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名人 > 古代名人

桐城张秉文:捐躯济南 满门忠烈

时间:2024-11-13 09:16:07

  张秉文(1585-1638)是桐城清河张氏第八代、张英的伯父,是本报昨天介绍的桐城张氏发迹人物张淳——“张一包”的长孙。张一包四个儿子,都没有什么功名,因此,当他发现这个长孙“少朗俊,风格标异”时,便十分器重,亲自教他读书做人。张秉文不负期望,万历三十八年(1610)考中进士。任官期间,慈爱乡民,为官廉正,清名远播。崇祯十一年(1638)冬,清军围攻济南。身为山东左布政使的张秉文在济南保卫战中寡不敌众,与入城清兵巷战肉搏,壮烈殉国。为了不致城破受辱,他的妻妾毅然投大明湖自沉,说是“殉夫”,实则也是殉国。可谓满门忠烈,谱写了一首震惊朝野、影响深远的大义之曲。

  誓死守城

  张秉文幼时天资过人,读书过目不忘。13岁时,考取县诸生,也就是秀才。稍长,祖父就教他写作八股文,每天坚持,张秉文“端雅醇厚”,顷刻写就。万历三十八年(1610),他以三甲第64名的成绩考取进士。这一年,他才25岁。

  起初,张秉文在刑部观政,相当于实习。接着,被吏部授官浙江归安县知县。张秉文没有就任,便被调任徽州府学教授,正式步入仕途,先后在江西、福建、广东等地任地方官。每到一处,张秉文奉行“简静”施政方针,崇尚宽大待民,惠政为民,颇有其祖父张一包的循吏之风,受到当地乡民的敬重和爱戴。离任后,有的地方百姓主动为张秉文建生祠纪念,尤其是在广东任按察使时,对于不时发动骚乱的海盗,张秉文采取了有效措施,练兵缉贼,活捉海盗头领,战功卓著,受到朝廷的重视。崇祯九年(1636),张秉文调任山东左布政使,从南方来到北方。

  而此时,明朝社稷已日薄西山,一场灾难正悄悄向张秉文袭来。

  崇祯十一年(1638)冬,清军分几路南下,其中以多尔衮为首的一路最为剽悍,他带领清军由河北的青山口迫近山东临清。明朝兵部尚书杨嗣昌指令山东巡抚颜继祖带兵前往德州,企图阻截多尔衮。这直接导致济南防守空虚,多尔衮过黄河南下,前锋直指济南。而济南守军已奉命前往德州,只剩下老弱残兵500人、莱州赶来增援的700人,面对重重围困的清军,济南危如累卵!

  作为左布政使(类似于“省长”)的张秉文,一面向朝廷紧急求援,一面发动城中百姓奋起自卫。他和受朝廷指派前来济南协助防卫的御史宋学朱,以及山东参政邓谦,以身作则,衣不解带,目不交睫,昼夜巡视在城墙上,激励军民与城共存亡。

  60天过去,城中物资供应断绝,箭石用尽,清军依旧不断攻城。大年初二,城破。宋学朱被俘后,被清军绑在城门楼上纵火烧死。邓谦在守城战斗最激烈时,亲自在城楼上架炮轰击,直至“矢尽石穷”。城陷,依旧“执弓射杀清军数人”。后负伤,被清军杀害。张秉文一直坚守到城陷,与清兵巷战肉搏,最后被乱箭射死。

  满门忠烈

  张秉文在家是长子。济南城被围之后,他深感形势危急,便给老母亲和弟弟写信,称自己“身为大臣,自当死于封疆。老母年已八旬,请诸弟善事之。我誓以身报朝廷,以后恐不得服侍老母之侧矣”。老母亲听了小儿子读的信,叮嘱小儿子回信,称:“吾儿荷国家重任,城存与存,城亡与亡,固其职也。吾有子为忠臣,吾何憾!”没想到,这一次的通信,竟成母子永诀。

  济南的形势越来越紧张。张秉文的妻子方孟式带着一家老小,守在大明湖南的布政使衙门内。有人劝方孟式带家人赶紧离开济南,方孟式回答道:“这是何等言语!吾去,人且谓主公无固志也!且吾何忍夫子独危而吾独安!城陷之日,乃吾必死之时!”即如果离开,城中军民将认为张秉文没有守城之决心,而人心一旦动摇,就会坏了大事。再说,方孟式也不忍心丈夫身陷绝地而自己苟且偷安。

  同时,方孟式也鼓励丈夫:“夫子之死生惟官守;妾之死生惟夫子!”即你是国家的官员,应与职守共存亡;我是你妻,与你共存亡。

  战斗打响后,有人跑来报告:“张公已逃走!”方孟式不紧不慢地说:“张公不会干这事的!”不一会儿,又有人来报告,说:“张公已战死!”方孟式闻言,泪如雨下,说:“这是真的!”说着,就对张秉文的妾——两位陈氏说:“我说过与主公同死生的。家中幼子就由你们照顾了!”两位陈氏说:“你死,我们也陪你!”

