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徽学 > 徽学百家

一座小山上的三国遗踪

时间:2022-08-17 08:53:38

  金牛山上的“葵花井”

  古旗杆石

  众所周知,合肥有不少三国故址,如逍遥津、教弩台、斛兵塘等。但你知道吗,就在庐江县金牛镇的一座海拔只有一两百米的小山上,竟也有许多有关三国的精彩传说和古迹遗址。

  山虽小但逾千年

  金牛山位于庐江县城西北,距县城20多公里,海拔107.8米,占地约195公顷,峰秀势展,气畅脉舒。清顺治年间编撰的《庐江县志》中,就将“金牛晚眺”列入“庐江八景”。虽然金牛山海拔仅百余米,既无峻岭奇峰,也无深壑危谷,然而气势流畅,景物宜人,文化隽永,历史悠长,仍然凭此神韵、古迹,闻名天下。

  据史料记载,金牛山是大别山通往巢湖地区的陆路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孙据曹争长达30余年;南北朝时北魏西汝南郡,在此地治设城池;太平军“三河大捷”也发生在这附近;解放战争时期“金牛山之战”更是载入史册。除了历史悠久,金牛山更是人杰地灵,走出过抗日名将孙立人等,尽显其人文渊薮。而其所处的金牛镇因此山得名,始建于三国时代,距今已有千年之久了。

  关于金牛山的得名,当地人有几种说法,《太平寰宇记》中曾载金牛山《图经》云:“昔有金牛从此山出。奔江,人逐之。故此地有渚,谓之金牛渚。”而《庐江县志》则记载:镇东有金牛山,传有金牛裂土而出得名。据老辈人说,以前在金牛山的山顶有着周边不整、深浅无序、大到数亩的石坑,传说就是昔日金牛裂土而出的地方。

  在金牛山的主峰峰巅,曾有古塔一座,建于三国时期吴国赤乌二年,在清康熙三十八年风化崩塌。据了解,1998年时曾在两三尺深的土砾中挖出一座石质古香炉。香炉高40厘米,宽40厘米,厚27厘米,缩腰如意足,缀以双耳,正面浮雕潜龙吐珠图案,并镌刻铭文“大清道光八年大吕月立”。如此种种遗存,无不彰显着金牛山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正因此,金牛镇入选了安徽千年古镇名录。

  三国遗踪随处寻

  长期以来,在金牛山附近的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当年曹操率领83万人马下江南,欲与东吴决战,就曾在金牛山下的金牛镇屯兵,并且在山下修造了城墙,取其进可攻、退可守之势。但曹操的儿子曹丕却有不同意见,说“好是好,就怕金牛山上架大炮(投石车)”。于是,曹操下令一夜之间,把城墙石砖全部转运到今天的庐江城。尽管,历史学者根据史料中记载的曹操南下行军路线,以及庐江县城的城墙修建时间等,分析出这个传说并不足以为信,然而金牛山山上山下的众多古迹,无不在诉说着历史沧桑。上世纪50年代,建于东汉期间的洝城古城遗迹的颓垣残垛、深壕浅沟仍然历历在目;到了七八十年代,金牛镇内进行建设时还曾挖掘出城北门遗址门框青石和众多古砖;三国时期魏吴经常交战的金牛山古战场遗址,仍然比较完整地保存有古战壕1条,军事平台1个。

  在众多的遗迹中,一座独具特点的旗杆石总是吸引着我们的关注。这块也被当地人称为“夹板石”的旗杆石,由两块细长的山石相靠立起,高2.4米,宽0.44米,厚0.22米,在山石的上端各有两眼圆孔,为立杆升旗所用,由于年代久远,石上纹理斑驳,遍体鳞伤,标识全无。关于这块旗杆石的年代和立石之人,当地传说也各不相同。但不管怎么说,可能看出金牛山从三国时期开始,就实实在在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留存下了古城墙遗址、葵花井、薛井、南阳寺、马场岗、养马圩、曹操点将台等一批散布全镇的古迹名胜。

  而在众多的传说中,当地人也对“三国文化”独具情感认可,“曹兵开山掘金牛”、“曹操一夜迁古城”、“养马圩曹兵放马”、“旗杆石曹操升旗”、“踩马滩曹兵训练”、“葵花井曹女涤绢”等一系列传说,千百年来世代口口相传,虽大同小异,却常说不衰。

  “葵花井”世代传唱

  在金牛山西麓山洼间,有一个面积不足半亩,深不足五尺,却名播四乡的山池,人称“葵花井”。井水终年不枯,清澈可鉴,甘醇可口。据老人们回忆,五六十年前的金牛镇上的南街,长不过两百米,各色店铺只有三十家不到,但却有五六家清开茶馆。所谓“清开茶馆”是指专门卖茶水、早点,不卖饭菜的茶馆,这些清开茶馆大都打着这井水的招牌揽客。有的茶馆门上赫然写着“葵花井中水,荒草尖上茶”。只见堂倌提着鹤嘴铜壶,以娴熟的“长开”功夫沏茶。那壶嘴斜离茶碗尺许,碗中茶水翻腾,似乎要高出碗口,但桌面上却极少溅溢,那水似乎是有了极高的粘度一般。

  这眼神奇的葵花井究竟是天然山塘还是人工挖掘?对此,当地民间曾有传说。其实,在《庐江县志》中曾有记载“山西北麓有葵花井,传为三国时挖掘”。原来,曹操自赤壁兵败后,常思报83万人马落败之恨。建安17年(公元212年)10月,亲自统帅40万大军,自许昌出发,经过合肥,直下濡须(濡须,水名,源出巢湖),大本营驻扎在舒城一线。兵官眷属所在的后营就驻扎在金牛山一带,因此也就给这块土地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

  相传,曹操夫人刘氏育有一子一女,长子曹昂在宛城之战中战死。女儿名叫葵花。葵花在营房内做些浆洗缝补的工作,常到金牛山中的山涧溪水旁去。但进入冬季,金牛山上的泉水很小,葵花就带着几个婢女,打算把水池扩大些。看着几个女孩辛苦地凿石挖池,在山坡上放牛的牧童秦豆也想助一臂之力,于是带着几个小伙伴在夜里偷偷地把水池挖大挖深。一来二去,葵花和秦豆成为好友。但限于两人地位悬殊,于是商议让秦豆到军营立功,以争取曹操的认可。不料,两年后曹兵西征,秦豆英勇杀敌不幸阵亡。葵花痛苦不已,悔不当初让他从军。

  三年后,曹操再次率大军从汉中转战濡须,解合肥之危。葵花又随军来到金牛山,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剪去长发,执意出家。曹操阻拦不成,只得答应,并将此池命名为“葵花井”。父亲赐名后,井水变得更加香醇甘甜,加上郡主经常在水中施洒药草,有时还真能帮助乡邻袪灾除病,慢慢的“葵花井”的名声就在周边传开了。

  如今的“葵花井”早已失去了旧时的喧闹。但葵花芳池,泉涌溪流,在历史的长河里边走边吟,不仅为世间不朽的爱情轻唱,更在为曾似母亲乳汁养育了一方人而世代传唱。 □李玉明 筱铖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合肥晚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