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徽学 > 徽州风俗

耍猴老人的猴戏人生

时间:2018-12-04 09:50:00

  “从事养猴、驯猴、耍猴已经有60年了,小时候跟我父亲和舅舅学,当时耍猴就是想混口饭吃。”11月28日,利辛县大李集镇沈寨村沈小湾庄75岁的驯猴人沈建义对笔者说。当日,笔者来到了沈建义的家,听了老人的养猴、驯猴、耍猴的难忘故事。

  利辛猴戏始于清朝光绪年间,在胡集、大李集、新张集一带盛行,距今已有130年的历史。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沈建义生活比较贫困,温饱问题不能解决,跟着家人牵着猴子走村串乡,四处乞讨,就是想吃饱饭。“我的父亲、爷爷都是驯猴人。我对养猴也很喜爱,15岁时便开始坚持驯猴,第一次到邻村去耍猴,一场下来才给三四块钱”,沈建义讲述了自己驯猴的那一段历史。

  “驯猴其实很辛苦,一只猴子驯好需要差不多8个月的时间,驯猴人必须与猴同吃同住,掌握猴的生活习性、规律。在驯猴时一定要把猴当做自己的小孩一样,该管的管,该教育的教育,否则的话驯不出好的猴来,有句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在养猴的过程中,也有因为生病或者其他原因死去的,那一种滋味是非常难过的。”沈建义老人说着不免有点伤感。

  “表演猴戏具有十分独特的风格,在脸谱、扮相、表演上是各有不同的,开始早些年都是用包黑子、黄老将、猪八戒、老汉脸等,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过去的这些脸谱已经跟不上潮流了,已向杂技方面发展了”。老人一边向我们展示着各式各样的猴戏脸谱,一边介绍。

  当问到老人有没有教徒弟,将耍猴的绝活传授下去时,老人说:“已经收了两个徒弟,还要把技术传给大儿子,不能在我这一代失传。每年十月十五的胡集猴王争霸赛,众多的艺人便提前开始驯猴、耍猴演练,有的从全国各地返回家乡做好比赛准备,都想在比赛中获得大奖,这些就是我在去年、前年比赛中获得的奖杯。”我们开玩笑地向老人说,如果要买一只驯好的猴子需要多少钱?“就是给十万元我也不会卖,说句心里话,这四只猴子就是我的命根子,已陪我走过了36个春夏秋冬了”,老人说。

  刘杰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亳州晚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