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六姊妹》正在央视一套和腾讯视频热播,这部横跨五十余年历史、聚焦何家六姊妹命运变迁的平民史诗作品集纳了年代气息和女性视角,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勾勒家庭生活和时代长卷。剧集开播至今稳居收视榜首,持续刷新CVB黄金时段电视剧史冠纪录,最高峰值达4.811,成为新春档期国剧市场的一匹黑马,也再次印证了家庭年代剧的独特魅力。
《六姊妹》根据伊北同名小说改编,由梅婷、陆毅、邬君梅、奚美娟、刘钧等出演。剧集以传统文化中的“福禄”为精神脉络,以中国式家庭关系为叙事核心,讲述了普通工人家庭中六姊妹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生活轨迹与情感纠葛,是一部镌刻时代印记的温情力作。
日前,本报记者联系到了《六姊妹》编剧、原著作者伊北,听他讲述创作改编该剧的心路历程。
问:《六姊妹》收视率创下新高,作为原著作者以及编剧,您有哪些感受和大家分享?
答:这不是我的第一部改编成电视剧的小说,但是《六姊妹》更特殊,我同时是原著和编剧,那就好比是自己的孩子,又是自己亲手带大的,投入的情感和精力特别多,自然希望能够成材。现在有一个好的收视率,比较欣慰。
问:《六姊妹》以一个家庭的发展变迁为主线,“80后”驾驭这类年代剧有困难吗?
答:写作这部小说的难度可能不是故事题材本身的难度,而是作为长篇小说这种体裁的普遍的难度。比如,结构对于长篇来说,特别重要,必须结实。我希望《六姊妹》的叙事结构是有机的,情节、人物、主题、细节等方面,能够做到彼此互动,彼此依存,构成一个整体。
淮南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的兴衰起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过这样一座城市中的平民生活的描述,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家庭变迁的面貌。为了写作《六姊妹》,我做了四五年的准备工作,包括写作材料的累积和梳理,也包括写作技巧的锤炼。
问:电视剧《六姊妹》中有很多涉及到淮南、合肥等地的安徽元素,这是您刻意为之吗?
答:肯定不是刻意为之。剧是从小说改编而来的,而这部小说是2018年创作的,那个时候也没想到会改编成剧,可以说是凭着本能去创作的。
写作之初,我从未想因为要写家庭故事,就一定写成个“史诗”。但写着写着,当每个人物的悲欢锱铢累积地堆叠,“细小”也便不知不觉成了“厚重”。
其实作家的创作就好像一块磁铁,当你有了一个核心,一个“魂”之后,所有可供借用的元素,都会像那些铁屑一样被吸附过来。这些淮南、合肥等地的安徽元素,其实是对生活经验的打捞。我感谢淮南,感谢安徽这片沃土。
问:早期文学创作经历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答:我2007年左右就在《合肥晚报》的副刊上发表散文了。回顾早期创作,觉得是一种很好的文学锻炼,也是一种积累,这些经历对于我的创作来说是一种财富。
问:《六姊妹》影视剧拍摄取景地已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您对此怎么看?
答:取景地火是一个好事情,说明这个剧火。在拍摄的过程中,淮南的领导和各有关部门都对拍摄给予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如果随着该剧的播出,能够反哺到文旅,那当然是很好的。(记者 戴小花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