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文坛皖军 > 文化动态

鹌鹑奔奔

时间:2022-07-26 15:19:41

  那日,去看张氏家族墓园。给我们带路的是一个中年男子,很是健谈。就在他弯腰之时,露出一个布袋。

  同行的新福兄问:你会逮鹌鹑?那人有些惊喜,忙不迭声地回答:是的,也就是玩玩、玩玩。

  在一些地方,说某某是“玩鹌鹑的”,跟说某某撵鸡遛狗一样,多指不务正业者。这人或有自谦之意。

  鹌鹑体型小而浑圆,像半大的鸡仔,翅膀、尾巴皆短,人直呼其秃尾巴鹌鹑。它一次只能飞400米左右,多是贴地飞行,或顺着地垄沟快速奔跑。它善隐匿,喜欢昼伏夜出,尤爱在清晨鸣唱。

  鹌鹑“形如鸡雏,性好搏斗,人多驯养之以为游戏”。其历史悠久,“西凉厩者进鹌鹑于明皇,能随金鼓节奏争斗,故唐时宫中人咸养之”。斗鹌鹑原是民间游戏,后成为官宦富豪、纨绔子弟消闲取乐和赌博的活动。

  家养的鹌鹑,已经失去原始野性,雌鹌鹑也不善斗。因此,斗鹌鹑先要从田野“逮”(捕捉)雄鹌鹑回来,民间有“逮来的鹌鹑好玩”的说法。

  逮鹌鹑,春季在暮春,秋季在晚秋。暮春时节,雄鹌鹑羽毛最为丰满,自然适宜捕捉。从春到秋,农人们在黄土地上躬耕,风里来雨里去,忙得不可开交。到了晚秋,有了空闲时光,他们便常结伴,带着自制的器具和牛角口哨去地里逮鹌鹑。

  这时节逮鹌鹑,常常在黎明到来的黑暗里,霜重风寒,熬夜受冻,并不轻松。人们先采点、下网、插窑,然后用口哨吹出雌鹌鹑的叫声。据说,雌鸟的叫声像“追追”,雄鸟叫起来像“咯咯咤”。在空旷寂静的冬日田野,声闻数里。不一会儿,只听“咯咯咤”的欢快叫声此起彼伏,雄鹌鹑以为是同伴在呼叫,急不可耐,欢跳着匆匆赶来。人们围追、堵截,雄鹌鹑一头钻进器具里,东突西奔,逃不脱这网,只好束手就擒。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琴瑟相鸣本是和谐之景,不料却成了容易受伤的软肋。梦想温柔乡,谁料是陷阱!人们用不同的哨子引诱,很轻易就能让它们就范。因此,也有人称其“傻鹌鹑”。

  一如麻雀,新逮的鹌鹑野性十足,自然不肯轻易就范,人们要“把鹌鹑”。冬闲时节,“玩鹌鹑的”腰里别个布袋子,耷拉到屁股上,一走一蹦跶。鹌鹑就在布袋里。每当休息时,就解下布袋子“把鹌鹑”。“把鹌鹑”,要把鹌鹑拿出来握在手中,用无名指和小指夹住鹌鹑的双腿,使它的爪子悬空,使不出劲儿乱动,再用大拇指和食指圈住鹌鹑的脖颈,拨拨嘴儿,捋捋翅儿……如此三番五次,磨掉它的野性后,再放进笼子里养着。

  因秋末冬初斗鹌鹑,即称“冬兴”,一般在早晨举行。早上这鸟禽肚子饿,“人为财,鸟为食”,它们的争斗也为果腹。鹌鹑生性好斗,好鹌鹑啄坚硬,有耐力,下口狠,有套路。主人这边手还没离身,它们虎视眈眈,怒目圆睁,敌意甚重。斗时,鹌鹑脖颈羽毛舒展,上蹿下跳,尖喙相啄,利爪相扑,互不相让。互相捕啄五六分钟后,一方羽翼渐收,便分出胜负。

  俗话说,“咬败的鹌鹑斗败的鸡”。鹌鹑一经斗败,将永不再与胜者再斗。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能甘拜下风,也是识趣的角色。

  儿歌叙述得很详细:小鹌鹑,秃尾巴,我跟爷去逮它。这边下了缠丝网,那边小哨吱吱响。逮个鹌鹑喂半月,鹌鹑惊得只炸窝。带到集上斗一场,赢了一斗红高粱。带到集上斗两场,断了翅膀断鼻梁。爷爷恼得直摔头,我给鹌鹑抹香油。

  鹌鹑是不注意打扮的主儿,一身朴素的栗黄、黑褐色,白色冠纹、眉纹,两翅上缀以黄白横斑,斑斑驳驳,有一种鲜明的土气。成语“鹑衣百结”“衣若悬鹑”,说的是人的衣服破烂不堪,就像鹌鹑的羽毛。这样一种形象,不知怎么会被宋徽宗视为一种吉兆。

  宋徽宗29岁时绘有《水仙鹌鹑图》,画中的鹌鹑优游自在、水仙枝叶舒展,有静谧、安定、祥和的气象。此有何寓意?“鹌”与“安”谐音,表明他有安享太平之心。以后诸多画作皆取其意。

  张氏家族墓园里,有张弘范墓冢。相传,张弘范遣弟弟张弘正为前锋,于广州五坡岭俘虏文天祥,在崖山击败南宋张世杰大军,在石壁上刻上“张弘范灭宋于此”字样而还,后来,有人在他名字前面加了一个“宋”字,变成“宋张弘范灭宋于此”。

  这则传闻,与其说是讽刺张弘范,倒不如说是在讽刺那个文艺皇帝的。历史风云散去,大地一片苍茫,甚至连一只鹌鹑的身影也看不见。宋徽宗的吉兆,没能保住煌煌大宋王朝,令人扼腕叹息,个中缘由更值得深思。

  □任崇喜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合肥晚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