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文坛皖军 > 文化动态

民生杯“好新闻好图片”大赛

时间:2019-12-12 09:29:00

  好新闻优秀作品选登(一)

  叶传龙王华涛

  “本来我想到外地学推拿按摩,没想到培训班开到了家门口,还免费,真是帮了大忙。”来自明光龙山社区的学员魏荣英高兴地说。今年她参加了推拿按摩师技能培训班,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并成功在洪武花园小区开了一家推拿按摩店。

  今年以来,我市瞄准技工大市目标,着力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在政策、培训、技赛和服务四方面下功夫,使“皖东工匠”量质双升。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21.08万人,高技能人才已达6.7万人,其中国家级技术能手4人、省级技赛获获者55人、市级技术能手38人。

  政策“积薪”。相继出台《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技工大市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徽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夯实政策基础,明确三年行动目标,确定33家单位协同推进此项工作。将六大支柱产业27个工种作为重点补贴对象范围,对组织高技能人才培训按照高级技师5000元/人、技师3500元/人、高级工2000元/人标准给予补助。企业组织新录用人员技能培训补贴标准由800元/人提高到1200元/人,进一步提高企业积极性。印发就业技能培训工种目录和补贴标准(2019版),大幅提高培训补贴标准。

  培训“助燃”。以三大职业院校为平台与全国70多所高校开展对接,建立产业工人合作培养机制。在中职教育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建立技工蓝卡制度,开设“双元制”大专段专业技能学历教育,实现“入学即入职、上学即上岗”,已为企业培养“双元制”技能人才580多人。全市共组织519家企业培训新员工达4.5万人,发放补贴2042万元。摸底培训需求,建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培训需求基础台账,采集了702名有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口培训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展技能脱贫培训1130人,拨付资金164万元;组织新技工系统培养1530人,拨付资金77.16万元。获得职业培训省级奖补资金69万元。

  技赛“淬火”。连续举办三届企业职工技能大赛,竞赛工种累计达到7个,参赛人员超200人,对技赛中前3名选手授予“滁州市技术能手”并给予相应物质奖励。在全市掀起学技术、练技能、比本领、强素质的技能竞赛热潮。全面推动劳动和技能竞赛常态化、制度化,定期举办全市性职工劳动和技能大赛,评选树立一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并对市级一类、二类职业技能大赛分别给予6-10万元、4-8万元补助。5月29日-6月2日市发改委、人社局、总工会联合举办了第五届滁州市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2个工种54人参加了决赛,累计奖励优胜选手0.88万元,6人被授予“滁州市粮食行业技术能手”称号,2人被授予“滁州市技术能手”称号。1-9月份,全市共开展综合性技能竞赛8场、单项职业技能竞赛3场,评选出各类技术能手34人,晋升技师68人。

  服务“保温”。依托省内外职业院校和20多家骨干企业牵手组建重点行业职业培训联盟,开设博西华班、三友雏鹰班等12个技能班对口培养人才。强化基地建设,争取公共实训基地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项目总投资金额达6.8亿,国字号基地获国家补助500万元,省字号基地获得省级200万元补助,培训机构内生动力增强。促进技能人才素质提升,为技能人才评定职称评开辟绿色通道,共有958名工人获评技术职称,目前全市共有2.3万名产业工人获中级工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加速推进大师工作室孵化,遴选名师45个带徒91人,破解企业生产难题80多个。

  为了1005位孤寡老人的健康

  ——滁州首家医养结合医院见闻

  赵国庆

  金秋十月,还沉浸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激情喜悦中,又欣闻我市首家专为1005位“五保户”老人和周边群众量身打造的滁州医养结合医院,自成立一年来,尽心竭力地为农村孤寡老人撑起一片健康的绿荫,成绩斐然。于是在一个秋韵正酣的朗日,笔者慕名走进这家医院一探究竟。

