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徽学 > 徽州风俗

老油坊:在技艺传承中再续醇香

时间:2018-12-04 09:36:00

  □记者江志通讯员钱立新

  “嘿——呦,榨香油呀嘛嘿——哟,砰”。12月1日,记者听着浑厚的号子声音,闻着儿时记忆中浓浓的香油味道,来到平天湖风景区清溪街道白沙村双村组老石山木榨油坊。在油坊记者看到100多平方米的木榨车间内,木榨机一字排开,三名老油工们推动重达200多公斤的撞锤,一次次沉重地撞向木榨的榨楔,黄灿灿的香油缓缓流出,整个油坊沉浸在一片浓浓的纯香之中。

  见有记者采访,油坊的主人章丹丹迎了上来,介绍起他的宝贝,老石山木榨坊是我市及周边地区一家遵循古法榨油技艺的油坊,本着以“原生态、绿色健康、传统工艺”的宗旨,通过千百年的传承,采用零添加纯手工木榨,最大限度地保留油料中全部营养成分和原汁原味的香气。木榨油坊里,与低沉的锤击声相伴的,是榨油工人雄壮有力的呐喊声——这是劳动者的号子,传递着收获的希望。章丹丹自豪地介绍着木榨的来历、每一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他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生产器具和每一道繁复的生产过程,无不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

  说起和木榨油坊结缘,章丹丹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他介绍说,1997年初中毕业后,随父亲学习木工装潢,到东北和江浙一带打工,可是一年忙下来,有时连工钱都接不到,干了两年之后,无奈之下只得回到家乡,头脑灵活的他看到了秸秆焚烧发电项目的商机,他于是在家人的反对下,东挪西借了30万,干起了秸秆焚烧发电厂。当时由于人们环保意识不强,秸秆大多焚烧还田,最终因原材料和技术问题而关门,可是他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他不得不重新思索投资方向,寻找商机崛起。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章丹丹清晰地认识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追求生活品质,他想到了村里停业多年的老木榨油坊,不仅能生产原汁原味产品,更是可以保存和传承传统木榨技艺。于是他又找亲戚朋友,东挪西借了50余万元,盘下老木榨油坊,找齐从事木榨油坊的匠人,从每一道工序和环节上把关,确保木榨油的品质,留住曾经的记忆。让更多的人认识木榨油,了解到木榨油背后深藏的文化意义。

  经过三年的苦心经营,木榨油坊从开始年亏损20万元到扭亏为盈,成为城里人的抢手货,章丹丹的生意越做越大,他还开起了老石山大锅饭,做起了餐饮。用自家木榨的香油,烹饪着地道的农家菜肴,让城里人找到了家乡的味道,同时让消费者对他家的木榨油、农家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章丹丹富了,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贫困的乡亲,自创办老石山木榨油以来,先后兴办了榨油坊、餐饮店、养殖塘、种植园等产业,带动了本村及周边21户贫困户就业创业,吸引了一批找不到就业门路的年轻人,为他们找到就业渠道和致富路径。现年30岁的双村组村民谢海龙,父母双亡,姐妹均出嫁。几年前,他孤身一人,整天无所事事,成了无业游民,经过章丹丹引导,他被培训成为专业榨油技术工,每月也能得到几千元的劳动报酬。本村贫困低保户章东,由于家庭贫困,章丹丹为他安排就业,增加了收入,如今家庭生活逐渐好转,章东说:“我在榨油坊上班几年,如今已经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生活幸福。油坊上班离家近,又有稳定的收入,争取在明年甩掉贫困户的帽子。”外章组村民胡菊花,由于丈夫去世早,孩子小,家庭贫困,章丹丹为她安排了勤杂工,每月可挣两千多元收入。现在章丹丹每年给在他这就业的贫困户开工资将近60万元。

  现在章丹丹还流转了村里的300多亩土地,每年栽种油菜,自己亲自领着村民干,干给村民看。每到油菜籽丰收的季节,他都现金收购村民的油菜籽,每年都要收购三四百吨。作为老石山油坊的负责人,章丹丹说:“油坊目前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下一步准备成立专业合作社,继续干下去,把油坊做大做强,为更多的贫困户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带动他们一起脱贫致富。”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池州日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