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双微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徽文化 > 徽学 > 徽学百家

寿州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上)

时间:2022-07-27 09:14:27

  寿州在历史上曾先后叫寿、寿亭、州来、下蔡、寿郢、楚郢、寿春、寿阳、寿州、寿县。待我将上述地名的由来和历史沿革,向读者诸君慢慢道来。

  现在的寿县属县级行政区域,位于安徽省中部,原属六安市辖,于2016年1月1日划为淮南市辖。寿县西临淮河中游,东傍淝水,县城坐落在八公山南麓。地处东经116~117度,北纬31~32度之间。东与长丰、淮南市接壤,西与凤台、颍上、霍邱为邻,南与肥西、六安市搭界,北与凤台、淮南搭界。

  古代称淮河以东以南地区为淮夷,寿县县城所在地区,东有淝水,西有淮河,北有群山,由于处山水之间,土地肥沃,适于农耕,远古便有人类聚居,夏朝初年,这里出了一位才高德劭的老人,名叫寿,由于他与人为善,办事公正,很有威望,便把他居住的地方称为寿,此后便以寿命名。据《竹书纪年》载:

  “帝启十一年(癸酉年,即公元前1968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帝启十五年(即公元前1964年),武观以西叛,帝启令寿帅师征西河,武观来归。帝启封寿于彭,为彭伯。”

  据《古今人物》载:帝启有五子,俱封于观,号为五观。第五子名武,又名武观,他封在西河,在冀州以西。武观叛乱,启命寿率军平叛,寿认为是父子之间的矛盾,便恩威并施,采取说服劝降的方法,使武观归降,取得成功,立下大功。帝启封寿至彭,任彭伯。据《史纪正义》载:彭在今徐州东所理县,即古代彭国之地。

  夏王启的母亲女娇,是怀远涂山脚下淮河岸边人,大禹的儿子启也诞生在怀远的涂山脚下、淮河岸边,寿是其长辈,德高望重,他采取说服劝告的方式,不费兵卒和战争,便收服了武观,立下功劳。启王将寿封至彭国,任彭伯。由于长寿,被称为彭祖。而寿的原居住地,被人们称做寿。这与同时期的古人皋陶(今六安市的古地名)一样。由于寿地北部是山,村民在村头搭盖凉亭,供采樵人歇息,因此,这里又被当地人称做寿亭(三国时关云长曾封为寿亭侯)。当时大禹的封地和都城叫夏亭(今河南阳翟县),寿的地名也称寿亭。

  大禹时期,皋陶扶佐,负责管理俘虏和罪犯,制订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律。大禹曾想将王位传给皋陶,但其早逝。当地民众,将其出生地称为皋陶。皋陶墓在今六安市,经历四千余年,保存完好。皋陶之子伯益,负责农业和山川林泽,发明打井灌溉,保障农业丰收和粮食供应,功劳很大。大禹晚年到浙江会稽山召开全国部落首领大会,宣布将王位传给伯益。不久,大禹死在那里,修建了大禹陵。大禹之子启,掌管军队和征伐。禹死后,启发兵攻打并杀死伯益,夺取王位,建立夏朝,从此废除了荐贤禅让制,开创了以武力夺取政权,建立了父传子的封建家天下制。启王的第五子武观,也招兵买马,发展武装,准备将来与四位兄长争夺王位。但被其父王启发觉,派寿率领军队去收服。寿恩威并施,说服动员。武观归降,寿将武观带至启王面前请罪,消除叛乱。寿立下大功,被启王派到彭国就伯位,称彭伯。但其原出生和居住地,被当地民众称做寿,这便是寿地名的由来。

  在这里要说明一个问题:2012年由淮南市地方志办公室出版的《淮南市志》所载:“把以寿春为中心的十二县作为春申君的采邑。寿春本州来邑,考烈王赐十二县地为春申君寿(祝寿),域邑得名寿春。”在《淮南市志》于2012年出版前后时期,在淮南市和寿县文史界同仁普遍认为寿春地名是楚考烈王,封黄歇为春申君,并为其祝寿而得名。但本人不敢苟同,因为我手中有《竹书纪年》史料,说明寿是人名,而且有事迹,与皋陶同时之人。近日,余有幸阅读潘国平先生主编的《话说春申君》专著,其中王家运先生的“春申君黄歇封君封地考辨”一文,用翔实的史料,否定了楚考烈王为春申君祝寿,得寿春地名的观点。笔者深以为然。

