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演艺强、文化产业强、文化开放强……我省将“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细化为“八个强”,构建量化评价体系。记者从省文化厅获悉,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文化产业发展、文艺创作、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以文化之力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文艺创作]《徽商传奇》等一批精品涌现
话剧《徽商传奇》、黄梅戏《小乔初嫁》双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泗州戏《绿皮火车》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潜山县黄梅戏剧团演出的《榴花不开盼哥回》在全国基层院团戏曲汇演中备受好评……“文化演艺强”是我省推进文化“八个强”建设内容之一,近年来,我省全力推进文艺创作,通过一批批的文化精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年,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在安庆举办,全省黄梅戏院团演出18台新创大戏。今年正在举办的第十一届省艺术节新剧目汇演,更是得到各地热情响应和踊跃参与,共申报推荐新创大戏59台,实际演出38台,数量创历史新高。黄梅戏演员韩再芬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成为我省首获此殊荣的艺术家。黄新德等7人入选文化部“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等。 2014年以来,省文化厅、财政厅还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并纳入省民生工程。两年间演出4万余场,实现15539个行政村全覆盖,其中不少剧目是国有和民营院团在开展送戏活动前,积极创排的新作品。黄梅戏《胡久根卸任》、梆子戏《村支书陈德领》等,从不同角度塑造了鲜活的村官形象,接地气、有生活,受到欢迎。
[文化产业]22个重点项目获专项资金资助
皖产动漫、皖版图书、富有安徽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近年来,我省从产业项目发展、园区基地打造、文化消费促进等方面着手,全力推进“文化产业强”。
今年我省有22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获得中央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资助,入选数列全国前列。我省还积极组织文化企业申报国家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国家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及各类文化产业扶持奖励资金,上半年共有37个项目入选文化部“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手册”,位列全国第三。我省还充分发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及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引领示范效应,支持示范基地做实做强做出特色。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十大最具影响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4年,蚌埠大禹文化产业示范园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评选命名中脱颖而出,一举实现我省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零的突破。
[文化交流]组团随“欢乐春节”唱响海外
做好“文化开放强”,不断扩大安徽文化的影响力,2012年以来,我省文化系统共组织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项目180批次,参加交流人员达2000余人次。“欢乐春节”是文化部对外文化交流最具品牌力的一项文化交流活动,受文化部委派,我省先后组团赴美国、匈牙利、塞尔维亚、马耳他、希腊以及连续2年赴泰国、2次赴新加坡参加“欢乐春节”演出活动,受到广泛欢迎。 2016年9月23日至28日,我省还将与波恩市政府、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波恩办事处、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举办“安徽文化周”活动,内容涵盖黄梅戏、徽剧和民乐演出、非遗展示、书画摄影精品展览,充分展示安徽多姿多彩的特色文化。(安徽商报,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