  该医院成立于2018年8月,坐落在南谯区乌衣中心敬老院,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分门诊、住院两大区域。一踏进门诊治疗区,阵阵桂花香扑面,各种花卉争斗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一排平房,一幢小楼,且装饰一新、整洁明亮,各类医疗科室一应俱全,分布井然。只见三五成群的老人和周边农村三三两两的群众,不时地从各科室进进出出,寻医问药;医护人员吊水、打针、按摩、敷药,有条不紊,忙碌不停。头上浸着细密汗珠的常务副院长李家荣接待笔者并告知:“现在是换季时期,各种老年病、常见病频发,自入秋以来,我们工作人员没休息一天,24小时值班,送医送药到床头,结果病人是治好了,但医生却累到了。视病人如亲人,一定要用爱心、孝心、责任心,确保这些孤寡老人,有病得及时有效的医治,这是我们不二的选择。”笔者问:“这里也没有千余名五保户啊?”答:“这千余名老人,均分布在南谯区乡镇11个敬老院,以及包括市光荣院里的军人老兵。”据悉,该医院在各敬老院都设有医务室,另外还成立了一支白求恩流动医疗队,添置了两台救护车,每天轮转着去各敬老院巡诊,发现苗头及时拉到医院住院治疗,痊愈后再送回来。自成立一年来,该院服务救治的老人及周边群众达9000多人次,还把24位老人生命从死神手上夺了回来……

  我们边走边聊边看,来到了窗明几净,没有一点异味的住院部。这里三个楼层,目前正在筹划安装电梯,分自理、半失能、失能三个区,共有80张床位,现入住20多位老人。来自市光荣院84岁的老战士程明福,一边在接受治疗,一边乐呵呵地说:“滁县(州)的民生工程做的太好了!我虽然无儿无女无老伴,但所有人对我们、还有这些乡下‘五保’老人都胜似亲人,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有吃有喝有娱乐,有病不愁,我争取活到一百岁呢!”

  不知不觉两小时过去了,临走时乌衣敬老院王副院长回来了,他喜形于色地打开了话匣子:“民生工程服务基层干实事,深得人心,滁州医养结合医院的成立,告别了偏远乡村弱势群体看病难的昨天。过去老人大病小病一生病,我们就抓瞎,往城里跑、往南京跑,劳命伤财,有时连护工费也付不起啊!现在好了,医院设在中心敬老院,辐射服务其他10个敬老院,大病重病足不出户,他们还和市一院、南京东南大学附属医院结成医联体,形成专家定期坐诊常态化,既给国家省钱,又方便了老人。我要代表全院老人感谢政府!感谢社会!虽然我国已进入老龄化,但我坚信老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明光市:党建引领乡村蝶变

  张忠敏

  走进明光市涧溪镇白沙王村腰庄组,只见村组道路干净整洁,垃圾桶摆放整齐,一栋栋民居在绿树掩映下显得恬静和谐。

  “以前腰庄没有一条水泥道路,破旧房屋很多,乱堆乱放随处可见,空置地长满杂树杂草。近几年,我们汇聚起村民小组、党小组和村民理事会的乡村振兴党建力量,引领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庄面貌大为改变。”腰庄组党小组长孙家友告诉记者。党小组成员利用亲缘、地缘等优势,做细做实村民工作。同时,建立村民理事会和村民自治微信群,把村庄在外务工人员拉入群中,将村庄的变化以音乐相册、图片等形式及时发布到群中,号召大家共建美好家园。党小组还免费提供集体竹竿园的毛竹,鼓励群众编制菜园栅栏,通过免费提供沙子,引导群众投资投劳铺设入户路和下水道。

  “两个月来,咱们党员带头拆除废旧房屋、旱厕和垃圾堆,群众积极响应,投资投劳。”腰庄组理事会成员陈士贵告诉记者,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带着干,群众比着干,村庄环境、治安、风气都变好了。

  明光市将党建与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选取苏巷镇陆郢、涧溪镇腰庄、张八岭镇尹集为试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自然村庄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逐步建立起来。

  在涧溪镇石岩村艾草种植基地,这里大片的艾草长势很好。“艾草一年可收割两三茬,每茬亩收入3000元左右,是种玉米的好几倍。”石岩村贫困户纪爱国说,明光市对贫困户种艾草还有每亩1000元的资金补助。