  现将春申君生平简述于下,可见寿春地名不是考烈王为春申君祝寿而得名:春申君黄歇,原封地在申,即今河南南阳市与新郑市以南地域,是楚国贵族阶层,楚倾襄王时封官为左徒,是太子熊完的老师。秦国派白起伐楚,黄歇上书秦王,要求与秦修好。秦停止伐楚,但要求楚太子入秦为人质,黄歇是太子老师,便一同入质秦国十年。倾襄王病危时,要求熊完归国即王位。秦王不放,黄歇用计让太子先回。后向秦王说明:“熊完回国为楚王,对秦国有利。若不放熊完,立他人为楚王,对秦不利。”秦王认为言之有理,于是黄歇也得以回楚国,熊完继承王位后,封黄歇为令尹(即丞相),并封为春申君。春是美好的祝福,申是黄歇的原封地,君是尊称。但此时申国被秦国侵占,考烈王将淮北十二县封给春申君为食邑。食邑即十二县的税赋收入是其俸薪。淮北十二县在今淮北市周围,地跨鲁豫苏皖,在寿春以北,并不包括寿春。当时楚国都城在陈(即今河南省信阳县)。楚考烈王十年,春申君以陈临近强秦,易受秦国攻打,不安全,便建议考烈王将都城迁至巨阳(即今涡阳太和附近)。楚考烈王十五年,春申君以自己的封地淮北十二县距齐国近,齐国与楚国敌对,同时距都城巨阳也近为由,要求将自己的食邑地改封到吴国故地,即今苏州、扬州和上海等江南地域。同时,春申君开始营建寿地宫城,准备将都城由巨阳迁至寿。考烈王二十二年,众诸侯国合兵攻打秦国,考烈王为盟长,春申君为主帅,发兵至函谷关被秦战败。考烈王认为春申君应负战败之责,从此迁怒疏远春申君。战败归来后,考烈王便将都城由巨阳迁至寿,名曰寿郢、楚郢。在此情况下,考烈王决不会再给春申君拜寿,取寿春地名等情。上文内容摘自王家运先生的《春申君封君封地考辨》一文,但此文只是否定为春申君拜寿、得寿春地名之传说,却未说明寿地名的真正来由,本人在此将寿地名的真正源头加以叙述,以就教于诸位专家学者。

  大禹治水,踏遍神州大地,将天下划分为九个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大禹的儿子启用武装夺取政权后,建立夏朝,寿地在淮河以东,古时淮夷,或东夷,有位老人名叫寿,德高望重,受村民拥戴,其居住地民众皆称其为寿,其居住地也称为寿。同时期有位名人名叫皋陶,其居住地也叫皋陶,即是六安市的前身。夏商时期,寿地归扬州管辖。周朝初年,分封诸侯国,寿地划归州来国,因此寿又被称为州来。州来国君是周成王的弟弟,名叫姬叔度,国都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县),因此州来国又叫蔡国。公元前684年,楚文王六年发兵攻蔡,俘哀侯,命献舞,从此,蔡国沦为楚国附属国。公元前493年,即蔡昭侯二十六年,蔡国为摆脱楚国欺压,求吴国保护,将国都迁至下蔡。下蔡包括淮河两岸,河北岸即今凤台县,河南岸即今寿县。由于寿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经贸繁荣,蔡昭候将国都迁至寿亭,这里同时又叫下蔡。在这里经历了昭侯、成侯、声侯、元侯、齐侯五代。由于蔡国齐侯,亲近吴国,抗衡楚国。楚惠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47年),发大兵攻打蔡国,齐侯投降归附,蔡国并入楚国。楚考烈王执政元年,封春申君黄歇为令尹,淮北地区是其封地食邑,考烈王十五年,将国都由陈迁至巨阳(即今涡阳太和附近)。但他认为寿地比巨阳更适于建都,因而便长期在寿经营管理,使寿成为政治、经济、文化非常繁荣发达的城镇,并营建宫城。终于在楚考烈王二十二年,与秦国交战败退后,将都城由巨阳迁至寿。这时地名叫郢,即国都的意思,楚国都城原在湖北荆州时,也叫郢。此时的寿,有时叫寿,有时郢,或楚郢,或寿郢。但在历史上也曾建州来、下蔡国都,因此寿又被称为州来、下蔡。秦始皇灭楚后,将此地定名为寿春,将原地名寿加一春字,表示美好祝愿的意思。综上所述,可知寿春地名由来,并不是为春申君祝寿才开始叫寿春的。而是在夏朝初创时便有寿人名和地名了。

中安在线官方微博,中安在线官方微信二维码
来源: 淮南日报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