  方孟式对“小陈”说:“你不能死,身边的两个小孩,大的5岁,小的才1岁。倘若我等都没了,谁来抚养这么小的孩子?你不仅优于才学,而且又有身孕,万一能侥幸活着,希望能善护幼小的孩子以报答夫子,我也能在地下安然瞑目了!”说完,方孟式与“大陈”一同投大明湖自沉。随后,家婢侍女十余人也跟着走向湖心深处……大年初二,冰寒彻骨的济南大明湖,见证了张氏妻妾撼天动地的壮烈一幕!

  小陈在老侍女的呵护下,躲进一家尼姑庵。清兵在济南城肆意屠杀百姓,《明实录》记载被屠市民十三万余;(崇祯)《历城县志》记载被屠民众数十万;蒲松龄《聊斋志异·鬼隶》称“北兵大至,屠济南,扛尸百万”。城里妇女为了避免城破受辱,投大明湖“溺死者数万人,投井自缢者半之”。

  当时,桐城有乱,张家人避居在南京。张秉文的弟弟张秉彝(张英父亲)闻此凶讯,只身北上,寻找到兄长和嫂子方孟式、大陈的遗体,找到了流落街头的嫂子小陈及其子女,一路扶柩南下,跋涉两千多里回到故乡。张秉文及方孟式夫妇归葬故里黄甲镇汪河村。

  三个月后,清兵退出济南城。临行,将俘获的德王朱由枢及官兵数万一并带走,同时放火烧城,济南城被劫一空。

  清军退去后,明朝廷追赠张秉文为太常寺正卿;妻方孟式、妾大陈为一品夫人;朝廷旌表建坊,褒额“一忠二烈”。这些来自朝廷的“红头文件”虽然已经出具,但张家未及建祠,也未及建牌坊,明朝就灭亡了。

  要知道,历朝历代统治者对忠烈人物都是大加褒扬的。满人建立清朝不久就颁布规定:“凡前代死难、殉难诸臣,钦于褒恤。特恩褒禄前忠,春秋致祭。”康熙二十八年(1689),张秉文的神位进入济南名宦祠。雍正二年(1724),“各省奉朝令兴建忠孝祠”,张秉文被祭祀在桐城忠孝祠。济川呜咽泣忠魂,两地共祭忠烈人。

  入清之后,清廷虽然对张秉文满门忠烈行为和品格予以极高荣誉,但对于张秉文的三个儿子——克倬、克仔、克偁来说,清兵屠城济南、杀害他们的父亲,逼死他们的母亲,毕竟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因此,张秉文的三个儿子孤高守节,终生不仕。

  方氏姐妹

  张秉文妻子方孟式(1582-1639),字如曜,枞阳人。出身世家,知书识礼。她比张秉文大3岁,嫁给张秉文之后,因无子,便给张秉文“广置滕妾。随举三子,笃爱如己出”,即给张秉文找妾,而且不止找一个;妾与张秉文生的儿子,方孟式视如己出。

  桐城方氏素为望族。方孟式姐妹共三人,均有咏絮之才。方孟式为长,她9岁就会写文章。去世时留有《纫兰阁集》8卷,《纫兰阁诗集》14卷。大妹妹方维仪,为同乡望族姚氏媳妇,她的丈夫叫姚孙棨。方维仪嫁过去不到两年,姚孙棨就病逝了,此时的方维仪才17岁,还没有孩子。方维仪便回娘家,与弟媳吴令仪共同抚育侄儿方以智(她是方以智的姑姑),方以智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也有方维仪这个姑姑的教养之功。直到84岁去世,方维仪终身未再嫁,著有《清芬阁集》《闺苑》等。

  方孟式的小妹妹方维则,嫁给同乡大族吴绍忠为妻。吴绍忠去世时,方维则才16岁,一生守志未嫁,有《茂松阁集》传世。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新安晚报   编辑:刘晓东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