文精神重新恢复了起来,对中国的语言、文学、民众的精神生活,甚至是儒教和道教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禅宗确实是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创新,不同于在印度佛教里的形态和意义。释迦牟尼创立印度佛教的时候,强调的是自觉——智慧的觉悟。可是到了大乘佛教时,逐步出现了一种“救世主”的理念,拜佛、求佛、求菩萨。而到了中国禅宗,把成佛、成菩萨化为每个人自己的问题、内在的问题。悟了就是佛,迷了就是众生。所以,禅宗强调的是学佛、做佛、学菩萨、做菩萨,这和中国文化完全一致,而且又回到了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根本宗旨上去了:淡化祈求于外力的拯救,强调内心的自觉。

  禅宗也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土壤中形成的世界性文化资源,是中国文化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一直主张要对文化发展进行认真的研究,战略性的思考。比如美国有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的专门机构,欧洲许多国家也有,亚洲像日本、韩国也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

  探讨“禅与中华文化”同样如此。深入挖掘禅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现实价值,不断思索、开创禅宗以及佛教中国化的新境界,这不但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要求,有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更利于佛教人文精神的发扬光大,这也是“禅与中华文化”2019九华山公益论坛的意义与初衷所在。能够在我们的佛教名山九华山举办和策划这样的禅文化国际盛会,因缘殊胜,十分难得。

  作为此次论坛的成果,本书集结了来自中、美、加、日、韩等国专家学者们关于“禅与中华文化”的精彩论述,以期为当下人们的生活、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宝贵的智慧。

  《独超物外:中韩南泉禅学研讨会论文集》序

  楼宇烈

  禅宗是佛教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和磨合中发展出来的。佛教注重人性的净化,提倡内省,反求诸己,这与中国文化的向内精神正好契合,也是禅宗之所以能在中国发展起来的缘故。

  禅宗从始祖达摩传到惠能、南岳怀让,再到马祖道一、南泉普愿、赵州从谂,都在讲,参禅就在“行住坐卧”之中,就在“平常心”中,就在“无分别”之中。而南泉普愿以后,禅宗内部逐步出现了五家分灯的格局,尽管某种程度上深化了一些问题的探讨,但也衍生了繁琐的、教条的、形式的禅文化现象,如一些文字禅、公案禅、话头禅等,将很多的公案去揣摩,去唱诵,反而把简单的、直指人心的东西、直接体悟的东西,给繁琐化了,琐碎化了。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其中深奥微妙的意义是无法用言辞来表达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回归,这也是我们今天去研究南泉禅学的意义所在。

  我和本书的主编宗学法师是 2007 年在北大相识的,当时他在北大读哲学研究生。八年后,也就是 2015 年秋天,我应宗学法师之邀请,赴安徽南泉禅寺参加第二届中韩南泉禅学研讨会暨第九届世界禅茶大会。也恰逢南泉禅寺大殿奠基。转眼又是六载寒暑,他始终不忘初心,在为重建这座禅宗祖庭奔走操劳,直到今天,当年会议的论文集终于要付梓了,可喜可贺。

  希望读者们通过阅读本书,习得南泉禅学的精髓。了解从马祖道一到南泉普愿禅师所强调的“平常心”。“平常心”就是无分别心。唯有体认到“性空幻有”,也就是诸法的空性,才能够放下分别,如南泉普愿禅师一样“独超物外”。

  最后,愿南泉禅学以及佛教的根本精神更加广泛地普惠大众,愿我们安住在当下,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事一物修行,做本分事,持“平常心”,得大自在。

  主编简介

  宗学法师

  男,汉族,祖籍安徽无为。

  现任九华山大觉禅寺住持,铜陵市南泉禅寺住持。池州市政协常委,九华山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铜陵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履历:

  2000年,依九华山上禅堂方丈果卓法师出家。

  2001年,就读于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2002年,礼江西宝峰寺一诚长老受具足戒。

  2006年,嗣法广东云门寺佛源老和尚,为云门宗第十四代。

  2007年,主持恢复重建九华山大觉禅寺。

  2013年,复建南泉禅寺,创办南泉书院。

  2019年,复办九华山阳明书院。

  弘法活动:

  宗学法师参谒国内外大德高僧,游学韩、日、欧等地,问道于一诚、佛源、崇山等著名禅师,深受诸长老为法忘躯、荣辱不惊的精神所影响,弘扬地藏精神,坚持佛教农禅并重的传统,秉持禅宗大道至简的精神,倡导融汇地藏精神、禅宗修持于日常生活中,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07年至今,持续为法国巴黎东方文化传播中心学员,举行暑期禅宗文化专题讲座。十余年来,为世界各地的禅学爱好者主持禅修,举行禅宗文化专题讲座,推动了中华禅宗文化的当代弘扬与国际交流。

  2015年,成功发起主办“第二届中韩南泉禅学研讨会暨第九届世界禅茶雅会”,来自中、韩等国的高僧大德、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分享南泉禅学的研究成果。

  2019年,发起主办“禅与中国文化——2019九华山公益论坛”。来自中、美、加、日、韩、法等国的学者名流、禅艺专家,深度交流“禅与中华文化”的内在关系、禅的现代性与世界性、阳明心学与禅学等文化议题。

  学术论著:

  任教于九华山佛学院。曾受邀赴香港中文大学等多地演讲。主编《独超物外》《禅与中华文化》等丛书。2016年,在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平常心是道——南泉禅茶的生活实践》。2018年,在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上,作了《“平常心是道”与人类和平》演讲。中国佛教佛教协会官网“阐释经典”栏目,选载《正念的力量》等文。撰有《吃茶去——禅的生活化及其现代意义》《地藏菩萨之大愿与孝道》等禅宗文化、地藏文化系列论文多篇。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新浪安徽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