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许蓓蓓
7月21日,记者来到肥西县上派镇爱和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看到这里正在举办一场家风文化讲座。天气虽然十分炎热,但是慕名而来的居民仍然挤满了会议室,来晚的人只好站在房间两侧。台上正在讲课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他是该镇纪委退休干部张寿宜。张老从汉字“家”的造字结构说起,探讨家风文化的历史渊源,并引经据典,讲述了从古至今一个又一个家风美德故事。精彩的讲课,引来掌声不断。 “不愧是镇上的老干部,讲得有血有肉有水平! ”报告结束时,社区居民韩丽军评价说。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谈及古稀之年依然活跃在宣讲一线,今年73岁的张寿宜老人笑着说。他告诉记者,自己退休后一直没有闲下来,想着身体还算健朗,有义务继续服务基层群众。 2016年初,镇里成立了“派河春晖宣讲团”,采取“1+5”的模式,下辖中心组宣讲团、教师宣讲团、文艺宣讲团、五老宣讲团、五四青年宣讲团。张老则是“五老宣讲团”的一员,该宣讲团主要由镇上的退休人员组成,包括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授、老模范等,共计20多人。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老同志们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感悟,认真备课、讲课,开展政策理论、传统文化、老年教育等主题宣讲,效果事半功倍。
上午10时许,在上派镇卫星社区的一个小区内,一场生动的防溺水知识宣讲正在举行。 “失足落水后,应放松身体,头部后仰。这是对的还是错的? ”宣讲者采用与观众互动的形式,设置问答题、展示图标等,吸引了不少“人气”,尤其是放假的小朋友。“我一直在摸索,用什么样的讲课方式,可以让听讲人更容易接受。每次宣讲前,我都做好充分准备,制订多个讲课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宣讲者张春笑着说。他告诉记者,自己是该镇一所小学的音乐老师,也是“教师宣讲团”的一员,去年以来,他已参加近10场宣讲活动。
“打竹板,走上台,文明创建来宣传……”这首琅琅上口的竹板作品,出自该镇文艺宣讲团的一员、该镇新华社区工作人员叶玲之手。 2015年到现在,做过导游工作的她结合日常宣传需要,创作了10多首快板作品,主题涵盖文明创建、城市拆迁、节庆活动等。她把重要的政策和知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易理解的生活化语言,受到欢迎。
近两年,上派镇“派河春晖宣讲团”通过培育宣讲队伍、物化宣讲阵地、转变宣讲方式等措施不断创新,让这支由200多名各行各业人员组成的宣讲队伍,活跃在街道社区、工厂学校、田间地头。去年以来,该宣讲团共开展各类宣讲活动300多次,受众超过了4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