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名人 > 现当代名人

休宁籍“清华老校长”周诒春故居探访

时间:2017-10-23 09:46:22

  

  3月5日,周日又逢惊蛰,我们一行六人从屯黄公路沿夹溪河上溯,专程探访蓝田镇境内的周诒春故居。出城北八公里左右,到蓝田镇迪岭村岭下,可见一座古色古香的廊桥横跨在夹溪河(又称“夹源水”,在休宁县城西门不远汇入横江,“夹源春雨”为海阳八景之一)上。该桥名叫“拱北桥”,长70.7米,宽5米,高7.6米,四墩五孔。它始建于宋代,中间走道全由宽厚又结实的木板拼成,两侧设有一扇扇田字格木窗、一排排长条木椅,还间隔设置扇面形漏窗。长长的廊桥不仅供行人憩息、遮风挡雨,还可方便游客观光赏景。

  拱北桥历经沧桑岁月,亦多次整修,“依然拱北”,吸引着无数往来游客驻足观望留影。桥边曾是湘军与太平军拼搏厮杀的战场,堑壕依然可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率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适逢寒冬,战士们在桥上悄然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后,继续奔向北上抗日的征途。由于此桥酷似电影《廊桥遗梦》的那座廊桥,不少游客还特意踏桥寻梦,在欣赏拱北桥迷人的身姿中感受那份美丽和感人的情怀。

  

拱北桥下游不远的对面河岸上,还有处裸露的山体。400多米长的石壁就像一块块经人工垒砌而成的石墙,天然逼真,参差有序,漂亮美观,砌缝清晰,真乃“怪墙”也。尤其是那每块巨石的裸露立面,仍有非常逼真的人工凿痕历历在目。令人拍手称奇,无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们从拱北桥驱车北行3公里到迪岭,下车经迪岭桥(建议此桥今后能取名为“寄梅桥”,因周诒春字寄梅,另“寄梅”在中国传统里还有一个“表达亲朋问候”的典故)步行1公里到周村,终于见到心驰神往、梦寐已久的“清华老校长”周诒春故居。

  

  周诒春父亲周聿修当年外出到湖北汉口经营徽帮茶叶为业,故周诒春出生在汉口。周诒春曾担任孙中山先生英文秘书,三十岁就任清华大学校长。他担任清华学校校长四年余(1913.10~1918.1),“建树极众,历任校长无出其右”。他对清华大学有三大贡献:1、他最先提出了把清华改办成完全、独立的大学计划,让清华告别一个旧时代。筹划并主持修建了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和大礼堂,至今仍是清华校园中最优美的风景。2、他提倡“德智体三育并举”,推行完全人格之教育,德育方面推行“端品励学”,体育方面推行“强迫运动”,注重将学生培养为爱国、拥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与协作精神的现代公民。3、他确定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校训,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为追求崇高德业而行健不息。除担任清华校长外,周诒春一生中还担任众多重要职务,为我国教育、文化、经济等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官清廉,不事积蓄,不治房产。他的办事才干和优秀品质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周诒春故居为民国徽派建筑,有前后厅,两天井,三开间,二层砖木结构。故居为其父周聿修出资建造,地址选在来龙山脚的风水宝地,房屋朝北与众不同,“龙气北来呈吉祥”,两侧山脚下还分别建有一口山泉井,谓之“龙眼”。后来周家出了个大名鼎鼎的周诒春,村里乡亲都相信是“朝北居”大门开得好的缘故。

  

故居的日常看护人便是周诒春的侄孙周学年(村里人叫他“周讨饭”)。据他介绍:周诒春至少回家住过两次,第一次是1916年10月,以“孝男诒春”名义为之母扶柩回乡安葬;第二次是1932年8月,以“族房长”名义回老家为五个侄子分家仪式出任主持并在阉书上签字明证。周讨饭还补充说,周诒春的妻子胡贻爱还是休宁蓝渡北山的大户人家闺女。

  

周母墓地就在故居东北处的山坡上,墓碑上有“维新周氏祖茔”、“民国五年丙辰十月”、“孝男诒春”等字样。

  

儒村为“三棵树”所在地,终点站麟圣博物馆到了。该馆是省内藏品丰富,品味高的民办博物馆,是发现了解研究徽文化的最好地方。馆分陶瓷馆,古代度量衡馆,古代家具馆,徽文化起源馆,徽州官宦文化馆,徽州三雕馆六部分。从古化石到原始人类工具一路沿着历史河流直溯到近代,涵盖了各个历史朝代,特别是展出的明清文物涵盖了大量艺术品,充分体现了这段时期徽州文化处于兴盛,徽州文化扎根于民间,兴盛在民间。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黄山新闻网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