  “我们在乡村整治的同时,注重培育特色产业,让党员大户和致富能手带动,发展蔬菜、艾草、甜叶菊、稻虾共作、绿豆等达14万亩,成为致富乡村的主导产业,已累计带动5720户贫困户脱贫。”明光市相关负责人说。

  乡村靓起来、乡民富起来,还要乡风美起来。明光市各级党组织将文明创建与社会管理、村民自治相结合,将“星级文明户”创建与乡风文明建设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融合起来,发挥“五老”作用,广泛开展“好人”、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评比活动,引导群众自觉成为道德文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南谯区“四落实”扎实做好孤儿关爱保护

  陈芳

  为切实维护孤残儿童的基本生活权益,保障孤残儿童健康成长,南谯区认真落实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孤儿关爱保障工作。据统计,今年至目前,全区共有机构供养孤儿1人、社会散居孤儿37人,计发放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和慰问经费约26.21万元,有效保障了孤儿的基本生活。

  严格落实孤儿基本生活经费保障。根据《关于调整滁州市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的通知》,确保孤儿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从去年5月起,全区机构养育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从每人每月1000元提高至1300元,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从每人每月600元提高至900元,所需资金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保障。

  严格落实孤儿走访慰问制度。严格落实孤儿等困境儿童巡查机制,认真开展社会散居孤儿调查摸底工作,要求孤儿所在地村(居)儿童保护专干每月至少对辖区内孤儿巡访一次,巡访内容涵盖孤儿身份审核、生活费发放、监护人状况、孤儿学习和生活状况等,对社会散居孤儿的基本生活、学习、监护和成长环境进行定期评估,及时掌握孤儿监护人的家庭变化及孤儿学习生活现状。同时,在每年“六一”、开学前和春节等重要节日期间,向全区孤儿开展慰问送温暖活动,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用实际行动关心关注孤儿的成长,让他们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严格落实申报材料审核审批程序。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孤儿救助的申报审批工作,规范孤儿申请材料和申请审批程序,要求各乡镇将符合保障条件的孤儿及时纳入保障范围,认真做好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和管理,同时强化监督和检查,确保不错不漏,应保尽保。

  严格落实孤儿档案规范化管理。完善孤儿“成长档案”,保证孤儿家庭基本信息完整、相关材料齐全;加强对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认真审核相关资料,确定专人负责孤儿信息录入工作。同时,及时更新孤儿信息,对孤儿基本信息和基本生活费发放实行动态管理,新增对象及时核定,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核减,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为健全和完善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更加全面落实孤儿保障权益。

  天长16.7亿民生“红包”提升群众幸福感

  崇飞

  近日,天长市汊涧镇釜山社区贫困户张长年因病情加重,在家无积蓄的情况下,政府派人将其送进了医院,本次医疗费用1万多元,因他是贫困户和优抚对象,不用掏一分钱,张长年给政府竖了大拇指。这是天长市实施贫困人员救助为民谋福祉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天长市以建设幸福天长为目标,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市委、市政府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贫困残疾人康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贫困人员救助等难事、急事。全年投入资金16.7亿元,用于实施26项民生工程任务,努力形成群众得实惠、事业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良好局面。

  为卓有成效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该市强化领导,“几个班子”高位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调度、亲自协调,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开展实地调研,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政府分管领导主动靠前指挥,深入一线,积极推动项目高效落实。注重宣传营造氛围。利用公交车、公交站台、各大医院导医台、超市服务台、志愿者服务队、老年大学课堂、全市范围内的美丽乡村电子显示屏、文化墙等媒介进行宣传。持续开展民生工程走进电台直播间活动,通过镇、村、组干部包村包组开展民生工程政策“五进”活动,把民生工程政策送进每户家庭。开辟资金拨付“绿色通道”。按照民生资金优先拨付原则,建立民生工程资金拨付“绿色通道”,采取随申请随审批的方式,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资金需求。强化督查推进建设进度。坚持效能督查和会商沟通,对全市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一月一巡查,两月一督查,下发督查通报,并实行限期整改。制定并完善了《天长市民生工程考核细则》,将各实施单位及各镇的民生工程考核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年终工作绩效考核。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滁州日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