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徽学 > 徽学百家

安庆日报:浅谈安庆历史老街保护与利用的策略

时间:2023-11-24 09:38:30

  安庆历史老街、历史建筑、建筑文物的存量颇多,且保存质量较好,历史层次丰富。本文重点探讨安庆历史老街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和策略。

  安庆历史老街保护与利用的现状

  城市发展受限。安庆可考证的古城区几乎被现有老城区完整覆盖,老城区诸多街道居民区也继承了古城的街巷位置和地名,但老城区经过长时间发展,产生了较为复杂的现代化城市系统,使现遗存的历史建筑散落在居民区内部或居民区之间的夹缝中,只留少数历史建筑连接成片。可以说老城区虽具有很高的文化传承价值和发展潜力,但已不具备整体开发和保护的条件,只能针对遗存的历史建筑进行单独保护和开发。连接成片的街巷也无法进一步拓展整体风貌,使这些老街对城市产生的积极效果受到影响。

  同质化和商业化严重。虽然以徽州文化作为主体对安庆市历史老街进行保护与开发是符合整体策略的,但是古徽州地域跨度较大,南北地理地貌不同,且徽州文化历史悠久,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在安庆市现已保护与利用的历史老街中,徽州文化在建筑形式和街巷组织方式的表现上有着自己的特征,而现阶段保护与利用在逐渐抹除这种细小的差异性,使安庆历史老街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同时现存历史老街依托于良好的城区区位形成了优质的内需型商业化模式,由此引发的同质化问题也会逐渐抹除历史老街特色。

  民间力量不足。在国内历史街区保护和利用过程中,政府一直发挥着很强的引导作用,相对应的民间力量尚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力量。这一方面,部分民众保护意识不足,不愿意或不尊重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如由于年久失修、历史街区功能缺失,大王庙街和观音街南巷居民大量流失,以致整体开发时缺少由居民带来的生产能力、生活要素和生活气息等内在驱动力,影响后期保护与利用效果。另一方面,在老街的保护与利用的过程中牵涉到的修复资料收集、人员成本造价和修复材料匹配性等问题,都需要有更高认知度的专业人才参与,这种人才缺失会导致修复后的历史建筑在材料大小、建造工艺和建筑尺度上与周边未修复的建筑之间具有一定差异,使修复后的整体艺术形态略微欠佳。

  安庆历史老街保护与利用策略

  目前历史老街保护与利用的主流价值观是动态和活化。动态是指对于老街的保护与利用以一种长期的、延续的,随城市发展、市场需求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方式进行;活化是以各种手段增强历史老街的活力与生命力,这是历史老街保护与利用的重要目标。诸多案例表明,除了短期内的政府政策支持,更应有长期的动态的活化方式来运行和管理。也更需要政策的灵活调整、城市方向发展的坚持和意识层面的支持。

  规划在前,长期调控,注重老街需求与城市功能的协调。首先,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老街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安庆老街的保护与利用,应先在城市功能层面上结合街区的内生机制,确定适合街区发展的功能定位,同时在街区层面上结合现代化生活的需求,通过合理置换街区功能和多样功能融合,达到活化街区功能并优质反馈城市旅游业发展的目的。如待开发的大王庙街和观音街南巷所在区域地理位置和区域状况不适合发展旅游型或内需型商业模式,应结合城市功能以工业园区为主体的附属型开发,如文创产业园、工业园展区等。在其他老街开发中,也应有根据区域功能特性进行相互协调的针对性开发和区域城市配套功能的完善等,这样的老街更能吸引人流的回归和长期延续,适应城市的长期发展。

  其次,老城区在更新迭代的过程中,要尽量考虑老街和历史建筑的建造和优化,如逐渐腾出的地块向新老街建设、老老街拓展、老城区城市功能优化等方向考虑。同时,在城市建设中应以市区旅游业发展为长期导向,充分考虑历史地标性建筑的修复和重建,如大南门、城隍庙和大观亭等。

  形成正确保护更新观念,重视公众参与。老街承载的底蕴价值并非通过建筑本身来体现,其历史脉络与文化气息难以通过人工修复行为得到重新体现,成功的历史街区改造可以激发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安庆历史老街保护和利用中,应加强引导历史文化保护区中的广大居民,使之更加理性地认识居住地的历史文化价值,自觉参与对家园环境的保护和整治,传承和延续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生活。也应在规划设计之初考量其各类诉求,以避免因老街使用功能缺失而导致居民流失、老街活力降低等情况。同时也需要各类人士在老街保护与利用的活动中发挥历史内容调研、建造方案论证和保护思想宣传等作用。

  完善保护与利用系统,建立本土人才培养体系。历史建筑改造和改建从规划设计到应用有较高的难度,需要各类型专业的技术人员,而本土人才对安庆老街的文化认同感、历史认知程度和人员稳定度较高,更适合长期参与老街及历史建筑的建造和修复工作。历史内容调研、建造方案论证和保护思想宣传等也需要更多人的参与。这需要当地政府主持建立更为完善的保护及利用系统和人才培养体系,以达到长远有效的保护与利用目标。

  总之,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是避免历史街区保护和利用出现同质化的基础,公众参与是老街存活的动力,意识形态的宣传是引导老街长久发展的法宝,本土各类专业人员是老街品质的保障,这都需要政府进行更多元化的组织和引导。充分利用倒扒狮街等历史老街改造的成功案例,做好安庆历史老街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传承和弘扬安庆悠久厚重的地域文化。

  【本文系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2021年智库项目“安庆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研究”(ZK2021A003)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大学】熊探赜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安庆日报  编辑: 刘晓东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