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徽学 > 徽学流派

银制笔洗凤鸟栖

时间:2019-07-31 09:48:00

  □吕冠兰

  我国使用白银制品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在当时,已经出现了银带钩、银虎和银环等装饰品,那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并出现了银鎏金工艺。隋唐时期,可被视为我国银制品的一大高峰,这时的银制品,已经有了精美的纹饰和多种镶嵌工艺;宋元时期,白银不仅作为一种重要货币流通全国,银制品也开始商品化,装饰图案更为多样,纹饰寓意更为丰富;明清时期,不仅朝廷出现专门的铸造局用于打造银饰,就连民间也出现了专门制作银制品的银楼、银作坊,使银饰文化大放异彩,工艺水平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雕刻、镂空、花丝和珐琅等装饰工艺得到空前发展,使银制品品种更加丰富,门类更加齐全,从而出现蔚为大观的繁荣局面。因此,在目前的传世银制品中,以明清的居多。

  这是笔者收藏的一件银制笔洗,制作于清代晚期。笔洗呈凤鸟造型,只见凤喙尖长,凤冠如一叶小舟,凤眼圆睁,凤翅收起,羽毛排列齐整,并有祥云图案点缀。凤鸟背上,有口形大坑,正是笔洗的盛水处;在凤鸟周身,以浅浮雕的形式雕有鸳鸯纹和缠枝纹,只见鸳鸯双栖,枝叶缠绕,为笔洗增添一些温润娇柔之美。这件笔洗长12.9厘米,宽4.1厘米,高5.3厘米,重120克,看起来就像是一只正在山野间、草丛中歇息的凤鸟,令人联想到隐居山林的世外高人,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

  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经常以凤鸟自居,像《论语》中孔子便感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以此表达怀才不遇的忧伤。《三国演义》中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说法,表达人才的自主择主观。正因如此,这件笔洗的主人才显得难能可贵,他以凤鸟暗喻自己,不会为寻找明主而操劳,只愿做一只自由自在的凤鸟,在山野之间,在草丛之中,唱一曲《凤凰于飞》。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黄山日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