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名人 > 现当代名人

祝尔昌:大英雄 真名士

时间:2022-06-29 09:06:28


 


  1926年,他20岁。现在的20岁青年,可能还是学生?那时的他,也是学生。

  那一年的3月18日,是鲁迅先生笔下“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他跟随李大钊先生,和许多爱国群众一起,来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广场请愿,反对“八国通牒”。这群人中,为后世所熟知的还有赵世炎、陈乔年、刘和珍……

  可能有人并不知道“八国通牒”是个什么东西。简单来说,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干涉中国内战的时候,在大沽口吃了瘪。气不过的日本就联合另外七个国家,要求中国政府解除大沽口的防御。

  都被人家踩在脚下欺负了,北洋政府干了什么呢?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屠杀反对“八国通牒”的爱国群众。

  经历了这样一场刻骨铭心的惨案,他对于北洋政府已然失望透顶,也更深切地体会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于是,他入党了。

  1927年,他21岁。那一年的7月,汪精卫终究还是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人进行大搜捕和大屠杀的时候,他正身在武汉。

  在组织的安排下,他回到了家乡宿松,继续革命。回乡后,他在卧室里悬挂着一条横幅:“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为勉励自己,也为激励同志。

  1930年,他24岁。那一年,正在经历着旱灾的宿松,春荒格外严重。

  在中国历史上,面对在饥饿中挣扎的人群,那些被称为地主的群体,一般会做出两种选择。

  第一个选择,就是坚持做一个为富不仁的土豪劣绅,对饥民置之不理,甚至囤积居奇,炒高粮价,逼得穷人卖儿卖女卖自己。

  第二个选择,就是自愿做一个心怀良知的地主乡绅,把剥削自老百姓的财富,还一些出来,开仓放粮。此举不仅能在当时得个好名声,运气好兴许还能在地方志里留下一笔。

  众所周知,共产党人的到来,会带来的第三个选项:无论地主愿不愿意,都必须开仓救济饥民。当然,还有“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作为出身富裕人家的革命者,那一年春天,他带着穷苦群众一起,不仅开自家的仓放粮,还分了自家的田地。是的,他自家的。

  周边地主看这架势,心里能不犯嘀咕嘛:“他连自家的粮都放了,连自家的地都分了,我们还跑得掉?还是老老实实减租减息,给穷人活路吧。”

  当然,对于那些顽固地主,光靠做表率,没有枪杆子,也是不行的。

  所以,他不仅要做农民运动的行家,还要做行军打仗的里手。

  那一年的9月,宿松暴动委员会成立,他被选为主席。当了这个主席,就有责任搞到枪。于是,他又卖掉了自家的山场,买了一批长短枪,成立了宿松游击队。

  众所周知,共产党人领导的游击队,不仅会打游击战,也可以打攻坚战,宿松游击队也不例外:它成立不久,即当年9月,就参与红八军攻克宿松县城的战斗中;当年11月,又参与到红二十五军攻占太湖县城的战斗中。

  1931年,他25岁。那一年的3月,国民党队正在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彼时,宿松的城乡,到处都是张贴着他头像的悬赏通缉布告。在恶劣环境中不停转移,备受饥渴劳顿之苦的他,浑身长疮,全身浮肿。不过,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反而扛上了更重的担子——担任宿松县委书记。

  他,就是祝尔昌,一位大英雄,一位真名士,一位革命者。而本文物,就是他所生活过的房子,也是许多革命者曾留下过足迹的房子——樟树湾祝家新屋。

  保护人讲文物:

  “祝尔昌于1932年在‘肃反’运动中遇害。1949年,中共皖北区党委追授祝尔昌为革命烈士。”6月13日,在位于宿松县华亭镇车河村的樟树湾祝家新屋门前,文物保护人余传朋介绍道。“樟树湾祝家新屋为祝尔昌烈士故居,共有五进七开间,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气势恢宏,是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201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介绍,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军二野三纵九旅先遣队在左达率领下进驻樟树湾祝家新屋,在该故居办公住宿,建立红色政权,成立中共宿松县委、宿松县民主政府,左达任县委副书记兼县长。全媒体记者 何飞 通讯员 朱咸勇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安庆日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