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徽学 > 徽州风俗

·民间艺人· 铁为丹青锤为笔

时间:2018-02-12 09:17:55

 本报见习记者朱琳琳

  “铁画是我的第二生命,是我的精神支柱。 ”谈起铁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储金霞眼神坚定。

  16岁时,储金霞跟随父亲储炎庆学习铁画技艺。别的女孩在这个年纪可能在学绣花,储金霞却把“铁画”当绣花。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绣成花。储金霞这花不仅绣得好,还扬名天下。上世纪50年代,储金霞与父亲一同参与创作系列作品——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巨幅铁画“迎客松”、“梅山水库”、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等。储金霞勤学好思,潜心钻研,在继承前辈技艺的基础之上,勇于创新。她带领团队研发的铁画镀金画,既不失传统的稳重,又具有活泼的灵动,开辟了芜湖铁画的新派系。现在,团队在储金霞的带领下,开拓出文创产品新天地,原来“束之高阁”的铁画走进了日常生活。众所周知,立于芜湖鸠兹古镇的世界最大铁画“天下徽商·兴于鸠兹”,正是由储金霞团队打造的。作品诞生的艰辛,只有储金霞自己明了。想起创作的日子,她异常感慨:“创作是一件辛苦的事。4个月时间里,带领40余人的团队,除了统筹艺术,还要凝聚团队,心力交瘁是常态。 ”2016年12月,作品一经问世,储金霞便卸下了重担,大病一场。

  在储金霞看来,铁画是芜湖的城市文化符号,身为非遗传承人,她不遗余力地推广芜湖铁画。她与安师大美术学院、芜湖飞龙铁画工艺品有限公司联合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铁骨画魂铸新梦”芜湖铁画艺术作品展》,在北京、合肥、杭州等9个城市巡展,巡展将持续至2019年。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示铁画的文脉与魅力,她和芜湖市政府合作,参与筹建“铁画博物·传习馆”。有事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储金霞无怨无悔地付出,为她带来了等身荣誉,前不久还获得我省首届“江淮十大杰出工匠”的荣誉称号。

  而今,对储金霞来说,最大的问题莫过于怎样让芜湖铁画后继有人。为此,年逾古稀的她仍坚持为芜湖铁画奔走呼吁。 2015年7月,储金霞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签约共建铁画产学研基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铁画的锻制技艺带入高校,培养新生代铁画技术人才。 “本来‘铁画’课只准备作为兴趣班,后来才改成必修班,孩子们从大一开始学。希望通过大学系统地培养,将铁画的锻制技艺传承下去。 ”其实铁画走进高校只是近两年的事,在这之前,师徒传承还是主要方式。但由于学铁画付出太多、回报甚少,有的徒弟迫于生计就转行了。于是,储金霞只好抓着自己的女儿来学,因为她太清楚担在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父辈、祖先交给我们的东西,我们有责任一代代地传下去。我就是一根线,要做好上串下联的工作”。在储金霞和同行们的努力下,芜湖铁画初具多形式、多元化的培养体系,但传承之路依然漫漫。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安徽日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