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名人 > 古代名人

纪念清末安徽将领马玉昆

时间:2019-03-01 09:34:00

○法国画报上刊发的清军行军图

 

○蒙城马公祠

清末,安徽出了一位爱国名将,他不仅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更为重要的是,他去世后,在朝鲜、天津及他的原籍和出生地等多个地方,都建庙修祠来褒扬他、纪念他。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英勇善战被赏识

民国时期,亳州民间流传着一句俏皮话,叫“好儿不要多,一个马三元,一个姜老锅”。说的是养儿要养马三元、姜老锅那样的,做大官,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养儿要像他俩那样,赴国难,抗击敌寇,为国争光。这里的马三元,指的即清末爱国名将马玉昆。

1837年出生的马玉昆,原籍蒙城县西马家集(一说亳州西北马集),后举家迁往雉河(今涡阳县)。据史料载,马玉昆生性好武,从小练就一身硬功夫,曾被亳州蒋氏大户收为家丁。后投淮军所属的毅军营当兵。因马玉昆作战强悍,在攻占仁山寨战斗中立有“战功”,受赏千总,戴蓝翎,赐振勇巴图鲁名号,并升任毅军统帅宋庆的亲军马队营官,为宋庆所赏识。

在马玉昆部队驻守天津时,他还曾在一次聚会上,当着洋人做了一次表演。方桌上直立一块方砖,他的拳脚练得虎虎生风,在距离一尺多的地方,一掌推出,气浪竟将方砖振倒。还拉弓射箭,连中三元,“马三元”的绰号由此而来。

马玉昆一生打了无数次仗,特别在维护祖国统一,开发边疆,抗击外侮方面做出过贡献。有史学家评价说,在中国近代史上,无愧爱国名将这一称号。

保卫朝鲜之战

甲午战争前,马玉昆曾担任左宗棠的前锋副主将,率大军参加平定新疆阿古柏叛乱。叛乱平息后,驻守新疆近20年,御外敌,平内乱,垦田地,修水利,为保卫发展新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借口朝鲜内战出兵入侵,朝鲜王室向清政府求援,清政府命马玉昆率毅军6营2000人前赴朝鲜,8月4日入平壤。与马玉昆部同时入朝者还有左宝贵奉军、卫汝贵盛军及丰升阿奉天练军盛字营等,共计29营14000余人。

9月15日,日军分四路围攻平壤。马玉昆率毅军分守平壤东门及大同江左岸防线。15日凌晨,日军第九旅团分左、中、右三路进犯大同江左岸毅军阵地,马玉昆指挥所部奋勇抗击。日军进攻部队被阻于阵地外开阔地面,毫无掩蔽,伤亡惨重。日军拼死冲击,清军以猛烈炮火还击,日军“死伤甚多,如第十一联队第一中队将校悉数战死或负伤,第二十一联队第一大队第二、第四中队,其士官亦皆战死”。马玉昆指挥清军乘势由堡垒冲出,向日军发起反冲锋,展开白刃格斗。进攻平壤南路的日军第九旅团,在马玉昆指挥的毅军抗击下,遭受“将校以下死者约140名,伤者290名”的重大伤亡后,狼狈退出战场,清军取得保卫战的辉煌胜利。

但不幸的是,这时平壤玄武门被日军攻陷,奉军统领左宝贵力战牺牲,贪生怕死的叶志超急令撤退。当夜9时,叶志超率军由平壤仓皇溃退。一路被日军埋伏,士兵互相蹂死2000余人,被俘500余人。叶志超率败兵狂奔500里,逃入中国境内。这样,马玉昆率部英勇奋战所取得的胜利,被畏缩怯懦的主将叶志超白白葬送了。

到了第二年的2月下旬,清军数路联合反攻被日军占领的海城。24日,马玉昆、宋庆、徐邦道与日军战于大石桥附近的大平山。马玉昆率部防守山北之东、西七里沟及附近村落,奋力抵抗。并驰驱于冰雪间督队力战。即使在他的坐骑被炮火击毙后,他也没撤退,而是换了一匹马继续督战。在战斗中,他率其亲兵闯出重围,但他看到士兵尚在围内时又重复杀入,冲开一路,护之而出,其亲兵百人两次冲杀。据史料载,大平山之战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一次激烈战斗,光马玉昆的战马就因被炮毙换了三匹。

马玉昆驻守朝鲜时军纪严明,鸡犬无惊,秋毫无犯。朝鲜人为他建庙祭祀,把他与唐朝的薛仁贵、明朝的戚继光并称“中国三杰”,成为一时名将。而当时最著名的报道国际事件的法文画报《TheLePetitJourl》曾刊登一幅马玉昆行军彩色图片,图片上旌旗猎猎,战马嘶叫,士兵军容整齐,威武雄壮,精神抖擞。马玉昆坐在轿里(时68岁高龄),指挥部队行军。图片下方法文说明:“马元帅的军队在满洲边界上”。足见当时马玉昆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

大破八国联军毒气弹

当然,在马玉昆戎马生涯中最值得一书的,还是他大破八国联军毒气弹的英勇事迹。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京津,马玉昆奉命守卫天津。八国联军用从英国运来的两个刚刚问世的毒气弹架,向清军驻地连发两炮,一营清军连同600匹战马全被毒死。马玉昆深恐敌军再发射毒气弹,给一城军民造成重大伤亡,于是建议直隶总督裕禄火速撤离,易地再战。守军撤至天津西北20里的北仓,发动民众构筑工事,又借汛期水猛,引永定河水东放,方圆40里一片汪洋,使敌军无法前进。他又听从炮手建议,在毒气弹的走向中测出发炮方位,而后集中40门大炮瞄准齐发。这一招果然奏效,八国联军在第二次发射毒气弹后,立即被清军炮火击毁炮架,使毒气弹再也无法施放。北仓一战,为天津的历史留下光荣的一页,天津人为了纪念这位爱国爱民的将军,在河北区内集资修建了“马公祠”。

1908年,马玉昆驻守通县,负责拱卫京师。中秋赏月时吃了几枚鲜枣,因腹泻等原因而猝死,终年71岁。死后被追赠为“太子太保”,谥号“忠武”。灵柩奉旨运回家乡,葬于涡阳城外新卜宅。据史料载,马玉昆关心家乡,任期内先后捐助蒙、涡两县及颍州府学费白银2.3万两,并捐资兴修界沟、葛沟两座石桥。皖北大水,派员到六安、周口筹粮万石,救济灾民。他为官数十年,衣服鞋袜均在家中自制。

在马玉昆的家乡涡阳县城,现存有马玉昆公馆和帅府;原籍蒙城马家集原建有马公祠,亦叫“忠武祠”,祠内挂有马玉昆肖像及皇帝御书的匾额和对联,联语为“军容翌卫扬兰锜,福泽便蕃锡卣圭”。但让人气愤的是,因为马玉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率将士同日军进行殊死的斗争,并重创日军,数十年后日本帝国主义仍对他怀恨在心,于1940年专门从蚌埠派一队侵华日军窜到蒙城马家集,将忠武祠内的物品抢劫一空,并付之一炬。今仅存门廊前殿和西厢十数间。

□魏斌筱铖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合肥晚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