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徽学 > 徽学百家

这张清末“官契”里,“藏”着一位历史名人

时间:2024-01-29 08:34:47

  蒙城县清末著名书法家丁漱谷遗墨 (张诚家藏珍品)

  官契纸原貌。

  蒙城县档案馆内,存放有一批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土地契约文书档案,其中有一张官契纸上,出现了“中人丁漱谷”的字样。而据《蒙城县志》记载,清朝末年,蒙城县有位以书法、诗文而闻名的文人就叫丁漱谷,两个“丁漱谷”是否为同一人呢?这是一个值得考正的问题。

  “官契”立于138年前

  相关史料里保存的丁漱谷书法作品。

  这张官契纸是清光绪十二年(1886)三月双庙村丁家庄丁训启、(丁)邵氏与同村村民丁广龙的土地买卖契约文书,该契纸按照当时官府统一的官契纸格式制作,宽40厘米,长58厘米,纸色泛黄,略有残破,已经装裱保护,题额自右至左书写“蒙城县官契纸”,文字为繁体楷书、自右至左竖向书写,左下角盖黑色长方形产行戳记,右下角和骑缝处均盖满汉两种文字篆书红色“蒙城县印”,全文如下:

  立卖地文约人:丁训启、(丁)邵氏因无钱使用,央托中人丁漱谷等说合,今将自己祖遗经分东西壹则地壹段贰亩伍分正(整)情愿出卖与丁广龙(名)下子孙永远为业,言明时值价钱贰拾伍仟文,当同中产彼时钱地两交,分文不欠,断契画字,离庄尽在价内,粮银照则过割,系是二家情愿,并无逼迫情由,自卖之后,任凭买主百般修理,永不与卖主相干,弓口四至开后。如有亲族人等争竞,尽在卖主、中人一面承管。恐后无凭,立约为券。三步干(杆)。

  丁家庄后一段西至沟心,东宽十四步三尺半,西(宽)同,中长十三干(杆)二步四尺。

  同中人:丁颍川、(丁)漱谷、(丁)企甲、(丁)训立

  光绪拾贰年三月廿五立,杜绝卖约人丁训启、(丁)邵氏。

  诗书双馨留美名

  这张官契纸上出现了中人“丁漱谷”这个名字,而《蒙城县志》上也有一位“丁漱谷”。

  据《蒙城县志》等史料记载,丁漱谷,名曾艺,字树彀,号漱谷,别号半弓园居士,出生于清道光六年(1826)八月,少时随其伯父——清嘉庆丙子科举人丁椿茂读书。丁椿茂家富典籍,因此丁漱谷得以博览群书,学有渊源,其在家中耕作之余,读书不辍,于同治十二年(1873)被录为正贡。时安徽学政祁世长深爱其才,致函邀其出仕。但丁漱谷淡泊名利,以自作诗两首回寄,委婉谢绝:其一《抒怀》“自筑茅柴屋两间,埋肩生怕出头难;俗伧不知先生趣,偏向人前说见官”,其二《题黑色牡丹》“朦胧看到月三更,色色形形看不清;似此何尝真富贵,黑白总觉欠分明”。祁世长见诗,“深慕其节”,亲题“德重乡帮”匾相赠,匾上附序云:“漱谷丁君蒙人也,以善书名。余癸酉任安徽学政时,邮函至蒙,不意招之不来,已见高以处己;辞之以善,足征厚以待人。因赠‘德重乡邦’四字,以志不忘云尔”。

  丁漱谷善书法,以书法名世。初时,曾遍临王羲之、颜真卿、苏轼、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等诸多大家法帖,30岁时已经名动乡里。后得宿县符离集一刘姓先生指点,闭门苦练十年,终有大成,其字“字体苍劲,雄姿奔放,潇洒自如”,传入京师,被誉为“山林派名家”,当时很多人都以能得到他的书法真迹为荣,时人如李炳涛(先为邑宰,后任庐州府台)、苏廷煜(号虚谷,画家)、赵崇谦(号地山,诗人)、刘天赋(字作声,书法家)等均与丁漱谷关系密切,常常以诗词书画相互酬答。据传,光绪十七年(1891)正月,丁漱谷病逝后,乡人将其书写的门联“刷揭一空,冀得其一纸留念”。

  丁漱谷还善诗文,著有《仰止斋诗集》。其诗作多为题画诗,比如上述《题黑色牡丹》和《题鸳鸯鸡冠花》《题若衣林父师浮水数鸿图》等;也有几首感时忧国的诗作,比如《六月二十五日围城感作》《月夜城上(两首)》《挽李曰琳、王青云》等;还有就是流传下来比较著名的那首《抒怀》,林林总总,不下三百余篇。其诗作有部分录入民国四年《重修蒙城县志·杂类志》,曾于1933年至1934年分期载于当时国民党蒙城县党部出版发行的《蒙城日报》。

  两个“丁漱谷” 应为同一人

  此契纸内出现的中人“丁漱谷”与《蒙城县志》内记载的丁漱谷是同一个人吗?经考正,这两个“丁漱谷”应为同一个人,其理由如下:

  姓名相同。《蒙城县志》等史料记载,丁漱谷,名曾艺,字树彀,号漱谷,他与苏东坡同样以“号”传世,世人多称呼其为“丁漱谷”,而大多不称呼其名“丁曾艺”。

  契纸形成时间在丁漱谷生活活动期间。丁漱谷出生于清道光六年(1826)八月,卒于光绪十七年(1891)元月,一生均生活在其家乡,而契纸形成于光绪十二年(1886)三月,时丁漱谷61岁,五年后其方离世。

  契纸内交易双方所在的丁家庄与当时的丁漱谷所居住的庞沟庄临近,均在蒙城县北路纯化乡双庙村,互为邻庄,相距很近,不过二三华里。

  契纸内交易双方与丁漱谷同为丁氏家族。据《蒙邑丁氏家谱》,蒙城丁氏先祖为元末正议大夫、山东兖州阳谷县人丁齐。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丁齐“任回,携九妣寓蒙,因兵荒马乱不能返乡”,就此在蒙城之北檀城(今坛城)定居,繁衍生息,蒙城丁氏皆出自丁齐。契纸内交易双方一为卖主丁训启、(丁)邵氏,一为买主丁广龙,他们与中人丁漱谷均同为丁氏家族十世祖丁煜后人,丁漱谷是第十六世“企字辈”。在封建时期,皖北乡村治理体系均是建立在宗族关系之上,如买卖土地、田房等重要事项,须“先尽房族”“投请房族”“请问亲房族内人等”,也就是说要在亲族内进行交易,同时邀请的中人也必须要是同族同宗,一般情况下,外人不得干涉。所以,该契纸内交易双方、中人等,都同为丁氏家族,没有外人参加。

  综上,作为当地名人、乡绅的丁漱谷,因为与立契人双方为同村、同族被双方信任,从而担任中人,当属情理之中。所以,此“丁漱谷”应为彼丁漱谷无疑。 (吴怀玉 路振杰 文/图)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亳州晚报  编辑: 刘晓东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