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徽学 > 徽学流派

徽州文化的华彩乐章

时间:2017-09-05 08:59:04

  ·吴雪

  徽州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与敦煌学、藏学并称为中国三大显学。近期《徽州书法》的出版不仅填补了徽文化研究的空白,而且也为安徽书法史的研究提供了诸多宝贵的资料,是徽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是徽州文化这部宏大交响中的一篇华彩乐章。

  纵览四十余万字的《徽州书法》,仿佛带你走进了一个古老而博大的书法博物馆,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篇目之多,资料之丰,所列人物之全是绝无仅有的。作者通过翔实的史料,缜密的思考,系统的梳理,简洁的文字,给我们呈现了徽州书法发展的生动画卷,也展现了徽州书法发展的历史轨迹。读后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在我看来,《徽州书法》至少在三个方面是值得称道的:其一是史料齐全。全书分十四篇章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徽州书法的来龙去脉,详尽地描述了徽州书法的各个方面。既回顾徽州书法发展的历史,又挖掘出其背后的故事和原因。作者用事实说话,用大量的史料佐证徽州书法的深厚历史渊源,揭示徽州书法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特别是对徽州文书的研究,作者用丰富的资料论述了徽州文化与徽州书法、徽州书法与徽州社会生活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关系。既还原了生活的真实,也还原了艺术的真实,彰显了徽州书法的独特魅力和其历史价值。其二是脉络清晰。徽州书法是一个巨大的书法宝库,所涉及的书家人物、书法遗存和文化背景也纷繁复杂,既要具体地研究每个书法家的面貌特征,也要从宏观上把握徽州书法的走向,进而才能找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徽州书法发展的轨迹。作者首先从徽州书法的源与流开始做起,把徽州书法放在中国书法和徽州文化这两个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从而确定徽州书法的历史方位和其自身的发生和发展,继而再分门别类地考察每个方面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特点。这样就不会让人只见大树不见森林,陷入微观的事件当中去了。作者在徽州书学的历史脉络、新安画派的历史渊源和徽派篆刻的起源和发展三个方面下了较大功夫。为我们再现了徽州书法发生发展的历史画卷,揭示了徽州书法发展的内在轨迹,展现了徽州书法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为我们介绍徽州的状元书法、名人书法、医学书法、文书书法、楹联书法、牌坊书法、徽州碑刻、摩崖石刻、浅绛彩瓷器上的书法以及刻书中的书法。可以说是全面而详尽地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徽州书法。凭借《徽州书法》给我们提供的这张路线图,我们会轻松地走进徽州书法这座书法的大观园,有条不紊地去浏览徽州书法的各个宝藏,去感受徽州书法的博大和奇特。其三是视角新颖。

  对历史的考察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才能接近于真实,才能看清楚历史本来的面目。《徽州书法》用宏观俯视和微观透视的方法多角度来审视徽州书法的演变过程和具体特征,让我们不仅能看到徽州书法的全景,也能看清楚某个代表性书法家的生平及书法的风格特点;不仅能看到某个方面的书法面貌,也能够看到某个方面书法的历史变化。应当说,这种纵向和横向的叙述方式能够较好地展现历史的本来面貌。第一章,徽州书法的源和流,让我们能够俯视徽州书法的发展过程,找到它从哪里来,它到哪里去,从而找到它的演变轨迹。

  石刻上的书法、瓷器上的书法、牌坊上的书法、文书上的书法、处方上的书法和刻书上的书法,无所不尽其详,让我们近距离观察徽州书法的方方面面。比如对楹联书法的介绍,从楹联书法的书体到用纸、用墨、章法、行款、以及题款和印章,都作了具体的研究,可以说,让你对徽州楹联书法的面貌和特点尽收眼底,了如指掌。总之,作者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精心研究,全面而系统地展现了徽州书法的历史发展和风格面貌,具体而深入地揭示了徽州书法的内在规律和艺术特征,将徽州书法的研究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徐达河关注徽州书法已有二十年。多年来,精心收集大量有关徽州书法的资料,并加以归类整理,从中找出其中的内在关联。不全面占有徽州书法的研究资料就很难做出如此系统的研究和思考。另一方面,作者长期生活工作在徽州,对徽文化非常熟悉,可以很好地在徽文化的大背景下做好徽州书法的文章,可以找准徽州书法在徽文化中的位置,也能够找到徽州书法与徽文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再一方面,也是较为关键的,作者自身是一位书法家。他对书法既有丰富的书写经验,又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可以对徽州的书法家及其作品作准确的解读。以上三个方面为徐达河研究徽州书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部专题著作的出版是作者多年积累和长期思考的结晶,显示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徽州书法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徽州书法对徽文化的研究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随着徽州书法研究的不断深化,必将给徽文化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必将推动安徽书法史研究的步伐,也必将推动徽文化研究的深入和推广,从而为安徽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新的积极贡献。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安徽商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