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名人 > 古代名人

清初合肥相国李天馥研究

时间:2019-01-09 09:24:00

  清代安徽文化繁荣,人才鼎盛。仅合肥就走出了两位相国,清初相国李天馥和清末相国李鸿章。李鸿章已广为人知。但由于历史原因、资料缺乏,李天馥研究迄今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对这位清初合肥相国所知甚少。

  李天馥(1635-1699),清初江南合肥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历任内阁学士,工部、刑部、兵部、吏部尚书。康熙三十一年(1692),拜武英殿大学士,人称“李相国”,诰授光禄大夫,谥号“文定”。李天馥为官清正廉洁,扬清激浊,勤政爱民,重视选拔寒门优秀人才,经邦治国,政绩卓著,深受康熙器重。他一生为官,又一生治学,既是有为的政治家,又是著名的一代文宗。著有《容斋千首诗》,《容斋诗余》、《古宫词》等。李天馥位显德高,勤政奉公,廉洁为官,学行俱佳,至忠至孝,可以从廉政文化、孝文化等角度发掘其当代意义。

  一、书香世家中的神童

  李天馥生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祖上一直受敕世袭庐州卫左所百户,世代好读书、乐行善。父亲李万化,善诗文,“性至孝……有诗文名”。母亲瞿氏贤淑明理,工于诗书,有深识大义。李天馥天资聪颖,幼时在母亲教导下学习诗书,七岁会写诗,被人们誉为神童。

  天资高迈的李天馥进入私塾读书,曾师从明代理学名臣蔡悉之孙辈蔡国旭,深受蔡悉理学影响。他志向高远,更加刻苦勤奋,常手不释卷,勤力苦读至深夜,十几岁就几乎遍读经史子集和百家著述。每次写的文章,都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少年时期,李天馥已崭露头角,才名远扬。

  二、进士及第,入翰林院

  因为随家人避难永城时入了永城籍,所以顺治十四年(1657)秋,李天馥以永城籍参加河南乡试,中举人。顺治十五年(1658)春,李天馥赴京城参加殿试,考中进士,名次为三甲一百零九名。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入翰林院后,李天馥不仅遍读经史百家之书,而且用心钻研经世致用之学,才名藉甚。康熙十八年(1679),李天馥担任经筵讲官,向康熙皇帝讲论经史,同时也评论当时军国大事和古今政治沿革利弊,并敢将自己的见解向皇帝述说,很受康熙的器重。

  三、任工部、刑部、兵部、吏部尚书

  康熙十六年(1677),43岁的李天馥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在清代是从二品的官级,已经位列高官行列。此后,李天馥仕途平坦。康熙二十年(1681),46岁的李天馥任户部左侍郎。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转吏部侍郎。康熙二十七年(1688)后,54岁的李天馥擢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官级升至从一品。康熙三十年(1691)六月,转吏部尚书,时年57岁。这个官职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位高权重。

  四、清正廉洁的合肥第二包公

  身为合肥人,李天馥对合肥籍先贤包拯推崇备至,著名景点包公祠正殿上,还悬挂着李天馥曾书写的篆书匾额——高风岳立。他少年时即崇尚包拯的廉洁和孝行,在许多诗文中称赞包公,为官后同样表现出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被后人誉为“合肥第二包公”。

  李天馥位居高位,但始终清正廉洁。《清史稿》记载:“(李天馥)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他公正公平,不徇私情,杜绝贿赂,考核官吏政绩公平无私。在刚刚履任户部的时候,就有人想行贿送“苞苴”(送礼),被李天馥严词拒绝:“吾一日在部,汝曹无望兹事之行也。”众人吓得变了脸色,皆缩手相戒。李天馥为官期间,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受到人们的赞扬和爱戴。

  五、擢升武英殿大学士

  康熙三十一年(1692)十月,为官多年、政绩卓著的李天馥升为武英殿大学士。《清史稿·李天馥传》载:“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康熙皇帝钦点李天馥担任武英殿大学士这重要职务,可见对他的器重和信任。康熙认为他清慎老成,学问和品行俱优,不是好大喜功的人,是一个做事老成稳重,谨慎从事的人,一个品行和学识都值得尊敬和信赖的人。武英殿大学士这个职位在清朝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也是皇帝近臣,深得皇帝信任。因此后人尊称李天馥为李相国。

  六、白燕来庐,孝感天下

  李天馥不仅是著名的忠臣清官,还是至孝之人。他对母亲瞿氏非常孝顺。康熙三十二年(1693),瞿太夫人在京城去世,李天馥要护送母亲灵柩返乡安葬,回合肥守孝。康熙赐御书“贞松”,并对诸大臣说:“天馥侍朕三十馀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回合肥后,李天馥把母亲安葬在今长丰县岗集镇桃山村。在母亲墓旁搭建一间茅庐,守孝三年,早晚对着母亲的墓拜谒行孝,每日泪水洗面,周围的村民备受感动。有一对白燕飞来,栖于墓旁的房子上,大家认为是李天馥的孝行感动了白燕,就把他守丧的茅庐称为白燕庐。《清史稿》记载:“(李天馥)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海内数百位诗人写诗赞美李天馥的孝行,一时传为佳话。李天馥守孝期满,康熙即召他以原官回京任职。

  1993年,桃山村的村民在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了李天馥母亲瞿氏的墓志铭。村里还有他为母亲守墓时留下的大墩子(即孝子墩)和十多具石人像、石羊、石马等墓葬石像生残件。2004年,孝子墩古墓被列为安徽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多种原因,孝子墩的修复重建、开发利用工作至今进展缓慢。呼吁有关部门尽快修建、开发这一重要文化古迹,将孝子墩建成“孝文化园”、青少年教育基地,弘扬合肥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应加强对清初合肥相国李天馥的研究和宣传,在宣传清末合肥相国李鸿章时可以提到李天馥,让清初合肥相国、合肥第二包公、合肥孝子李天馥成为合肥文化新名片、合肥历史文化名人的代表,提升合肥文化软实力。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合肥日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