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子来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亲身领略民歌艺术魅力,探寻省级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之路。
在繁昌区文化馆的民歌培训学校,省级非遗传承人汪邦云和孙柏传在为慕名而来的师大学子们展示了繁昌民歌的唱腔和技巧,并带领同学们学唱经典曲目《打硪号子》《小星出山一盏灯》。在两位老师逐字逐句细致讲解下,同学们快速“入门”,不一会儿就把繁昌民歌唱段演绎得有模有样。宛转悠扬的旋律久久回荡,老中青三代传承人、爱好者乐在其中,映射出民歌艺术未来发展的无限希望。
繁昌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孙柏传今年68岁,采访中他告诉记者,他希望能一直将繁昌民歌代表作《小星出山一盏灯》弘扬下去,使更多的年轻人传承、享受这首歌曲。另一位繁昌民歌省级非遗传承人汪邦云同样表示,他们很希望师范大学的学子们来这里调研、采风,让民歌传承下去。不仅要唱好,并且希望繁昌民歌能够唱向更大的舞台,让传统焕发出更亮丽的色彩。
在繁昌区非遗馆,师大学子们不仅了解到繁昌民歌的前世今生,也惊叹于龙灯朝山、龙舟竞渡的气势恢宏,还有精工细作的青白瓷器、馥郁留香的荻港香菜……无不展现了繁昌区非遗文化的完整谱系。通过为期半天的参观学习,同学们纷纷表示深受震撼、收获颇丰。
“我认为繁昌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真的是反映出了大家生活的现状,也体现出了大家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所以它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民族音乐,我希望我们大学生能够带着这颗炽热的心和一份热爱,将它们传承下去,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体验。”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容欣萱说。
近年来,繁昌区坚持守正创新,大力推动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活态传承、活态发展。同时,繁昌也期待更多专业人才成为非遗传承的见证者、参与者,让非遗“老树”不断开出时代“新花”。(记者 朱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