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庭友
今年60岁的张莉侠,家住阜阳马寨罗庄。她是一个普通的农妇,却也是一个剪纸高手。虽然不识字,但张莉侠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用手中的剪刀去表现生活中的美,借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她制作的各种鞋花剪纸来自大自然,却又融入了老人对生活的真挚情感。
张莉侠向笔者回忆,十多岁时,看嫂子绣花,回家她就和母亲闹着要穿绣花鞋。她记得有一次向来村的卖货郎换了一把丝线,在家偷偷地琢磨绣花。开始花样不会剪,她就到集市上看人家卖的剪纸鞋花样,买些花样自己回家练习,或者仔细观察人家的花样,把图案记在自己的脑子里,回家练习剪制。剪得多了、熟练了,她也敢去集市上叫卖了。回想起上集市卖花样的岁月,老人的精气神就来了。 “以前买花样的人可多了,围了一大圈。 ”她卖花样还卖绣花线,那些好看的花样当时供不应求,一天下来,她早已累得直不起腰来。尤其小孩的鞋花样更受欢迎,“鸡啄白菜狗撵鸡”“事事如意一棵葱”,这些民间俚语摇身一变,成为鞋花的题材,真是颇受大家喜欢。
我问张莉侠能剪多少种花样,她也具体说不出能剪多少,只是反复强调剪花不是随意剪的,要来自心里。的确,看似朵朵花样信手拈来,其实需要一个无比丰富的内心世界。为了剪花,张莉侠用过十多把剪刀,以前白天上集市,夜晚在家剪。说起如何剪鞋花,老人绘声绘色,用手比划着,满脸洋溢着甜甜的微笑。老人边叙边示范给我们看,她娴熟的剪纸技艺让我无比叹服,用刀婉约流畅,线条大刀阔斧,干净利索。花的枝茎,成“S”线的布局,自然曲折,动感十足;花瓣大小匀称,富有力量感;花枝上的小鸟展翅欲飞,在枝上啼鸣,妙趣横生……张莉侠的鞋花剪得真是活灵活现,美不胜收。
鞋花剪纸在以前曾创造过辉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过许多欢笑,妇女们为它痴迷,孩子们为它快乐,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一路走来。时过境迁,如今“花样”已不再实用,穿花鞋的也不多了。但阜阳剪纸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鞋花剪纸现在可以作为艺术品进行欣赏、收藏。散落在民间的剪纸高手,对民间艺术都有一颗挚爱之心,身怀绝技却面临技艺失传的窘境。如此,还需要广大文化战线的干部多深入基层,了解最基层民间艺人的现状,多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多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